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寶》臻品賞析

專家精品推薦:乾隆通寶,作為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本藏品具有深遠的紀念意義,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錢幣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流通痕跡明顯,字體清晰,整幣鑄造精良,品相保存完好,幣面呈現老包漿,字口紋飾衝壓力度自然,尺寸符合,經綜合鑑定是為到代之精品,極具收藏價值。

《乾隆通寶》臻品賞析

《乾隆通寶》臻品賞析

【藏品鑑定結論】

①《名稱》:乾隆通寶

②《年代》:清代

③《評語》: 細看皮殼老化磨損程度到位,銅質古韻熟舊,幣面呈現老包漿,字口紋飾衝壓力度自然 品相完好,尺寸符合,經綜合鑑定屬於真品,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裡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里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清代錢幣的特點:一位皇帝只用一種年號錢,雖然鑄量大但形制比較簡單;除個別例外,所有的年號錢均稱通寶。普遍做法是把皇帝的名號以漢文鑄在正面,而將各個錢幣鑄局的字名以滿文鑄在錢幣的背面。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鑄“乾隆通寶”,包括寶泉 、寶源局在內先後22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鑄,新疆亦用紅銅。“乾隆通寶”只有少數錢背文,星號或漢字。有合面 、吉語以及私鑄劣質錢 、鵝眼錢等品類不下百種。

【乾隆通寶曆史背景】

乾隆通寶背安南,錢體薄小,寬緣,為安南錢風格。正面為楷體直讀“乾隆通寶”,背面右為“安”字,左為“南”字。關於此錢的鑄造者及鑄造原因,至今沒有十分確定的結論。有人認為,清代乾隆時期,為平定安南黎氏集團與阮氏集團之間的內亂,鑄造此錢作為軍餉之用,但未在中國境內流通。流傳多的說法是,廣西巡撫孫士毅奉命率清軍入安南後,就地開鑄乾隆通寶背安南錢以資軍費。、另外一種說法是,此錢是後來被清廷封為“安南國王”的阮惠所鑄。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八十大壽,阮惠進京祝壽,特鑄乾隆通寶背安南錢作為貢品進獻,以表忠心。這種說法似乎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無論是哪種說法,都可見此錢的鑄行具有特殊的政治歷史背景,意義非同尋常。加之此錢流傳較少,遂成為錢幣收藏家十分關注並希望得到的名錢。

在1年的時間內,乾隆通寶一共有294枚拍品上拍,總瀏覽37884次,加入總人次到達54人,出價次數282次,其中價錢高的是清代乾隆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藏家為關注的乾隆通寶如下:清代乾隆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乾隆通寶阿克蘇局紅錢五枚、乾隆通寶(寶臺)。其中競爭為強烈的乾隆通寶(寶臺)訂價15萬元人民幣起拍,加價幅度10萬元,在經由20次出價後,後以130萬元的價錢成交!

【乾隆通寶曆史成交價】

《乾隆通寶》臻品賞析
《乾隆通寶》臻品賞析

錢幣在歷代就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不僅有經濟價值,更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而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又直接影響著經濟價值。而大清銅幣版式繁多,許多收藏家喜愛收藏各式各樣的珍品錢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