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花園口,本是一個普通的名字。但身在鄭州,它卻鐫刻了一段令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歷史。

從鄭州市區出發,驅車走花園路向北18公里即是黃河南岸的花園口。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1938年6月9日,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沿隴海鐵路和平漢鐵路的瘋狂進攻,國民政府下令在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以水代兵,企圖阻止日本軍隊長驅直入中國臨時政府所在地武漢。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扒掘黃河大堤的地點原本是選在花園口以東的中牟縣趙口,但因趙口流沙太多,經過兩天作業,大堤沒能扒開,才另選在了花園口。就這樣,陰差陽錯,趙口的失利成就了花園口的名垂青史。花園口事件記事廣場清晰地記述了這段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失去束縛的黃色蒼龍,奔騰咆哮著直奔東南,雖然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部署和進攻步伐,但四個月後,大武漢還是宣告失守。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千里黃湯分割了戰場,暫時緩解了國民政府的壓力,給國軍了一個暫時喘口氣的機會,一定程度了也殺傷了日軍,但茫茫綿延的黃泛區,也給毫無準備的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房倒屋塌,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浮屍遍野,一時間,黃泛區成了人間地獄。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決定在花園口堵口,引黃河回故道。1946年2月,黃河堵復工程局成立。3月,開始了花園口的堵口工程。其時,黃河改道已有8年,其間,中國共產黨領導黃河故道兩岸軍民創建了冀魯豫解放區和渤海解放區,故道河床內的土地大部分被開墾為農田,幾十萬人在其中耕作生息。在這種情況下,如不先復堤而直接堵口,無異於再造一個黃泛區。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1946年3月3日,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趙守鈺前往新鄉,與周恩來、馬歇爾、張治中商洽黃河堵口復堤問題,決定各方面派出代表談判。歷經菏澤、開封、南京、上海等協議的簽署,規定堵口工程和復堤工程同時進行,堵口時間視復堤進展情況,由雙方協商。復堤工程和河床居民的遷移、救濟費用,由國民政府解決。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但隨著內戰的爆發,相關協議並沒有得到很好執行。1947年3月15日,國民政府未與中共方面協商,即在花園口堵口合龍,黃河迴歸故道。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幾十年滄桑鉅變,今天的花園口已成為鄭州的後花園,一個AAA級的黃河花園口旅遊區正在悄悄形成,一個狀若黃河“幾”字形的河韻碑林向遊人描繪著黃河的奔放與壯美。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與此同時,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在花園口漸成規模,桀驁不馴的黃河早已被馴服,安詳地在這裡流淌著,一路向東奔流到海,高高的無字豐碑挺拔地矗立在母親河邊,必將為花園口的青史書寫上一段美好幸福的文字。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鄭州花園口 鐫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