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譽爲「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爲與你相遇

在中國的西南,雲南省紅河縣有一個哈尼族彝族的國家級貧困村落——尼美村;

那裡的村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耕種出了一道道美倫絕煥的梯田風景。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尼美村主要的種植農作物是紅米水稻,2013年被列入最有價值保護的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保護的是當地的傳統自然風光,與勤勞樸實的農民1300年來,一直傳承不變的古法耕種模式;也為最早人工馴化的野生紅米水稻,創造了最原始的自然生長環境。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現在紅河梯田是尼美村民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由於受到當地的交通不便的影響,所以雲南紅河梯田紅米一直不被大家熟知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這種千年傳承最早馴化的梯田紅米,由於是一年只產一季,一畝產量也只有300公斤左右,所以非常的稀少;相對東北大米一畝1000公斤的產量,遇到自然災害因素時產量還不到東北大米一畝的3/1,可想而知

雲南紅河梯田紅米的稀少。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梯田紅米採用了古老的種植方式,當地沒有汙染源,大山森林的覆蓋保持了最原始的自然環境,農戶灌溉多是採用山泉水,用竹子搭建的水道讓山上的泉水流經森林、村莊、梯田,最後匯入河谷。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由於雲南紅河梯田紅米,對施肥有著苛刻的要求,雖然紅米抗病性很強卻不耐化肥,農家肥施多了也會傷了水稻,所以只能適合有機種植。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當地農戶的肥料都是取之於大自然的饋贈,讓積壓乾枯的落葉、雜草、動物的糞便…,經過積年累月的自然堆積形成天然的養料,等到雨季讓摻雜著肥料的雨水流到梯田裡,達到施肥的效果;農戶還會在一些梯田裡養殖一些雞、鴨、魚等家禽,它們產生的糞便也是水稻養料的來源,給水稻提供了天然的有機肥。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尼美村共有1518個農戶,這其中建檔貧困的有804戶,都是靠種植哈尼梯田紅米維持生計,紅河梯田紅米,從收割到製作成可以食用的米,要經過20多種的純手工工序;尼美村山路崎嶇,由於交通不便,運輸糧食仍然是人力背運,或者牲口馱運,對紅河梯田紅米能走出大山增加了困難。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隨著時代不斷的加快發展,哈尼族大山外的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青壯勞動力的流失,荒廢了梯田,雜草叢生,也增加了紅河梯田紅米的稀缺性。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而被大山環繞的雲南尼美村,依然還有一批最美麗、善良、淳樸的農民,在貧困中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種植梯田紅米維持生計,用他們的智慧

傳承著千年的哈尼族的紅河梯田紅米水稻文化。

它被譽為“紅瑪瑙”,穿越了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