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當天,正是他51歲生日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美國有位名叫羅伯特·奧本海默的著名核物理學家,他因主持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而被譽為“美國原子彈之父”。而中國的“原子彈之父”就是錢三強。巧合的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天,正是他51歲生日。

1913年10月16日,錢三強出生於浙江紹興,是新文化運動時期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之子。1929年,錢三強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畢業後,進入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不久又考上了公費留法研究生。

今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當天,正是他51歲生日

01發現原子核裂變

1937年夏,錢三強來到了聲名顯赫的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這時,瑪麗·居里夫人已經去世,實驗室的工作由她的女兒伊萊娜·居里和女婿約里奧·居里主持,他們正在向剛剛發展起來的前沿科學——原子核物理進軍。錢三強有幸成為伊萊娜的弟子,他的博士學業被安排在居里研究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同時進行。

他勤奮好學,將整個身心都融入到原子世界,於1940年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此後,法國遭法西斯德國進攻淪陷,太平洋航線中斷,錢三強未能如願返回祖國,繼續在巴黎的兩家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的研究,並於1944年出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利用優越的科研條件,他與外國科學家合作,在量子力學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他與同班同學何澤慧(後來成為妻子)及兩個法國研究生一起,發現原子核在中子的打擊下不僅可以一分為二,而且可以分裂為三乃至四(即三分裂、四分裂)。這項研究成果在1947年經約里奧·居里系統公佈後,引起巨大的轟動,被認為是二戰後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第一個重要成果。由於成就突出,錢三強獲得了法國國家科學院優厚的德巴微物理學獎金,還被提升為該院研究中心的研究導師。這在中國留法學者中,也只有錢三強一人獲得這樣重要的學術職位。

02

回中國施展抱負

然而,令人羨慕的職位和豐厚的待遇,並不能減輕錢三強對祖國的思念,他執意要回中國施展抱負。1948年4月,錢三強來到導師家中告別。伊萊娜以鐳相送,並告訴了相關的保密數據,以備將來之需。面對凝聚著他們半生心血和汗水的如此厚禮,錢三強不禁動容了。

兩個月後,錢三強夫婦攜剛滿半歲的女兒回到祖國,出任清華大學教授,同時負責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

新中國成立後,錢三強積極參加中國科學院的組建和調整,曾先後主持中科院計劃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工作。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製原子彈的戰略決定後,錢三強擔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業的領導和統籌工作中。他和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王淦昌、彭恆武等一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並提出了發展我國核科學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他還想方設法吸引海內外人才,僅僅幾年時間,就有一大批有學術造詣和奉獻精神的核科學技術專家從西方、東歐和國內各大學研究單位來到原子能研究所,使它成為我國第一個綜合性的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

03

調兵遣將 自力更生

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終止與中國的核合作研究並撤走全部專家。次年,毛主席號召中國人民,“自己動手,從頭做起,準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作為新中國研製核武器的主要組織者,錢三強為了國家的全局利益,甘心忍辱負重,完全放棄了個人在科研上繼續有所成就的想法;他所考慮的,就是如何“調兵遣將”,將最好的科學家放在最重要、最能發揮作用的崗位上。他以敏銳的目光,運籌帷幄,調王淦昌、彭恆武和郭永懷到核武器研究院任副院長兼第二、第四和第三技術委員會主任——他們後來都成為研製“兩彈”的帶頭人;將鄧稼先推薦到核武器研究院擔任領導工作——我國先後進行的30多次核試驗中有一半都是他擔任現場指揮的……人員配置妥當後,錢三強便開始瞭解研製情況,掌握工程進度,組織技術攻關。1964年和1967年,我國原子彈、氫彈先後爆炸成功。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因心臟病突發逝世。他身後留下的,是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巍峨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