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農村現狀是怎樣的?


濰坊,農村現狀是怎樣的?

濰坊,農村現狀是怎樣的?

大概很難以想象,上個月的一場洪水就把濰坊下屬縣市中的富庶之地-壽光,變為澤國,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士農工商的農,地位僅低於當官兒的,竟然在千年歲月的流轉中,淪為最為脆弱的那一類人,一場出乎意料的大雨,許久未逢甘霖的乾旱之年,都可能導致一場重傷害。

老碾、古井;老樹,古牆,大多都變成了成了回不去的過去。

人是可以流動的,大概除了農民。

濰坊,農村現狀是怎樣的?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曾經說“遊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遷移無礙;做工業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地裡的莊家行動不得,侍候莊稼的老農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地,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生的。

濰坊,農村現狀是怎樣的?

而在今天,進城務工的人數見不鮮,而回歸故里的人卻鮮而耳聞。說道城市,拋開優越的教育醫療條件來說,這裡不過住著一群有房屋美家園的可憐蟲,更有甚者,沒有自己的房子。而在今天轟轟烈烈的棚屋改建運動中,越來越多農村的老房子被徹底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規模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產自然是一種好的現象,而對農村進行盲目的整改,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在距離濰坊市區較偏遠的鄉村公路上,看到低矮的房屋上,被強制性的刷了一層白色油漆,注意,只有沿街的房子才有。大概是為了好看吧,就像是一個乞丐,穿上了一件地主扔掉的大袍子,袍子好看是自然的,但是瘦弱的身軀是撐不起肥塌塌的衣服的,反而可能會因為這件衣服,而導致自己的乞討生涯更為艱難,不是嗎?提收入、減負擔、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除此之外,並無他法。流於形式的外表,並不能改變什麼。

濰坊,農村現狀是怎樣的?

城市人花大價錢買下農村的土、沙、石頭,還有樹,羨慕農村的空氣好,逢節假日去農村看看山看看水,農村人羨慕城市裡的寬馬路,嚮往城市的生活。

大多數人就是在這種互相羨慕中,不知道怎麼樣,就丟掉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

濰坊,農村現狀是怎樣的?

而事實上,作為童年是在鄉村度過的大多數人來說,那段漫山遍野到處撒野的日子,更值得懷念。沒有雞鳴犬叫,沒有蟲鳴,也沒有了夜空中的星,不管身體在哪兒,流浪的,一直都是靈魂。

人生常有的失落大概多事如此,你原以為能夠永恆的東西,在你的眼裡慢慢的被銷蝕,而你也從最初的無能為力,變得無動於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