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過去兩百年間,甚至直到現在,世界上通行的大多數規則都是西方人制定的,那麼,他們是怎麼制定出來這些規矩的,又是怎麼保證這些規矩順利運行的呢?本篇介紹這種思想和實踐的發展歷程,或者用一句最直白的話來說就是,過去兩百年,西方人是怎樣按照他們的意志玩轉了整個世界。

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聯合國

一、西方世界為什麼對建立世界政府樂此不疲?

一個主宰整個世界的政府,這種東西我們可能覺得只會存在於科幻小說裡,因為地球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千個民族,各個國家的語言、風俗習慣都不同,怎麼可能組合成一個聯合的統一政府呢?確實,迄今為止,世界上還不曾出現一個能直接管轄全世界的政府,但是西方人早就有這個打算了,如果把這種思想往源頭來追溯,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理論依據是來自亞伯拉罕諸教的“上帝通法”思想。所謂亞伯拉罕諸教,是指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都認為自己是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一位猶太先知亞伯拉罕的後裔或信徒。上帝通法,就是按照宗教的原則與法規,來作為整個世界的唯一法律。可以說,這是他們宗教中先天自帶的一種思維方式。所以,西方人關於建立世界政府的思想不是空想,而是有理論根源和實操綱領的一種思想。

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西方教堂

我們可以看到,在歷史上,從中世紀的十字軍到地理大發現,歐洲人政治版圖的擴張總是和宗教的傳播伴隨在一起,通過他們的傳播,基督教也確實成了當今世界上傳播範圍最廣的宗教,但是想完全依靠宗教來一統天下,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一是因為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文明形態,有些還是已經高度成熟的,不可能完全按照基督教的規範來行事;二來也是因為宗教改革之後,基督教逐漸實現政教分離,宗教對世俗事務的影響越來越弱。所以,以宗教為紐帶的世界政府,是不可能實現的。不光是基督教,別的宗教也同樣不可能做到。近代以來,歐洲人也逐漸放棄了這種虛幻的理想,他們轉而追求其他更切實可行的手段,比如建立一些國際組織,通過它們來實現主宰世界。

二、西方統治世界的方式

前面第一部分說的是理論根源,西方人為什麼一直孜孜以求想要建立一個世界政府,下面幾個部分,我們就講講他們的實操,看看不同的歷史階段中,他們都是如何通過國際組織來嘗試主宰世界的。

說之前我們要插入一個概念介紹:影子政府。一提到影子政府,有人可能會想到傳說中的共濟會、彼德伯格俱樂部什麼的,但其實我們前面說過了沒那麼神秘,所謂影子政府,在這就是指那些國際組織背後真正的推動力和主宰者。打個比方,某人或某組織想做某件事,但不好直接出面,於是就躲到幕後去,藉助其他的形式和名目來做,這種情況下,這個在幕後發揮作用、貫徹自己意志、達到自己目的的組織,它扮演的角色就是影子政府。

在國際政治中,很多時候影子政府就是某國的真實政府,它們會以某一種聯盟的形式,提升自己政府的權威,甚至是操縱整個聯盟的走向。好像我們都在同一個組織的框架之下,都遵從同樣的一定之規,但其實這規矩就是由我制定的,也是由我來負責解釋的,所以還不是按我的規矩來玩嗎?所謂國際組織,很多時候起到的就是這樣的作用,它搭起一個臺子,但臺子背後真正說了算的,還是那些制定規則的大國政府。作為影子政府有兩點好處:一個是不用承受壓力,還能隱藏自己的身份;另一個是以國際視角統馭全球,以居高臨下的狀態去領導整個世界。

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雅爾塔三巨頭

說清了這個概念,我們再結合一些例子來看看,歷史上歐美強國是如何通過國際組織,來嘗試在幕後主宰世界的。比如19世紀的英國,就是靠著歐洲協調組織控制整個歐洲的;一戰二戰之間的國際聯盟,其實是英法兩國政府所控制的;早期的聯合國,實際上也是美國想用來控制整個世界的武器。下面我們就順著時間的脈絡,看看這三個階段,大國們都使用了哪些手段來主宰世界。

我們先從19世紀講起,來認識一下當時英國主導的歐洲協調組織。歐洲霸王拿破崙被團滅後的1814年,奧地利、俄國、英國與普魯士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歐洲協調,將它們四國與法國定位為世界頭號強國,其他國家只能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等級,屈從於首腦大國們做出的決定。這個協議由於是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的,所以在很多書上也被稱為維也納體系,這是歐洲警察乃至於世界警察的來歷。1815年拿破崙短暫復辟,但很快在滑鐵盧被打敗,沒能撼動這個歐洲協調組織。

在之後的100年裡,英國因為一家獨大,往往成為歐洲協調的真正組織者,並擁有歐洲協調的最終解釋權。但即便如此,既然這是一個旨在制定歐洲乃至世界秩序的組織,那還是要有一個能擺上檯面的行事依據,這就是國際法的前身。最早的國際法是來源於戰爭法的。什麼是戰爭法呢?就是歐洲各國打完仗、按照勝利者要求編制的法律。它就是各國意願和話語權的體現,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所以它是一種偽法律。1847年,英國開始了自由貿易階段,在19世紀的後50年,英國就是依靠自由貿易獲得了極大的好處。特別是在1860年左右,英法兩國相繼與奧斯曼帝國和中國訂立了自由貿易條約。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經濟侵略,但在他們看來,卻是在“傳播文明”。因為自由貿易在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所以英國也就想當然地認為,自由貿易就是一種國際主義,也是建立世界性政府的基礎。

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倫敦

19世紀初,儘管英國哲學家、法學家邊沁創造了“國際”一詞,但自始至終就沒人對這個詞感興趣。因為只要一說到國際,一定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開放自己,另一個就是吸收他人。吸收他人好說,把他人拉過來進自己的朋友圈就行,但開放自己就意味著共享,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就可能被別人所佔領,所以最多共享的就是一些思想和文化領域的知識,而比如觸及到國家科學和軍事武器的共享,自始至終就沒有過。即便到現在仍舊是如此,沒有任何改變。另外,在語言上,歐美國家並不尊重其他國家。19世紀,英語曾作為整個世界各類和平會議的通用語言,而其他語言,除了法語有時也使用外,都不被歐美國家所承認。19世紀末,一些歐洲人為了改變這種一家獨大的情形制造了世界語,但也是以歐洲字母文字為基礎的語言,並未考慮其他國家的文字。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表面上有這種協調組織來協調各國的關係與利益分配,但是在組織背後發揮影響的,還是英國為代表的大國們。越來越狹隘的國家利益,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緊張的局勢,而這一局勢已經從一開始就同國際機構聯繫在一起。世界強國希望利用國際機構實現本國的發展和擴張,而其他加入組織的成員國則不希望一家獨大,更不希望某些世界強國利用國際機構強行插手別國的內政,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1914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中,歐洲迅速分為兩部分,互相為敵,英國所主導的歐洲協調就在這場戰爭中煙消雲散了。

在這一部分裡,我們看到,以英國為首的幾個國家已經有了初步建立世界政府的計劃,只不過它過於高高在上,不僅不尊重其他國家,而且還利用戰爭法改成的國際法,強行推進世界性自由貿易,以及將英語變成世界通用語,讓大家非常不爽。一些後發達國家如德國,立刻起來挑戰它的權威,最終釀成了不可預料的後果,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協調也就此謝幕。

三、英法是如何通過國際聯盟的形式主宰世界的?

1919年《巴黎和約》簽訂,一戰正式結束,德奧戰敗,英法美打贏,它們為了鞏固其戰勝國的地位,又一次將創造一個國際組織的議題放到大家面前。在英國首相勞埃德·喬治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斡旋下,一個跨世界性的組織橫空出世,這就是今天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簡稱國聯。可是國聯一經建立,就受到了英國的控制,後來在1930年左右又增加了一個法國一起控制,美國則因為國內議會沒通過參加國際聯盟的意向書,所以雖然威爾遜是國聯的倡導者之一,但美國自始至終也沒有加入國聯。結果,國聯就成了一個歐洲列強結盟共事的交際工具,以確保歐洲各國和平共處,同時還能保障各國權力和利益。

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反爾登戰役

雖然德國於1926年加入國聯,但於1933年退出;日本和意大利儘管為常任理事國,也分別於1933年及1937年,為了進一步實踐軍國主義與法西斯主義而退出國聯;蘇聯於1934年9月18日加入國聯,因入侵芬蘭,1939年12月14日被開除會籍。而且,國聯對於維持和平也像一個空擺設一樣,比如1931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國聯根本就沒有阻止。國聯的重要成員國更傾向於保護自己的利益,如委任統治地制度的建立、對戰敗國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重新瓜分等,加深了各國之間固有的矛盾,埋下了大國爭端的新禍根。同時,國聯缺乏常駐組織,對國際事務反應緩慢,所以,等於自始至終就是英法兩國在操縱。在上世紀30年代後,它們推行綏靖政策,消極對待法西斯擴張,終於,1939年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億多人死傷,20億人捲入戰爭,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

本來國聯是各國為防止武裝衝突、加強普遍和平與安全而建立的國際機構的第一次嘗試,但在實踐中並沒有起到維護和平的作用,相反,它的作用只是幫助大國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受英法兩國的操縱,它缺乏對侵略行為的有力制裁,到二戰前,國聯已經形同虛設。所以二戰後,英國自知國聯已經失敗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英國以及法國在二戰中損失巨大、滿目瘡痍,再也無力繼續建設世界政府,結果,世界政府的建立權就從英國手裡過渡到了美國手中,聯合國應運而生。

四、美國是如何通過聯合國的形式主宰世界的。

前面說,英國所領導的國際聯盟並沒有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消滅在搖籃裡,反而令這次戰爭比一戰造成了更大的破壞,對此,全世界一致詬病英國,完全就是“言行不一,自相矛盾。滿嘴的仁義道德,兄弟情誼”。英國建立世界政府失敗後,新的主導者美國便開始了建立世界政府之路。對比英國的一毛不拔政策,美國可是下了血本。

說起來,美國人的確比英國人更高明,首先,他們從給這個世界政府起名字上,就比英國人努力。據說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了讓戰爭中同盟國更好地聯繫,幾天不睡覺,想出了“聯合國”這個名字。丘吉爾說,別吹了,其實英國詩人拜倫在長篇敘事詩《恰爾德·哈羅德遊記》中,曾用此名來描述滑鐵盧戰役中的盟國:“這裡,聯合國劍已出鞘,同胞將於彼日踏上戰場!這一切都將亙古永存。”的確,這個名字要比國聯更能鼓舞人心。而從1943年開始,在許多同盟國的文件上,也確實出現了聯合國這個稱呼。第二個是,從1943年末,羅斯福就開始和丘吉爾、斯大林一起運作聯合國的建立,以代替落下了壞名聲的國聯,之後又在1944和1945年多次重申建立戰後的聯合國政府,最終讓聯合國以混個臉熟的狀態被大家所接受,52個國家也在二戰結束時簽署了建立聯合國的協議。第三個,就是美國還為聯合國找到了一個長久駐地——位於美國紐約的、由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捐贈的7萬多平方米土地。

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聯合國

就這樣,美國神不知鬼不覺地先給了大家一個世界聯合政府的名字,繼而又給了世界聯合政府在美國的駐地,最終完成了美國領導下的世界政府的建立。聯合國的建立,同時也終結了歐洲對世界400年的統治。

作為聯合國總部的創建國和東道國,美國在聯合國發展歷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也一直試圖給聯合國塗抹上更多的美國色彩。冷戰爆發後,鐵幕落下,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劍拔弩張,對峙了整整四十年。和中國一樣,美國也把地球劃分成三個世界,但標準不同。在他們看來,第一世界是美國及其盟友,第二世界是蘇聯及其盟友,第三世界是美蘇兩國之間的夾縫國家。我們接下來提到的三個世界,都是按照這個標準劃線。

雖然在二戰後,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國家還仍舊是世界強國,但因為二戰的洗禮,幾乎都是百廢待興,沒人更沒錢去管理它們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殖民地便在20世紀的50~70年代紛紛獨立。到1979年,世界上獨立國家的總數比1945年翻了一番,120多個國家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其中多半都屬於第三世界。雖然聯合國是美國創立的,但聯合國大會並不像美國人預想的那樣,對美國俯首帖耳,成為美國統治世界的武器,因為聯合國大會更關心殖民地人民的安全以及獨立問題,最後就造成了美國在世界和平和安全上的統治權,與在殖民問題上的非統治權。換句話說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可以調動全世界1/4的盟友國家協助自己抗衡蘇聯、停止戰爭,並讓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警察,但對於新國家的建立、主權歸屬問題上,美國就沒有那麼大能力阻止了。

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世界警察

美國人認為,既然無法阻擋獨立的傾向,為何不換個方法,讓他們接受美國的一切呢?所以美國也樂於見到更多新國家的建立,因為這樣可以將殖民地從龐大的英法等帝國中剝離,防止它們權力過大,影響美國對世界的統治,如果這些殖民地建立的新國家傾向於美國,就更容易讓美國用更少的人和更少的錢統治世界,美國稱之為反殖民主義。所以從1961年肯尼迪總統開始,就頻繁向第三世界國家示好,建立最廣泛的國際基礎。或者換句話說,就是積極輸出美國式的民主,在文化上進行征服。與此同時,美國將自己的文化、政治和經濟元素注入到這些新建立的國家之中,使其全部美國化。

在聯合國建立的時候,美國順便建立了兩個國際性組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金融機構中的兩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個國際性組織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世界銀行的行長永遠由美國人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永遠是西歐各國人擔任。就是說,如果一個窮國想到聯合國借錢,就必須先承認美國人和歐洲人的經濟遊戲規則,否則就什麼都沒有。同時也說明了,二戰後的世界金融體系是美國所主導的。更為令人氣憤的是,每個加入這兩個國際性組織的國家,必須經過美國國會的批准。曾有大量第三世界國家為了加入,低下了自己的頭,不僅承認美國的經濟地位,還把美元作為最大的外匯儲備貨幣。比如中國,也是直到1980年才進入這兩個組織,可謂是非常的艱難。

說到這,我們先階段性總結一下,我們在這部分講述了美國在二戰後建立了自己的世界政府聯合國,並藉助它完成了自己的三步計劃:第一步,在冷戰中獲得先機,令全世界1/4的國家忠於自己;第二步,鼓勵殖民地國家獨立,削弱英法等老牌殖民地帝國的力量;第三步,積極輸出美國式的文化、政治和經濟方式給新國家,讓其美國化。

五、中國崛起

美國的戰略意圖,世界其他國家就會甘於就範嗎?當然不是。作為昔日的霸主,歐洲各國不願就這麼接受美國的領導,他們在美國人建立的這兩個國際性組織的基礎上,於1961年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小圈子,名叫“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是世界第三大的金融機構。也有人稱之為富人俱樂部或者發達國家俱樂部,主要由西歐各國與美國、日本等組成。

對於美國所把持的世界金融秩序,各國幾乎都是敢怒不敢言,因為其他國家都沒有美國那樣的經濟實力。最初蘇聯曾經挑戰過這個權威,先是建立了經互會,之後又向非洲和拉丁美洲投資,希望能抗衡美國,但隨著蘇聯在1991年解體,這些也都成了過眼雲煙。與蘇聯強硬對抗美國相對的,是“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是什麼呢?由於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都處於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於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些國家之間為擺脫發達國家的控制,發展民族經濟,開展專門的經濟合作,即稱為南南合作。2000年以後,中國與拉丁美洲、非洲的合作等便是其突出表現。

西方如何統治世界

柏林牆倒塌

由於中國的崛起,美國不得已將中國納入到其體系當中,但還是有所保留,結果逼迫中國走了另一條路——拋開美國,建立自己與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聯繫。儘管中國的資金相對緊張,但在各國特別是非洲人看來,卻是非常有用的救濟款,相比於美國和歐洲各國先考量借錢是否能盈利,更受各國歡迎。特別是中國所採取的引導型發展模式,即按照中國的發展模式引導其他國家的未來發展,對自己的持續投資具有深遠的影響。截至到2012年,中國對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基礎設施和發展借款,已經超過了世界銀行和美洲開發銀行的貸款總額。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且穩定,2008年的金融危機竟然沒有影響到中國,這是令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大跌眼鏡的事情。

西方國家試圖主宰世界的思想根源,闡述了近二百年間,英國與美國為控制世界採取過的種種手段,以歷史為鏡像,照映的是世界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