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爲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作者 | 王耳朵先生


活得通透的人,會知道保持距離。你不需要一場又一場飯局,你需要的是一次次有價值的遇見。

“飯局”,突然成為朋友圈裡很火的詞。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則消息:最近幾天,在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丁磊等業界大佬組織了兩場備受關注的飯局,但馬雲都沒有被邀請。

馬雲隨後回應:他們沒請我,請了我也沒時間去。

一時,外界的解讀沸沸揚揚。

為什麼馬雲不熱衷於丁磊的飯局?我不知道原因。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在現實生活裡,除了必不可少的應酬,如果你是真正聰明的人,一定會很少參加別人組織的飯局。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你所謂的飯局

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要來評選,時間成本最高的幾件小事,飯局當在其中。

吃飯,開始成為一件極度浪費時間的項目,尤其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裡。

作家張五毛先生就曾經說過:

北京相當於2.5個上海,8.4個深圳,15個香港,21個紐約,27個首爾。

在北京,交換過名片就算認識;一年能打幾個電話就算至交。

在北京,如果要從城東跑到城西赴宴,不算上其他,光是耗在路上的時間,可能都趕得上一趟短程出差。

當然,多數城市並沒有那麼遼闊。但一次日常的飯局,統計上赴約堵車、餐廳等位的時間,沒有兩個小時也斷然難以結束。

你的對手在看書,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閨蜜在減肥,隔壁老王在練腰,你卻把時間浪費在漫長的飯局過程中。

你以為你在應酬,其實細思極恐,你是在揮霍時間。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你參加飯局越多

你的人脈可能越弱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參加飯局

不等於你吃得好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真正聰明的人,為什麼很少去參加飯局 傳遞正能量

飯局超過五個人

就容易變味

在報社時,認識一個從不參加陌生人飯局的姑娘。

她說,吃飯沒啥,但中國式飯局,人數一多,經常吃著吃著就不正經了。有人會大講帶顏色的段子,有人會以調侃席間的女性為樂。

你本是為了手裡的飯碗,端坐在飯局上,最後,你卻被當成了一道美食與佐料。

今年,也有篇文章在朋友圈熱傳,叫《一桌沒有姑娘的飯局,還能叫吃飯嗎》。

說的是作者經歷過的一件小事:幾個男人稱,如果沒有女人,再葷的飯局也都是“素局”。如果沒有飯局之花,再好的飯也索然無味。

這樣的言辭,讓人憤懣。

圓滿的飯局,就不應該超過五個人,且同性最好。

一人負責點菜,一人負責講述,兩人負責傾聽,一人負責插科打諢。

沒有黃段子,沒有內心的小九九,你想想就很安靜和美好。

所以,那些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輕易去赴一場貿然的飯局。

需要強調的是,我不是說,要拒絕所有的飯局。

有幾種聚會,你一定要參加:

比如,同事和朋友組織的飯局,時間允許,感覺舒暢,就儘量參加,這是人情。

再比如,無法避免的工作應酬,如果對方大方得體,你就要參加,打扮要端莊,態度要熱情,這是職業。

其他時候,你大可視心情和場合去選擇。

北京時間比紐約時間早12個小時,但紐約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依然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你活在自己的時區裡,和舒服的人呆在一起,就足夠了。

有句話說,成熟的標誌之一,是你吃自助餐不會撐著了。

活得通透的人,會知道保持距離

你不需要一場又一場飯局,你需要的是一次次有價值的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