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明珠」承德人文民俗:豐寧滿族飲食習俗「神犬救主」的傳說

「紫塞明珠」承德人文民俗:豐寧滿族飲食習俗“神犬救主”的傳說

狗年正月裡逛廟會

滿族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及與漢族的頻繁交流,飲食習慣一方面與漢族人有些相似,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喜吃甜食、粘食,過節時和辦紅白事時喜吃“艾吉餑餑”(即餃子),在農曆除夕時,要吃手扒肉,請年茶上碗席、吃火鍋,婚喪嫁娶辦事習慣吃“八大盤席”。現如今還保留著這些生活習慣,最突出的要數餑餑、酸菜和薩其瑪等有本族特殊風味食品。餑餑是滿語,它是滿族平時和節日韻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小黃米、大黃米)做成的,餑餑有: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炸糕餑餑等。它根據不同的季節變換做法。春天做豆麵餑餑(又叫驢打滾),粘米、小米和成的散狀;夏日做蘇葉餑餑、粘糕餅;秋冬季做粘糕餑餑(夾餡糕、花棗糕、炸糕),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用粘米、棗、粟子、糖製成)。吃臘八節粘粥五更做好,不出太陽吃飯,表不勤儉、不貓冬。吃完飯後把樹用刀刮破皮用粘粥抹到樹上,再搬冰,放在樹權上、糞坑裡、圈棚裡,表示除瘟、滅蟲、不生病。

「紫塞明珠」承德人文民俗:豐寧滿族飲食習俗“神犬救主”的傳說

吉林:喜過“頒金節” 遊客樂翻天

漬酸菜是北方民族共同習慣。可是滿族有著特有的習慣,酸菜是滿族家庭常用的菜餚。請年茶(即年節請客)配火鍋、熬白肉片,包年糕、作餃子餡、熬酸菜湯等等。酸菜可以製作多種別有風味、營養豐富的菜餚,這是滿族家庭秋、冬、春三季必不可缺少的。

「紫塞明珠」承德人文民俗:豐寧滿族飲食習俗“神犬救主”的傳說

獨家:獨家:酸菜故事

「紫塞明珠」承德人文民俗:豐寧滿族飲食習俗“神犬救主”的傳說

獨家:獨家:酸菜故事

“薩其瑪”是滿語,是滿族的傳統糕點。原來,在一次努爾哈赤率軍遠征時,有位叫薩其瑪的將軍帶著妻子給他做的這種點心,既不乾裂又不變質,十分適合行軍打仗攜帶。努爾哈赤吃了十分高興,就把這位將軍的名字做了這一點心的名字了。做法是:將雞蛋去殼後加適量的水,攪拌起沫後倒入和好的麵粉中,揉成麵糰,放十分鐘以後,再擀成薄片,切成細絲,用油炸成黃白色撈出。然後將糖和水放進鍋內燒開,加入糖稀,再將炸好的細麵條用糖稀拌勻,倒進鋪以芝麻、青紅絲、瓜子仁的一隻木框內壓平,用刀切成塊則成。這種食品,香、味、形具佳,並且存放的時問很長,在夏天也不易變壞。現在薩其瑪還有一種面帶紅糖,豔如芙蓉,又有了一個漂亮的別名——芙蓉糕。

「紫塞明珠」承德人文民俗:豐寧滿族飲食習俗“神犬救主”的傳說

中式點心美食薩其馬

民族飲食食品,有喜歡的,也有禁忌的。滿族忌諱的飲食,就是不吃狗肉。這種忌諱,由來已久,滿族人都知道,有“神犬救主”的傳說。這主是誰?其說不一,有的說古時候有一個滿族人遭了難,被他家犬所救,後人為謝義犬之恩,形成了這樣的習俗。也有的傳說,當年努爾哈赤起兵的時候,被明將李成梁追趕在深山老林中,燒了山林,神犬身上沾滿水,把努爾哈赤累得睡著的地方滾了一圈水,才沒被火燒死,努爾哈赤醒來才逃脫了,神犬也累死了。從此,號召八旗軍不食狗肉,不戴狗皮帽子。這種習慣現在仍然保留著,南三營滿族村至現在不食狗肉,又不剝狗皮。狗死後,深埋在路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