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九園包子距今已有80多年曆史。早在清光緒年間,內江富商鄭賢源的家傳私房菜一品點心,由於皮料、餡料與眾不同,風味獨特,受到食者好評。後來鄭氏技藝的傳承人鄭均林到重慶等地謀生,把一品點心製作技藝帶到重慶,1931年鄭均林在九園食店任廚時,以一品點心為基礎創制了九園包子。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九園包子與其他普通包子的做法完全不同,有著自己的獨門絕技。以醬肉包子為例,選用最好的豬前夾肉,把瘦肉和肥肉剝離,然後將瘦肉和肥肉切成小塊,在鍋裡炒制20分鐘,還要人工剁成0.5釐米大小顆粒的肉,餡要三分肥肉七分瘦肉,最後再回鍋炒和加料。

黔江雞雜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黔江雞雜是重慶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傳統技藝類型。據考證,黔江雞雜的歷史已達150餘年,其間,經歷了四次變化,演化成現在集色香味形於一體的佳餚。目前,黔江雞雜已從黔江走向整個武陵山區,走向全國。

雞肉抄手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雞肉抄手是一款起源於合川的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雞肉等。雞肉抄手已有80年的歷史。雞肉抄手因其餡心細嫩、湯汁鮮美、麵皮潔白、軟而不絨、油而不膩,令食客讚不絕口。重慶市政府1999年將其命名為“重慶名特風味小吃”。

郵亭鯽魚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郵亭鯽魚由60多歲重慶大足郵亭鎮向姓老人發明,是重慶烹飪魚的又一傑作。目前,郵亭鯽魚已成為大足的一張名片。郵亭鯽魚是一道地地道道的江湖菜,麻辣湯料的做法,讓鯽魚具備了川菜的色香和味道,經典的碎米花生、榨菜、蔥花等佐料更讓這道菜增香不少。

石寶蒸豆腐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石寶蒸豆腐,熱菜,鹹鮮味型。色澤紅亮,鹹鮮微辣,炬嫩爽口。是一道忠縣的傳統名菜,原為忠縣石寶寨寺廟的齋菜,後來流傳至民間,故名石寶蒸豆腐。

土沱麻餅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土沱麻餅是漢族傳統名點,屬於川式糕點。已有80多年曆史。底面呈褐色,塊形飽滿完整,每塊50克,皮薄餡大,松酥滋潤,味美甜香,風味獨特。

麻辣雞塊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不少人吃過麻辣雞塊,卻不知道麻辣雞塊的傳說。從漢朝開始,豐都便在平都山(今名山)大興土木,在唐朝時修仙都觀,就是現在的“天子殿”。仙都觀門前左右站立有高兩米的雞腳、無常二神:白麵無常爺,迎孝接善;青臉雞腳神,鎖惡拿頑。傳說雞腳神生前為一隻好色的大公雞,做盡淫穢之事,死後雖有悔改之意當了無常的跟班,但民間始終憎惡唾棄,民間吃雞,將其大卸數塊,拌以麻辣大料,既可食美味,也洩了心頭之恨,同時也成就了一道地方名菜,即豐都麻辣雞塊。

油醪糟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涪陵油醪糟香甜可口,油而不膩。客人進家,主人就煮一碗油醪糟(有的地方要加上雞蛋)讓客人享用。這一待客方式地方說法叫做“吃開水”。因為油醪糟在客人心目中有“第一印象”的作用,因此,油醪糟的製作就尤其精細和講究。長期積累的結果,涪陵油醪糟就聲名遠播,最終走進了涪陵飲食業,享有了“重慶名特小吃”的美譽。

重慶火鍋

這些美食真的能代表重慶美食嗎?

最後,輪到重慶人最喜愛的火鍋啦!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漢族民間,歷史悠久。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其由來是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各種奇妙的香料,不僅塑造了重慶火辣的味道,也染紅了大半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