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藠頭」怎麼種植?掌握這些技術要點,個頭大產量高!

藠頭為百合科蔥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二年生栽培,能形小鱗莖,味道可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消食、除膩、防癌等功效,是名副其實的保健食品。藠頭一般秋天種植,在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地都有種植。今天雲眾地為大家詳細介紹藠頭種植技術。

“藠頭”怎麼種植?掌握這些技術要點,個頭大產量高!

1、土壤選擇

宜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黏壤和壤土也可種植。除低窪田塊不宜種植外,無論是平原或丘陵、山坡的微酸性到中性土壤均可種植,以pH值6.2-7.0的砂壤土種植較好。由於藠頭的根系能分泌丙烯基硫化物,對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因此不宜連作,也不宜與其他蔥蒜類蔬菜接茬,最好與大豆、花生、瓜類或油菜等輪作。

2、整地作畦

前茬作物收穫後翻耕,施足基肥後耕耙作畦,畦向以南北向為宜,畦寬2m左右,畦溝寬40cm、深17-23cm,具體視地勢高低而異。如利用水田改旱地種植,畦溝應深達20cm以上,並要做到“三溝”配套,保證排水暢通,雨止田幹。

“藠頭”怎麼種植?掌握這些技術要點,個頭大產量高!

3、合理密植

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當地天氣轉涼,平均氣溫降到25℃以下時種植。選擇鱗莖大小比較均勻的植株,將鱗莖逐一分開,再選擇橫徑達1.5cm以上的種藠,剪去枯黃葉片及枯根便可種植。

種植前先在畦面按行距18-20cm,開8-10 cm淺溝,把種藠按株距9-10 cm沿溝的一側半臥式擺放,使徑端朝向同一方向,然後開第2條溝,將第2條溝中開出的細土覆蓋在前一溝上,使前溝蓋平,以種藠全部埋入土中為度,約種植3萬株/畝。覆土厚度以6-8 cm為宜,太淺則鱗莖會發青,太深則鱗莖不易膨大。而且半臥式種植可使將來出葉後鱗莖與地面之間出現一個彎曲的頸部,既可防止日後雨水沖洗,使種莖露出土面,又可使新生分櫱的鱗莖在土中膨大,防止見光發青。

“藠頭”怎麼種植?掌握這些技術要點,個頭大產量高!

4、水肥管理

藠頭的需肥特點是喜硫、不耐氮。生長期內所需的純氮、磷、鉀比例為1:0.12:0.39,同時需要較高的有機質、腐植酸和多種中、微量元素。一般基肥施充分腐熟堆肥或廄肥1.5-2噸/畝,另加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各40斤/畝,鉀肥可用草木灰300-400 斤/畝代替。

苗出齊後及時鬆土、追肥、淺鋤清除雜草。追施10%腐熟稀糞水或0.5%尿素稀肥水,用量為1.5-2噸/畝。

開春後用尿素20-60斤/畝、硫酸鉀20斤/畝,分2次於露水乾後撒施。鱗莖膨大後期,種植行要培土,防止鱗莖露出土面發青變老。生長期間特別是春季要注意防旱排澇,以防根莖腐爛等。

“藠頭”怎麼種植?掌握這些技術要點,個頭大產量高!

5、病蟲害防治

藠頭主要蟲害有蔥薊馬和種蠅幼蟲地蛆。蔥薊馬體型很小,成蟲和幼蟲均可銼食葉片,在葉片上形成很多細密的長形灰白斑點,嚴重時使葉片扭曲枯黃。發生初期可用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

種蠅幼蟲地蛆為害藠頭根和鱗莖,防治方法:①嚴禁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②發生初期可用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2000-2500倍液灌根。

藠頭的主要病害有霜黴病和紫斑病,均在葉上產生梭形或不規則病斑。霜黴病病斑為黃褐色,紫斑病病帶紫色,最後使葉片枯死。2種病害防治方法大體相同,可以兼治。

防治方法:①注重合理輪作,清溝排水;②發病初期可用0.5%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按0.5 kg硫酸銅、1 kg石灰、100 kg水配製),或80%百菌清800倍液噴施。

“藠頭”怎麼種植?掌握這些技術要點,個頭大產量高!

6、留種技術

藠頭留種方法常見的有3種:

①就地留種。藠頭收穫時選無病蟲害、生長良好、具有品種特徵的植株就地留種,待臨種時才挖起種植。此法留種鱗莖飽滿,養分充足,種後植株生長良好,但浪費土地;

②集中假植留種。就是藠頭收穫時,把入選的藠頭挖取集中假植。此法用得比較多,節約用地,但種後藠頭生長不如就地留種好;

③掛藏法留種。待留種用的藠頭葉枝萎後挖取,捆紮成束,掛藏於通風陰涼處。此法節約用地,但費勞力且植株生長較差。

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望聯繫刪除。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