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曾經說:“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王世仁先生曾經說:“中軸線是北京的靈魂。”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北京中軸線,看看它的成長史。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一、何謂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東西對稱佈局建築物的對稱軸,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北延伸到鐘鼓樓,向南延伸到永定門,全長7.8公里,覆蓋北京老城約65%的面積。這條城市軸線上既有恢宏的皇家建築,也有古樸的民居四合院和重要的近現代建築,中軸線周圍的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等皆保留基本完好。如今,西安、洛陽、南京等處的都城中軸線已經大體消失了。只有北京的中軸線,目前保存得最為完整。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二、元


在元代,元大都城牆即為左右對稱,南邊正門麗正門即在中軸線上。皇城坐落在中軸線上,也是左右對稱的。但自皇城以北,中軸線向西偏斜2°。在這個偏斜中軸線上的地安門向西偏離子午線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鐘鼓樓已向西偏離子午線近300米。這個偏斜的中軸線順延270餘公里後,即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國都元上都(今錫林郭勒正藍旗兆奈曼蘇默)。


三、明清

除西直門以北北京城牆的一角外,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軸線對稱(從衛星地圖上看北京故宮可以明顯發現其西斜),但北部偏斜的中軸線被矯正過來。

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建築從南往北依次為:永定門箭樓(1957年拆除)、永定門城樓(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天橋(1934年拆除)、正陽橋坊(五牌樓)、正陽門(前門)箭樓,正陽門城樓、中華門(明稱大明門,清稱大清門,民國時改為中華門,1954年拆除)、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坤寧門、御花園、欽安殿、順貞門、神武門、北上門(1956年拆除)、景山門、綺望樓、萬春亭、壽皇門、壽皇殿、地安門(1954年拆除)、萬寧橋、鼓樓和鐘樓。

從北往南依次為:鐘樓、鼓樓、萬寧橋、地安門、景山(壽皇殿、壽皇門、萬春亭、綺望樓、景山門、北上門)、故宮(神武門、順貞門、欽安殿、御花園、坤寧門、坤寧宮、交泰殿、乾清宮、乾清門、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太和門、午門)、端門、天安門、中華門、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正陽橋坊、天橋、永定門城樓、永定門箭樓。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從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永定門起,就有天壇─先農壇、東便門─西便門、崇文門─宣武門、太廟─社稷壇、東三座門─西三座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東華門─西華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以中軸線為軸對稱分佈。

故宮的建築多數東西對稱。太和殿等主要建築坐落在中軸線上。人們在後門橋的河泥裡發現石老鼠(地支子鼠),在前門附近的河裡發現石馬(地支午馬),據說這是北京中軸線(子午線)的標誌物。


四、中華民國

民國時期,北京(北平)中軸線並無太大變動,北洋政府時期拆除天安門前的千步廊及前門甕城。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

1.建國初期

建國初期,中軸線的永定門城樓及甕城、天橋、正陽橋牌樓(前門五牌樓)、正陽橋、中華門、北上門、地安門均被拆除。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2.改造天安門廣場

1949年開國大典上使用的旗杆即在中軸線上。1952年,北京拆除長安左門、長安右門,1954年,北京拆除中華門,使得天安門廣場擴大到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東西兩側則是基本對稱的人民大會堂(西側)、中國國家博物館(東側)(原為中國革命博物館及中國歷史博物館)。1976年毛澤東逝世之後,在原中華門的位置建造毛主席紀念堂。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3.中軸線北延

北京申辦1990年亞運會成功之後,為了連接城市中心和亞運村,北京在二環路鐘鼓樓橋引出鼓樓外大街,向北至三環後改名為北辰路,這條路成為北京中軸線的延伸。西邊建造中華民族園,東邊則是奧體中心。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4.奧林匹克公園

北京申奧成功後,中軸線再次向北延長,成為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東邊建造國家體育場“鳥巢”,西邊則是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兩個建築一圓一方,體現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思想。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再向北,穿過奧林匹克公園,到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該公園中間的仰山、奧海均在中軸線上。奧林匹克公園中軸線地下已有北京地鐵8號線。該線將延長,成為貫穿北京南北中軸線地下交通大動脈。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中軸線再進行北延的設想已經出現,計劃把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和往北的一系列森林公園連片,形成一個新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一直向北延伸到北六環。但具體規劃尚未出臺。

5.南中軸治理計劃

2003年,北京市啟動南中軸治理計劃。對前門以南的道路進行改造。2008年,南中軸快速公交全線貫通,自前門至德茂莊,全程15.8公里。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6.前門大街改造

2007年5月9日,前門大街前門至珠市口段開始改造,2008年5月28日完工,同年8月7日對外開放。改造工程重現前門大街明末清初的建築風格。改造恢復前門大街的有軌電車“噹噹車”,2009年元旦開始運營。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7.十四處遺產點

2018年7月,北京中軸線申遺已確定天安門等十四處遺產點。目前已經確定的既有在中軸線上的,也有在中軸線兩側的,分別為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景山、萬寧橋、鼓樓及鐘樓。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8.文藝一條龍

北京中軸線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脊樑,又是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主線。如果你願意沿著中軸線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你會發現,這裡還是文藝一條龍之旅。


畫說北京丨北京中軸線成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