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開啓瘋狂「跑路」模式,數十萬投資者損失慘重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意味著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網絡來解決,也包括普通老百姓的投資理財。但由於市場的剛剛興起,許多的問題需要逐漸完善,尤其是監管。目前國內的金融投資市場逐漸開放領域也十分廣泛,從傳統的股票、期貨、基金等,到現在的現貨、外匯、郵幣卡、虛擬貨幣、P2P,投資者可選的理財方式有許多,但監管的捉襟見肘也逐漸體現了出來。自從1990年與1991年滬深兩市成立至今也不過20餘載,最傳統的股票市場監管尚未完善,虛假信息審批上市,內幕交易,圈錢交易等行為層出不窮,更何況其他的新興市場。最近兩年互聯網金融問題越來越多,許多在各大樓梯廣告位或者電視上不惜重金砸錢的“知名企業”也出現了一夜“關門大吉”跑路的情況,使得投資市場一片恐慌,投資者怨聲載道投訴無門。

互聯網金融開啟瘋狂“跑路”模式,數十萬投資者損失慘重

2018年以來市場這些集體跑路,或被監管部門查處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最多的類型有兩大類,第一是P2P平臺,第二類則是區塊鏈名義的虛擬貨幣。這兩類企業的經營手段略有不同,但是企業最終的目的卻是一樣的,就是“跑路”!

互聯網金融開啟瘋狂“跑路”模式,數十萬投資者損失慘重

首先是P2P,首先不得不承認在國外P2P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但是再好的金融項目到了國內就“變了味”,變成了企業斂財割韭菜的工具。多數P2P平臺以高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存款理財,以左手倒右手的方式不斷積累投資者資金,一旦公司資金池子大了,那麼企業老闆隨時可能會“跑路”,這也是黑平臺常見的做法,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投資者即便向監管部門投訴,因為老闆已經出國,所以只好認栽。也有一些小的P2P平臺因為規模不大“吸金”能力有限,再加上高利率,一旦出現投資者集體贖回行為,那麼就會造成“崩盤”風險,即使老闆沒有“跑路”,也沒有錢支付給投資者,所以投資者的錢一樣拿不回來。

互聯網金融開啟瘋狂“跑路”模式,數十萬投資者損失慘重

P2P理財就像是一個定時炸彈,隨時爆發,許多投資者認為自己投資的P2P平臺現在很穩定,而且平臺成立時間也非常久了,覺得很安全。其實不然,平臺是否崩盤或跑路跟成立時間以及知名度完全是沒有關係的。已經運營了四年之久的廣州禮德財富2018年7月23公告稱部分項目逾期,禮德財富實際控制人鄭彥森已失聯。公司老闆帶著13億的資金跑路,投資者以及企業員工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但是由於報案人數以及金額都沒有到達立案的標準,所以暫時無法立案,可能等待立案之時企業老闆早就在國外吹著海風沐浴著陽光在盡情的揮霍著13億的資金。曾幾何時一度霸佔互聯網、電視廣告位的“唐小僧理財APP”一夜之間倒閉800億不知所蹤,10萬餘投資者遭受損失。所以P2P平臺黑的多,正規平臺純屬稀有資源,投資者不要被高收益懵逼已經要擦亮雙眼。

互聯網金融開啟瘋狂“跑路”模式,數十萬投資者損失慘重

近兩年“區塊鏈”概念在國內火了,在股票市場中此概念也成為了機構炒作的對象,包括小編在內也認為區塊鏈商機無限,是未來幾年的投資熱點。區塊鏈的範圍很廣,“虛擬貨幣”其中之一,自從比特幣騰空出世後,虛擬貨幣被國內廣為流傳,一些不法分子也將目光投向了這一領域。虛擬貨幣在國內是被嚴令禁止的,觀望也三令五申強調其不合規行為,但依舊有人鋌而走險,也有投資者被利潤吸引。虛擬貨幣的經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銷型,一種是直銷型。傳銷型主要是讓投資者發展下限來擴充資金池,直銷型是通過網絡或電話進行宣傳推廣吸引投資者入金交易。最終企業發展方向也有兩種,一種是利用自有資金髮行虛擬貨幣把價格拉高,然後吸引散戶進場接盤,企業資金獲利出局散戶高位被套,由於這種虛擬貨幣交易量換手率非常底下,所以散戶想要虧本賣出也沒人接盤,然後企業會發行新的虛擬貨幣去割另一波的韭菜。另外一種結局就是跟諸多P2P平臺一樣,吸引散戶資金,資金池子大了以後直接跑路屬於比較暴力的一種。

互聯網金融開啟瘋狂“跑路”模式,數十萬投資者損失慘重

諸如此類的手段還有很多很多,互聯網金融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所以投資者選擇投資渠道時一定要擦亮雙眼格外謹慎,不要被高收益所矇蔽,很多時候高收益所匹配的是更大的風險,希望此篇文章會給予投資者們警示,如果遇到投資問題或察覺問題,可隨時給小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