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甲教你煮蟹


象甲教你煮蟹

食必稱古法,是當今餐飲界的濫觴。彷彿在那些個命如草芥、食不果腹的年代裡,能誕生出什麼偉大的美食配方似的。

我特別討厭這些“古法美食”,但是在螃蟹的做法上,我卻不得不回到此前:無論是東晉的畢卓還是唐宋的蟹宴,螃蟹的食用之法,最大的可能還是煮的更多。民國時期的閒人考據“大閘蟹”名稱由來,一種說法就是“閘”的意思就是水煮,大閘就是大煮。

但是到了近代,螃蟹的做法卻集中在蒸上了。梁實秋記載的杭州、蘇州、北平吃螃蟹,都是用蒸,並以蒸為最佳。遺憾的是,他沒有比較過煮螃蟹的辦法,否則可能會改寫他的美文。

水煮大閘蟹更為美味,但是為什麼現在都只蒸不煮了呢?

我認為問題還是出在食物的加工辦法上:蒸螃蟹簡單易學,蒸的時長也很明確,無論是店家還是個人,用蒸的辦法總不會出錯。但是煮就不一樣了,煮的時間短,則不容易煮透,螃蟹腸胃裡攜帶的細菌不能盡數殺死,吃了容易拉肚子;煮的時間長,蟹黃蟹膏裡的氨基酸都散逸到水裡去了,螃蟹就容易失其本味。

所以,與煮螃蟹相比,蒸螃蟹的標準化加工流程可操作性就強太多了。如果不是閒得發慌或者對美食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誰願意費時費力去煮螃蟹呢?


象甲教你煮蟹

我在幾年前看蔡瀾的訪談,說到太湖的蟹農在船頭煮蟹,於是萌發了學習煮蟹的念頭。幾年的時間實操下來,基本上已經掌握了煮蟹的方法。煮好的螃蟹讓家人測評,也都一致認為口感更為香甜。

具體做法是:取水加生薑片,煮至熱氣上來,但是還沒有沸騰,放入紮好的螃蟹,水要漫過螃蟹。為什麼水要熱卻不能沸,這裡面也是有講究的——水熱是為了快速殺死螃蟹,不使掙扎恐懼,也容易促使螃蟹內流質的膏黃快速凝結,不容易散漏出來。不能沸騰的原因,是因為螃蟹內有胃囊,胃囊被急速加熱可能會導致破裂,胃囊內的食物殘渣就可能迸入膏肓,影響口感。

視螃蟹大小,煮10到15分鐘。比如三兩以內的螃蟹,煮10分鐘;五兩以內的,煮15分鐘。螃蟹煮的時間不能太長,因為膏黃以及蟹肉內的有機物在高溫下分解,呈味氨基酸和遊離氨基酸比例大增,這些氨基酸就是美味之源,煮時間太長,就會多半逸散到水中,成一鍋黃湯。煮蟹的水用來下麵條倒是不錯,但是螃蟹的口味就打了折扣了。

還沒完。煮好的螃蟹撈上來,稍稍瀝乾水分。這時候旁邊就應該準備一口熱鍋,空鍋燒熱,放上蒸架,把煮好的螃蟹碼在蒸架上。這個時候,關鍵點來了,空鍋加熱的時間要把握好,視螃蟹數量而定,總體控制在30秒到一分鐘以內。灶頭火大的情況下,時間更要縮短。

現在的鍋蓋一般都是透明的,只要鍋蓋下方凝結了水珠,就可以熄火了。用空鍋蒸蟹的目的,是為了把水煮的螃蟹表面的水分給控幹,激發螃蟹的蟹香,另外也去除了水煮螃蟹水滋滋的觸感。

口鍋控水的時候,切不可時間過長。因為螃蟹殼一旦被燒焦,就會瀰漫出一股臭味,那是動物蛋白質燃燒後的氨氣。

還有一種更保險的做法,那就是把水煮後的螃蟹放到微波爐裡熱30秒。好處是不會發生氨氣臭味,壞處是如果螃蟹煮的多,微波爐通常放不下去這麼多隻螃蟹。

上海的海派菜研究會會長傅師傅,在朋友圈裡傳授了他的煮蟹之法:一隻大雜蟹入沸水煮三到四分鐘,撈上來之後放入一隻事先預熱過的碟子裡,趁熱放入微波爐裡高火30秒叮幹水分。

我曾依照傅師傅的辦法煮過,確實黃膏不易逸散,鮮甜的味道更為明顯。但是,這個辦法的壞處是家裡的天然氣灶頭火力有限,為了確保整個水煮過程中水都保持沸騰,只能一隻一隻地煮,否則三五隻一下水立刻水就變涼了。另外,這種煮蟹之法對螃蟹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是水質潔淨飼養得法的優質螃蟹,否則三四分鐘的時間,沒有辦法滅盡螃蟹裡面的微生物。

總之,煮螃蟹確實好吃一些,但是也確實費事。尤其是水煮時間的控制和控幹水分的時間控制,需要練習多次才能拿捏。

不過,為家人做一頓更美味的水煮蟹,多花點時間和精力都是隻得的。

畢竟,愛要依託表達,而美食又是最好的表達形式之一。


下面,是一則廣告,蟹源由我本人挑選確定:

購買優質固城湖大閘蟹,長按識別此二維碼即可,順豐快遞次日到達:


象甲教你煮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