義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猜一猜這是哪座城市。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你能猜到這是意大利的米蘭嗎?

(本人拍攝,圖一和圖二攝於 Palazzo Lombardia 大廈 40 層,圖三攝於 Pirelli 大廈 32 層,後悔當時沒有帶廣角鏡頭= =!,因為這兩座建築都屬於倫巴第大區政府總部大樓,只會在一年中特定的日子對外開放樓頂的觀光大廳,對於在米蘭或前往米蘭旅行的朋友如果想登樓請先查詢倫巴第大區政府官方網站的新聞部分,會不定時更新大樓對公眾開放開放的具體時間和出入口。)

如果按照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2005 版以民用建築高度大於 100 米即為超高層建築,或者以美國 “skyscraper” 這個詞的使用標準(150 米 /492 英尺)來劃定的話,意大利都是有高層 / 超高層建築的。

擁有超過 150 米的超高層建築的城市:米蘭都靈。擁有超過 100 米的高層建築的城市:那不勒斯博洛尼亞羅馬熱那亞拉蒂納佈雷西亞裡米尼切塞納蒂科

上面又可分為:

有規劃的大規模高層建築群:米蘭、那不勒斯有規劃的小規模高層建築群:羅馬、熱那亞、佈雷西亞無規劃小範圍或獨棟高層建築:都靈、博洛尼亞、拉蒂納、裡米尼、切塞納蒂科

其中:

米蘭和那不勒斯的高層建築群所在地稱為:Centro Direzionale(佈雷西亞也有這個稱謂,不過個人感覺規模太小,僅僅兩三棟高層建築,故不列入其中),這裡面又細分為自由規劃商務區(米蘭)和統一規劃商務區(那不勒斯)羅馬的高層建築群所在地稱為 E.U.R 區(前羅馬萬國博覽會重建區)熱那亞的高層建築群分佈在熱那亞港一帶(以熱那亞世貿中心建築群為主)

剩下的都靈、拉蒂納、裡米尼、切塞納蒂科要麼是分散在城市各處要麼就是孤零零的一棟,尤其是後三座城市,面積小、人口少、城區都是兩三層的居民樓裡面突然聳立一座 30 層左右的高層建築,很驚悚,略奇葩,後面簡單提一下。

首先提一下Centro Direzionale(指向性中心,類似於北美的 CBD,但不完全等於),按照時間順序先寫米蘭後寫那不勒斯,關於六十年代米蘭 CD 區域的形成,先說說這段時期的政治經濟背景。

二戰結束後,意大利滿目瘡痍,經濟崩潰,以米蘭為代表的一些工業中心城市遭受地毯式轟炸,絕大部分城區已被夷為平地。米蘭歷史中心區雖然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單體建築受損嚴重,這種狀況下,曾經繁榮至極的意北地區首屈一指的都會必須重新站起來,抖掉灰塵開始重建。

1947 年,美國 “馬歇爾計劃” 正式啟動,鉅額資金輸入西歐地區,意大利所獲得的援助金額居於歐洲第四位(次於英法德三國),到 1951 年計劃結束時,西歐諸國除德國外其餘國家的國民經濟已恢復至戰前水平,此時的意大利經濟已經開始高速發展,進入經濟奇蹟時期(Miracolo economico italiano),之後 1953 年爆發的 “朝鮮戰爭” 所對金屬和其他產品的需求再次刺激意大利的經濟,到 1957 年, “歐洲經濟共同體” 成立,作為六個創始會員國之一,大量的投資和出口貿易使得意大利的經濟進入最繁榮年代,1951-1963 年,意大利 GDP 增長率高達 5.8%,這個速度在歐洲僅次於德國,在 OECD 組織裡則僅位於日本之後。1960 年,第 17 屆夏季奧運會在首都羅馬舉辦,整個國家的經濟成績單已相當搶眼,總量已穩居歐洲第四,西方陣營第六,躋身資本主義第一方陣,成功地完成了一個從相對落後的農業國到先進工業國的轉變。

簡單說了下當時的經濟狀況,即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升(北部地區尤甚,南方也在發展,但是步伐明顯要落後於北方),空前繁榮的狀況下,人均汽車的擁有量大幅增長(也得益於菲亞特在戰後大量設計銷售的一些實用且價格低廉的小汽車)。人們紛紛湧入城市,南方欠發達地區的人口湧入北方發達地區(以工業大三角為主),並且因為當時各城市絕大部分行業都分佈在歷史城區,並且歷史中心區的道路都是已沿用上百年,完全適應不了城市人口暴增所帶來的地面交通的大規模發展,以至於交通擁堵狀況越來越嚴重(那時羅馬正在建設第一條地鐵,米蘭還在計劃之中),另一方面,已躋身發達經濟體,並且仍在高速發展,米蘭作為經濟奇蹟時期表現最為耀眼的城市,對於持續打造第三產業中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於是,在各方面因素的推動下,米蘭於 1953 年推出新城市規劃,這個新藍圖中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打造 “Centro Direzionale di Milano” ,也就是所謂的米蘭服務業中心區。(說起來還和浦東陸家嘴計劃有點像哈哈)

在這個規劃中配套了應有的交通基礎設施:

將兩條城區高速公路的交匯點設於此地。(哈哈這個計劃直到今天也沒有實現,當然也不可能實現了)建設一條地鐵線穿過此區域。建設一座新的火車站並連接大區和國家鐵路。建設一條快速電車線路至米蘭北部的布里安扎。(這個計劃也是從未實現過)

四項基礎設施規劃中僅僅完成了一半,即第二項的地鐵線路(1969 年通車的地鐵二號線)以及一座新的火車站(加里波第門火車站),另外兩項則永遠停留在 53 年規劃的圖紙上沉沉睡去。

雖然公路部分沒有如預期所想象的那樣建設暢通,但是軌道交通的建設無疑使這個地區成為當時米蘭最為便捷的區域,曾經比較荒涼的城郊結合區如今一下子成為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輻射的範圍因為大區鐵路線的廣泛建設而延展至整個都會區。交通問題解決的同時,為了重整這一大塊區域,米蘭開始進行了大規模徵地拆遷,範圍大致是由今天的中央車站(Stazione Centrale)、新門(Porta Nuova)以及加里波第門(Porta Garibaldi)三地所圍合的區域。

但是,這只是剛剛開始,1955 年和 1 佈滿未來感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群要誕生在亞平寧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了。

那僅僅只是設想,只是圖紙,那是幾千公里外的紐約和芝加哥。

這個區域建設的每一步都很困難,雖然是戰後經濟高速發展的重建年代,但是人們的觀念卻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歷史中心城區並沒有完完全全如同羅馬和佛羅倫薩那樣被規整地用嚴苛的法律保留下來,而是允許開發進行建設,人們依舊喜歡生活在歷史區域裡,第三產業核心區也沒有如預期的那樣移至 CDM 區域,而是更進一步地在老城區內加速擴張,更令規劃建設者頭疼的是“十字軸”計劃(即上面提到的兩條城區高速路十字交叉匯聚於此的計劃)因為強拆和徵地成本的問題引起米蘭各區人們的強烈反對,最後鬧到市議會不得不下令停止該計劃,最終選擇了放棄。其他的規劃也因為各種問題叢生工程進展相當緩慢而漸漸地淡出視野直到六十年代被完全停止。

劃定的區域內,仍有大片大片空出未經建設的土地,已經開始建設的區域因為高層建築和其他設施同步施工然而卻各自規劃而顯得十分擁擠和混亂,以至於最終形成了一種脫離了現實環境並在狹窄的街道上建設大尺度的建築物,區域內疏密分佈不均的狀況,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 1978 年(此時一些土地仍然荒蕪沒有被利用)到最後新的城市規劃出臺,這些區域這一次被定義為:

“Interesse Pubblico”公共利益),不得在此區域進行任何大規模建築建設和發展,於是 53 年開始的 CD 計劃到此刻就劃上句號,沒能完成的部分就自然被放棄了。

於是,曾經看起來讓人覺得未來之城近在咫尺的計劃至此完全謝幕。雖然最終沒能發展成為一個相當完整的商務區(如今天的巴黎 “拉德芳斯” 或者倫敦的 “金絲雀碼頭” ),但是已完成的部分如今看來還殘留有當初經濟輝煌時期所擁有的信心和力量,接下來就回到這個討論的題目上面來,即 “六十年代經濟奇蹟時期” 的摩天大樓。

整個區域內無疑最為亮眼的建築就是由建築師 Gio Ponti 和結構師 Pier Luigi Nervi 聯合設計的 Pirelli 大廈,走出中央車站,每個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座側面看起來像利劍一樣刺向天空的高層建築,這座建築的名氣之大到不僅全世界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對它瞭如指掌,就連很多普通意大利居民都能對它說上一二。Pirelli 大廈於 1956 年 7 月 12 日開始興建,於 1960 年 4 月 4 日竣工啟用,從 1958 年結構封頂到 1966 年間都是歐盟第一高樓。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這是當時 Pirelli 大廈封頂時《星期天郵報》的大幅宣傳畫報道,標題的意思是:歐洲最高樓已封頂。下面介紹內容中有提到:127 米的高度,是歐洲最高和世界第三高的鋼筋混凝土大廈。127 米,32 層在 1960 年的確是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高度,尤其是在對於建設高層建築相對保守的歐洲城市來講。(除開美國本土和南美洲的三座高樓,這個高度在當時的亞洲、非洲、大洋洲、西歐地區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後來崛起的摩天之都如香港、上海的高樓在當時都遠不及此)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七十年代的 Pirelli 大廈俯瞰的歷史照片,鑽石型的平面是 Gio Ponti 的設計特徵之一。這座建築也打破了當時橫掃全球的國際主義風格,沒有采取傳統的框架建築結構,而是將 30 層樓板掛在四排直立的混凝土牆板上,1978 年以前一直是倍耐力輪胎集團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後來因為大樓管理成本太高,1978 年 6 月正式將大樓賣給倫巴第大區政府,後者將其用作大區政府總部所在地。

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這座大樓和這塊區域已牢牢和『經濟奇蹟』時期的輝煌捆綁在一起,作為經濟繁榮最巔峰的標誌之一(米蘭市官方的各種介紹內容中也曾多次提到),直到今天仍然不顯過時,仍然是米蘭城最重要的標誌之一,經典的外形也引來其他高層建築的爭相模仿(紐約 MetLife 大廈)、巴塞羅那 Banco Atlantico 大廈、巴塞爾 Lonza 集團大廈等),127 米的高度統治米蘭第一高度長達 49 年之久,2009 年才被倫巴第大區新總部大樓以 161.3 米的高度打破。同時作為意大利最高樓長達 35 年,在 1995 年被那不勒斯的意大利國家電信大廈以 129 米的高度超越。

當然除了最具代表性的 Pirelli 大廈,還有同一時期竣工的 Galfa 大廈以及 Breda 大廈。(Breda 大廈也是一座有象徵意義的高層建築,後面會有提到)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七十年代初的米蘭奧斯塔公爵廣場夜景,前面的高樓就是 Pirelli 大廈,後面通體亮燈是 Galfa 大廈(1956-1959,102.5 米,31 層,米蘭第一座全玻璃幕牆高層建築)。四周環繞的十層至二十層不等的中高層建築的區域就是 Centro Direzionale 區域。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七十年代米蘭的 Centro Direzionale 區的歷史照片(被荒廢的地塊,今為新 Porta Nuova 公園所在地),可以看到後面的已建成的區域的高層建築。

1960 年前後,米蘭 Centro Direzionale 區域的高層建築群基本成型,作為歐洲戰後比較早規劃也是最早建設完成的高層建築群,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歐洲城市(尤其是被戰火猛烈摧毀的城市,諸如米蘭、法蘭克福之類)在慢慢嘗試興建大量的高層建築。所以在這裡我先回答題主的一部分問題,就是意大利雖然在建築方面的確是相對保守的,但是在某些方面還是嘗試和世界潮流接軌,米蘭的高層建築群除了順應那個時代的某些實際需要,還有一部分含義即為戰後重建的象徵意義(即認可摩天大樓是經濟繁榮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標誌),這個建築群在半個世紀以前就已完工,也並非建在無人問津的地方,只是一般的旅遊者很少關注到這裡罷了,所以,聽說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這完全是被誤導了,並且從高層建築集中興建的時間線上來說意大利比我們中國要早二三十年左右。

這裡提一下前面說的 Breda 大廈,1954 年竣工,117 米,30 層,落成後立即取代 1940 年揭幕的在熱那亞的 Piacentini 大廈在意大利的第一高度,同時也是歐盟第一高,這座樓的外表看起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特別之處,無論是造型還是內部功用其實與當時世界其他地區的高樓別無二致,但是它重要就重要在:

米蘭第一座打破 1934 年法西斯年代所制定的城市規劃法律,(即 Albertini 規劃,規定最高高度不得超過米蘭大教堂頂端的金色聖母瑪利亞雕像,大教堂尖頂達到 108.5 米 + 聖母瑪利亞雕像 4.16 米),當然這也是傳統最高高度,Breda 大廈作為戰後意大利復興的代表建築之一打破了這幾百年來米蘭天際線的規則,同時也是意大利第一座允許在浴室裝有通風設備的住宅建築(之前法律規定是禁止),這座當時歐洲最高的住宅大樓配備有直接連接樓內郵局的氣壓傳送信裝置,鑄鐵浴缸配有加熱和恆溫調節功能,廚房設有垃圾處理設備,以及採用節能標準在所有公寓裝有空調(地下裝有冷卻水設備維持在 14 度),這些種種在今天看來一點兒也不稀奇,甚至看起來都算過時了,但是在 61 年前的今天,這簡直很多普通百姓都無法想象的超級現代的生活,讓人仰望的高層公寓配有一切現代化設施,因此,這個公寓在當時被稱為: “Palazzo per ricchi(富人大樓)”,可以想象這座當時最高的住宅大樓每套公寓的售價也不菲吧……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本人拍攝,攝於 Repubblica 廣場)

另外還有一棟高層建築提一下(建築系的學生應該都瞭解這個建築,喜愛建築的可以看看):Velasca 大廈

這座建築不得了……BBPR 設計,106 米,26 層,1958 年竣工,其實這都沒什麼可以值得說,無非是經濟奇蹟年代的一座高層建築而已,之所以提它完全是它所處的位置和外形!先說地理位置,Velasca 大廈處在米蘭歷史核心區中的核心區……離全市原點米蘭大教堂直線距離 400 米,走路只用五分鐘左右就可達到,位置近就算了,外觀直到今天還處於爭議之中,說好看和設計很棒的與醜哭煞風景要求拆掉的各佔一半,至於美醜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你們自己看吧,反正都入選了美國 CNN 和英國《衛報》評選的世界 10 大 /21 大最醜建築的,這個樓不僅上榜並且在《衛報》裡被評為世界第一醜……至於造型來源是米蘭市區的 Sforzesco 城堡的瞭望塔。地理位置和造型決定了它註定從出生就要遭受各種正負面評價,不過至少在所看到的建築史論書上對這個建築的評價還是不錯的。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Velasca 大廈的歷史照片,確實看起來還是挺突兀的。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好了,限於篇幅的原因米蘭六十年代的高層建築就介紹到這裡了,Velasca 大廈和 Pirelli 大廈直到現在都是米蘭的最重要的象徵之一。到米蘭對建築感興趣的人可以去拜訪這兩處地方,都處在旅遊交通核心區位置。

下面簡單說一下米蘭的超高層建築。

米蘭的超高層建築分佈在兩個區域(CD 區域附近的Porta Nuova 新商務區Citylife 前展覽中心重建區),全市超高層建築(高度等於或超過 150 米)的興建也就是最近十年內的事情,以 Palazzo Lombardia 大廈為開端,到今天為止一共有三座建築封頂超過 150 米,按高度從高到低依次是:

安聯大廈(50 層,含天線 247 米,2015 年竣工啟用,設計由磯崎新和 Andrea Maffei 合作完成)聯合信貸銀行大廈(31 層,231 米,2012 啟用,由西薩 · 佩裡設計)倫巴第大區政府新總部(43 層,161.3 米,2009 年啟用,由貝聿銘和合作夥伴公司設計)

其中安聯大廈位於 Citylife 區域,後兩者位於 Porta Nuova 重建項目區域。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因為建築體量都特別大,所以為了讓大家對這個建築有個直觀清晰的印象,所以選擇的是 Google Earth 3D 效果截圖,上圖為聯合信貸銀行大廈,下圖為倫巴第大區總部大樓。

安聯大廈因為剛竣工啟用所以 3D 視圖暫時還沒有,所以給大家放上曾經的效果圖(建成後和效果圖幾乎一樣):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最右側的直立的高層就是 50 層的安聯大廈,算上天線是現在歐盟內第六高大樓,意大利第一高。

中間彎曲的超高層是裡伯斯金設計的,將於 2017 年完工,左邊扭曲的超高層是扎哈設計的,將於明年完工,高度分別是 168 米和 175 米。

三座高樓也就稱為 “Tre Torri”,即 “三塔”。

最後附一張自己拍攝的 Porta Nuova 新商務區的模型,這個模型裡面亮燈的即為項目新建築,幾乎清一色的都是高層 / 超高層建築,這裡面百分之八十的建築都已竣工和投入使用(包括中間的新 Porta Nuova 公園),其中有兩座建築至今還未動工 / 項目取消:一個是正前方亮燈的四四方方的這座超高層,另一座是公園旁長弧形的展覽中心以及旁邊的高層酒店(展覽中心地塊現在建設了一座小型的展館),除此之外所有的建築都按照原造型和規格建成投入使用。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米蘭部分的新舊商務區全部介紹完畢,六十年代 CD 區域的高層和二十一世紀的超高層都有所涉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實地現場看看。

下面開始介紹那不勒斯的 Centro Direzionale 區域:

那不勒斯的 CD 區域是區域差,起步晚,設計強,標準高,管理爛,現狀已無力吐槽= =!

還是先簡單說下歷史,比米蘭稍晚一些開始進行戰後城市規劃,那不勒斯雖然在經濟欠發達的南部,但是無論是城市面積還是人口還是經濟規模都是南部最大,在意大利全國也就僅次於羅馬和米蘭位居第三位(歷史上作為那不勒斯王國的首都,城市和人口規模一度是歐洲僅次於巴黎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心城市之一)。

六十年代中期,與羅馬米蘭一樣因為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進步,歷史城區的交通擁堵越來越厲害,為了緩解市內的交通,決定將商務區域遷出老城,當局發現老城東部有一個巨大的廢棄工業區,約 110 公頃的土地,拍板定下發展為那不勒斯新商務區。於是那不勒斯的 Centro Direzionale 區域就開始了規劃。

和米蘭不同的是,那不勒斯是專門進行整塊區域嚴格規劃,米蘭雖然建設有些混亂但是進度非常快,但那不勒斯就為了這個方案從六十年代一直拖……拖到……八十年代初(1982 年)……才最終決定……採用日本著名的建築和城市規劃師丹下健三的項目規劃,委託他對這個當時在整個意大利乃至南歐都算最大的商業集群體進行設計。

三年後,1985 年,這個區域全部清理完畢,所有項目統一動工興建。

為什麼說區域差呢,雖然和米蘭一樣都靠近當地的最大的火車站——中央車站,也都為此地興建了地鐵線路連接中央車站和老城區,但是!!!米蘭的商務區位於住宅區和歷史城區之間,而那不勒斯的商務區位於歷史城區、監獄和大型工業區之間……這個監獄還是意大利南部最大的監獄(Poggioreale 監獄),和商務區僅一路一牆之隔……意味著推開窗,四周有可能的景象就是要麼是戒備森嚴的監獄,要麼是各種冷卻塔儲藏罐大貨車滿地跑的工業區,要麼就是那不勒斯那讓人感到絕望的一線天似的擠得密不透風的老城區……即使有大海和火山,總之這個地理位置有些尷尬,另外那不勒斯的治安不太好是全球聞名,這裡的治安同樣不好有些許地方可能更嚴重,於是這個商務區在這個略糟糕的地段開始向前邁進。

運氣不錯的是那不勒斯 CD 計劃啟動的時候,正好趕上意大利“第二次經濟奇蹟”,其實這次和六十年代的那次相比算不上經濟奇蹟,但是因為增長率高於西歐大部分國家,並且整體經濟相對穩健,全國 GDP 超越英國位居西方第五(次於美日德法四國),人均 GDP 到 1991 年超越英法兩個歐洲傳統強國,位居西方大國第四位(僅次於美日德三國),整個國家的經濟再一次邁入一個新高度,超越西歐老牌大國,所以被很多人稱為“意大利第二次經濟奇蹟”。財力的保證,使得那不勒斯的 CD 區域五年內就幾乎已經建設得差不多了。(按現在意大利的狀況估計要十年二十年左右甚至無限拖延= =)

丹下健三規劃得的確還算是很不錯的,人車分流這一點做的非常好,地下車行道(車行道上方的隧道頂並沒有封死,而是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留一片採光區域),地面都是大型公共廣場和綠化帶以及人行道,佈滿了一些雕塑和噴泉。整個區域被劃分為 18 個“ISOLA(島)”,每個島都有相對應的建築物,所以要尋找某個建築只用事先在導覽圖上找到相應的島的名字(編號從 A 到 G),每個建築的編號就是字母加數字(A1、B2 之類的)。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自己拍的沒有這些圖片效果好,就不拿出來了)

看起來很炫對不對!尤其是在意村這種保守派佔上風的國家,站在這一塊區域分分鐘感覺假裝在美帝 / 加村 / 澳村……

丹下健三是總體規劃,單體建築還請了包括 Renzo Piano 等在內的一些建築大師進行設計,規格和標準都很高啊,砸錢也砸得多啊,一棟樓正面背面各修三個觀光電梯,兩棟樓一共修了十二個觀光電梯……修這麼多是要別人坐到二三十層看二十公里外的維蘇威火山噴發嗎……

這個商務區比米蘭的商務區要大,內容要豐富,交通也還好,裡面設有有那不勒斯兩個大學的分校區,諸多銀行的辦公樓,假日酒店 CD 區域分店,一些政府辦事機構,醫院,警察局……總之看起來就是一個微縮摩天小城市。

又要說但是了!!!管理的實在不知道怎麼吐槽……不愧是那不勒斯,這也就十幾年的時間,大部分自動扶梯都壞了,有的只剩下骨架了,風吹雨淋也沒人管,很多地方瓷磚和玻璃碎裂也沒人管,植株亂長了也沒人管,地鐵站設施現在不全了也沒人完善這也就算了,關鍵是……一些高樓是整體的人去樓空啊……比如說剛說到的那個全玻璃幕牆的外立面裝有六個觀光電梯雙子大廈,整棟樓三十層左右全搬空了,一樓大堂的玻璃門被鎖著,地上各種文件散落一地,上面全是灰塵,天花板燈也破了,前面的樓層單位分佈指示牌七歪八扭的都生鏽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好像遭受過 911 襲擊但是樓沒塌一樣……很多無家可歸的流浪的人就睡在丹下健三設計的本來是營造立體空間的夾層裡……所以你看到就是生鏽了壞掉了的自動扶梯旁是一個流浪漢的小居室然後上去是看上去很美好實際裡面人去樓空的空殼子高樓……這就是現狀……米蘭的商務區都六十年了雖然舊但是好歹整潔有序啊……

當然白天還是可以看看的,地中海的海風從高樓中間吹過來,你站在大理石廣場中央,假裝一下在美西海岸吧……但是天快要黑了趕緊回酒店歇著……那不勒斯的治安你們都懂得,這裡尤甚……

那不勒斯的 CD 就說到這裡,沒有什麼具體可以拿出來說的單體建築,建築 7 座 100 米以上的,其中最高的國家電信大廈 129 米,曾經超越 Pirelli 大廈成為意大利最高,剩下的六座在 70 到 88 米之間,然後有一些低層建築環繞其間,規劃完成度基本上非常高,遠觀算是意大利最現代的區域之一,但是不可接近褻玩焉。

本來要說下羅馬的 EUR 區域的,但是後來想了想 EUR 雖然是現代化區域,但是實在是沒有超高層建築,就連高層都只有兩三座,最高不過 20 層左右,和題主提問關聯度太低,有機會以後再詳說。

說說都靈的兩座超高層建築……

說來也是巧,撇開米蘭 citylife 區的剛竣工的安聯大廈不說,米蘭最高三座的另外兩座是聯合信貸銀行大廈和倫巴第大區政府大樓……都靈作為米蘭的小夥伴,雖然名氣不如米蘭大,經濟沒有米蘭好,人口沒有米蘭多,交通沒有米蘭便利,面積沒有米蘭廣……總之……和米蘭不在一個量級上面……但是!!!都靈的高樓卻追齊甚至超過米蘭的高樓,而這兩座高樓的所有者和米蘭是完全一模一樣的性質:分別是聯合聖保羅銀行大廈和皮埃蒙特大區政府大樓……米蘭的聯合信貸銀行是意大利第一大銀行,聯合聖保羅是第二大……米蘭請西薩 · 佩裡和貝聿銘及其夥伴聯合事務所設計,都靈請倫佐 · 皮亞諾和福克薩斯設計……總之你米蘭要請大設計師,那我們也要,你們政府蓋高樓,我們也要,你們銀行修摩天,我們也要……最終在政府大樓方面都靈後來居上以 209 米的高度力壓米蘭的 161.3 米,在銀行方面米蘭的聯合信貸總部以 231 米將都靈的聯合聖保羅總部的 167.25 米踩在腳下,當然這北方兩個大都會的掐架未來還將繼續……當然都靈因為畢竟非金融中心所以沒有米蘭那樣的大型商務區來集中摩天樓,所以論規模和視覺效果米蘭是要強很多,都靈的話風格較簡潔,實用為主,畢竟這是一個比較務實的工業中心城市。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皮埃蒙特大區政府大樓(即將竣工,圖片來源於網絡):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熱那亞: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看到沒,右邊的這個高樓就是歐洲摩天樓的鼻祖:Piacentini 大廈,1940 年二戰時竣工啟用,108 米,31 層,一直是歐洲第一高啊!後來在 1952 年被莫斯科的“七姐妹”中的一個“姐姐”給超過了,但是仍然保持歐盟第一高,直到 1954 年被米蘭的 Breda 大廈超過……歐洲超過 100 米的第一高樓始於熱那亞,我想肯定很多人都想不到……事實就是這樣……現在熱那亞也懶得去和米蘭還有都靈爭高樓了,雖然作為工業三角的一角還是有實力的。

熱那亞還有一座“鉛筆大樓”,整個形狀就是一支巨粗無比的鉛筆……109 米,26 層,這裡就不做介紹了。雖然不高但是是 SOM 設計的哈哈哈哈。

想知道錢多了不知道該怎麼花嗎:

請看下圖:


意大利沒有高層建築?全歐洲最早修摩天大樓的國家就是它


你們知道切塞納蒂科在哪嗎?不知道吧……

- 它在艾米利亞 - 羅馬涅大區(估計這個大區好多人都沒聽說過,不過是意大利富裕的大區之一)

你們知道這個樓建於什麼年代嗎?

-1952 年開始修建,1958 年竣工

你們知道有多高嗎?

-118 米,35 層

你們知道它的用途嗎?

- 商住混合

你們知道這座建築所在的這個城鎮有多少人嗎?

-21016 人

現在知道什麼叫錢多了沒地兒花了吧。兩萬人的小市鎮修了 35 層高的住宅,打破米蘭的 Breda 大廈勇奪歐盟第一高樓!!!……然後周邊別的城市還有效仿的不過只修到 24 層就竣工了。

這就是經濟奇蹟時期的意大利,修高樓嘛,分分鐘的事兒,錢嘛,算個毛:)

當然很驚悚的就是全是三四層的住宅突然聳立一座三四十層的高樓,突兀到不行,不過有錢怕什麼……有錢就是美……

現在的經濟……米蘭要建高樓都不是一拍板就開建……都要拖好久……因為……沒錢……所以……我有些同學都想來中國謀職……但是……你們懂得……中國現在自己的建築行業都夕陽西下了……所以……

最後做一下總結:很多人想不到,意大利其實是歐洲諸國裡最早修建摩天樓也是最早開始進行大型商務區建設的國家,當年熱那亞的 Piacentini 大廈在 1940 年就超越 100 米,31 層的高度統治全歐洲第一高度長達 12 年,之後才被蘇聯的莫斯科那些斯大林式的尖頂高樓給超過,雖然在全歐洲不再是最高,但是在歐盟範圍內仍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高,包括後來米蘭的 Breda 大廈和 Pirelli 大廈,以及切塞納蒂科的公寓樓,都牢牢掌控歐盟(當年是“歐共體”,1957 年建立)第一高度,1940 年到 1966 年這 26 年時間內論歐盟範圍第一高樓始終在意大利境內,論西歐經濟區範圍,則在 1957 年讓位於西班牙首都的馬德里大廈位居第二,所以當我們現在談論歐洲摩天樓的時候,幾乎不會注意到意大利的存在,人們高談闊論的都是倫敦、巴黎、法蘭克福、鹿特丹、貝尼多姆等等擁有大群摩天樓的城市,但誰也不會想到,五十年前意大利卻是西歐的高層建築興建最厲害的國家,時過境遷,人們已慢慢淡忘這一切,這些曾經高聳入雲的高樓都已經破敗,新的超高層建築也只是稀稀拉拉地分佈在城區的一些地方,遠沒有當年經濟繁榮時高層建築所帶給人的戰後新生的力量,意大利人雖然在建築和城市規劃上面相對保守但絕對不討厭高樓,也並沒有覺得高層建築代表庸俗和醜陋,只是在如今的經濟、社會環境下想要大規模興建超高層建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這樣也不錯,全世界城市都變成了紐約和香港的模樣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