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社羣生態的管理模式

一種是基於社交群的環形結構,一種是基於學習群的金字塔結構。

在環形結構中,每一次群交流,每個人的身份可以互相變化和影響,一個群裡面必須至少要存在一個活躍的靈魂人物,他可能身兼思考者、組織者等多個身份,如果一個群擁有2~3個活躍的思考者,那麼這個群不但生命力很強,而且會碰撞出很多火花。

在社交群裡,必須有一類活躍分子,清談者雖然很難奉獻出結構化有深度的內容,但是他們往往有比較多的信息來源,可以給群提供一些有趣的話題,誘發思考者奉獻出有質量的內容,一些圍觀者也可能被激活,帶來有深度的內容。

另外清談者往往有比較開放和包容的心態,能夠接受調侃,這樣會讓一個社交群不至於像工作群一樣單調乏味。

社群:社群生態的管理模式


在社交群裡比較尷尬的身份是求教者,雖然有時求教者可以給思考者帶來好的話題去展開,但如果提出的問題非常初級,加上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對有影響力的思考者反而形成了一種負擔

如果思考者回答方式過於粗暴,或者組織者缺乏疏導技巧,求教者認為群缺乏分享精神,個人尊嚴受到歧視,瞬間就會變成挑戰者,最後的結局往往是被踢出局。當然好的一面是如果求教者的問題得到好的回答,他會變成群中積極的組織者。

正因為環形結構可以進行身份互換,群規的設置往往很難嚴格,留下很多彈性空間。

而與之相反的是,在金字塔結構中,一定有一個高影響力人物,然後發展一些組織者幫助管理群,群員基本上都是追隨影響力人物進來學習的,所以在群裡必須制定嚴格的群規,否則如果每個學員都直接和影響力人物溝通的話,影響力人物就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通訊。

社群:社群生態的管理模式


所以在這種學習群裡,最可能的模式是影響力人物進行定期分享模式,由組織者進行日常的群管理。

兩種類型都少不了群規,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比如一些圍觀者有時候因為種種動機想在群裡發各種軟性廣告,也會因為觸犯群規變成挑戰者,如果群組織者缺乏疏導技巧,一些同情圍觀者的群員會以退群的方式表示用腳投票,這會給群的生命力帶來損害。

其實,做社群運營就是先運營核心用戶,之後讓核心用戶引領普通用戶成為核心用戶的一種方式:

1、保證基本的活躍程度,保證每天用戶都會自發的產生內容

核心用戶可以理解為積極分子,將積極分子這一用戶群體運營好了不僅可以保證社群的正常運轉,還能讓運營人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運營人員每天都在為了自己的KPI而奮鬥著)。

2、保證可以直接對接用戶獲得反饋

有個做運營的朋友說得好:運營的作用就是連接產品和用戶的紐帶,他們應該是最懂用戶的人。保持與他們的溝通,有利於團隊不斷迭代的產品更符合用戶需求。除此之外,社群也是獲取用戶信息的重要渠道。

核心用戶同時也是產品的體驗者或者是品牌忠誠的粉絲,他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可能是產品的不足甚至是使用時一些不好的體驗。只有保證他們活躍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提供信息或者反饋給運營者。

社群:社群生態的管理模式


3、核心用戶有時候可以協助運營人員進行工作

運營人員平時的工作內容很多很雜。可以拿出其中一部分,在制定好目標和規範後,放權給核心用戶去做以便分擔運營的工作量。讓用戶參與運營工作中來,不僅可以獲取用戶的創意,還能夠提升核心用戶對社群和產品的忠誠度。

4、幫助打造自身品牌口碑

都知道“狗不理”是天津的老字號,是多少代人吃出來的品牌。雖然被臺灣人買走了,但字號還是天津衛的那個字號。運營核心用戶的理念也是一樣的,他們認可的是你的產品,是你產品的粉絲,更有可能是你的付費用戶。他們有可能會直接對外做各種傳播,無論言論正面負面都可以影響身邊的很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