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紅山文化是起始於公元五千多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

主要分佈於內蒙古東南部、遼寧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及渤海沿岸,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遼河流域的重要文明。

紅山文化玉器的種類繁多,造型多樣,主要有豬龍、C形龍、神人、勾雲形佩、獸面形佩、鴞、蟬、龜、三孔器等, 制玉工藝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器物光潤,多用岫巖透閃石玉製作而成。紅山文化處於遠古的神玉時代,玉器主要用於祭祀,是巫覡用來與神靈溝通的玉神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紅山文化 玉豬龍

高5.6釐米

青黃色玉質,質地溫潤。頭、耳較大,身體捲曲如環,首尾相連,額頭隆起,吻部略凸,嘴巴緊閉,尾端較細,龍身光素無紋,頸部對鑽一圓孔。

龍身內側的孔壁有階,軀身兩側琢磨平滑,背部隆起成弧面狀,散發圓潤古雅的光澤。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紅山文化 玉神像

高8.5釐米

黃色玉質,質地溫潤,耳部有殘(舊)。頭部豎立兩個高聳的柱狀物,左右兩側各有立耳,倒梯形的臉上浮雕雙眼和嘴唇,頸後對鑽一孔,臀部懸空作半蹲之姿,雕琢平行線雙手貼合放在膝蓋上,軀體用鑽孔的方法鏤空區分。造型奇特誇張,乃神玉時期傑出作品。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紅山文化 玉鳥

高8.0釐米

黃色玉質,質地溫潤,表面有紅褐色沁斑和瑕紋。此器側面玉鳥的造型,圓形大眼,鳥喙較長,頭部有羽冠。肢體用打窪的工藝磨出,身上雕琢網格紋和平行線紋,塑造出收翅豎立的姿態,是紅山文化鳥形玉飾中罕見的造型。

紅山文化鑑定

在古玉真偽的鑑別上,專家們主要是從形制、文飾、琢工和玉質這四個方面來著手。而針對紅山玉,依靠多年的摸索,提出從玉料、沁色、製作工藝等幾方面來辨別真假。

看玉料

鑑定紅山玉真偽的首要問題是玉料。周南泉先生說,紅山玉採用的玉料有三類:類似新疆瑪納斯碧玉的深綠色玉,被稱為“老岫玉”的寬甸玉和岫巖玉。

第一種玉的代表是在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採集的紅山文化玉龍,推測其產地很可能在東北、內蒙古或靠近這一文化區域的蒙古國,也可能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某地。

由於仍沒有調查清楚這種玉料的確切產地,因此也沒辦法造假,所以周先生認為符合這種玉料的紅山玉基本是可信的。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查沁色

藏家們會有這樣的經驗,得到的古玉上手盤玩幾日後即變得光亮、溫潤,而一旦停盤數日則灰暗無光,再盤又會變亮。

專家認為,這說明年久古玉吸收的地下異物微量元素在持續地排出,也進一步證明了真品玉質變化發自其裡,而經人工處理將變化附著於表的偽品就沒有這特點。這是新石器時代不同文化遺址出土的遠古玉器的“共性”。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辨做工

從現有的實物資料來推斷,紅山時代做玉器的基本工序,與其後各文化期和朝代相似,也需要經過採集玉料、看料取材、因材施藝及製作玉器時的開料、切割成形、琢磨紋圖、穿孔和拋光等多道工藝。

周先生認為,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因材施藝方面,紅山文化的玉器,特別是小件玉器和用仔玉作器,有很大一部分是對玉料略施琢飾完成的。

其中又以神異動物和寫實動物器採用此法者居多。即使是同一造型的玉器,其大小厚薄和五官形式也往往各有所別,甚至可以說,所有的紅山玉中沒有任何兩件是完全相同的。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盤玉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一定是古玉,古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須多玩,才能使中國古玉得以還原。古人這樣、玩玉。稱為“盤玉”。凡出土的古玉,多數有色沁,但暗淡不顯, 因此以、還原為貴。

如果得到一塊真舊而有多種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 則等於暴殄天物,得寶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中國古玉,因為出土的地點不 同,所以蝕鏽和色沁的性質亦不同。

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氣特別潮 溼、地層特別多積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鏽。北方出自幹坑的,多數古玉的 土蝕亦多。如果出自火坑的,古玉的玉身便乾燥。

由於土吃水蝕,加上千溼不 同的經年累月煎熬,古玉即使有最美麗豐繁的色沁,亦會隱而不彰,藏而不露。玉理本身有深淺色,同時亦侵積了不少汙濁之氣。

我們若不加以盤之玩 之,便玉理不顯,色沁不出,汙濁之氣不除了。若要上佳色沁的古玉顯出寶石 之色,必須講究、盤功。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中國古代民間玩玉,主要分為三種盤玉的方法:一為急盤,二為緩盤,三為意盤。

先說急盤法

急盤就是必須佩帶在身邊,用 人氣、養之;因人體有熱、有汗氣。佩帶了幾個月之後,古玉的質地會漸漸 變硬,那時,我們可以用乾淨的舊布擦它,擦至稍有起色,再用新布來擦。

不 過,切勿用有色的布,應該用白布和粗布比較適當。我們愈擦,古玉便愈熱, 所以不可間斷。

愈擦得多,灰土的濁氣和燥性愈易自然褪去,受色的地方自然 能夠凝結,色光愈內蘊就愈靚。雖雲、急盤,但同樣要日久有功;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除了急盤 之外,中國古玉的第二種、盤功是緩盤。所謂緩盤法,就是時常把佩玉系在 腰間,借人氣來養之。、緩盤+則必須有耐性,不能急躁,亦可說是古人養性的 一種方法。

通常緩盤兩三年,古玉的色微顯而已,非要“養”好幾年,色素不 易鮮明。若佩系十多年,可能使古玉復原。

不過,據叢剛的玩玉專家經驗,秦漢時期的古玉,佩繫於腰間十多年,才可復原。冒正,夏商周三代的古玉就不能了,必須佩系更久,以五倍,六倍的時間才行,亦即六十多年,始易復原。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第三種為意盤法,這是筆者個人喜愛之方法,因為最多直接接觸,以示珍惜與愛意。古代文人雅士,亦愛此法。

此法可與緩盤法互相配合。意盤法是用手把玩,珍之重之。古人所謂、時時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氣質,善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純正而無私慾之矇蔽,至誠所感,金石為開,而玉自能復原。

這種方法猶如寫畫的意筆,人多不解,但是必須面壁工夫,能夠做到的人就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