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陳曉卿帶著他的《風味人間》來了,一出場就是9.4分,評分遠遠高於今年年初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如果要在中國的導演裡找一個“最能吃”的人,一定是陳曉卿。

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成為爆款紀錄片,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2》再次引爆美食話題。當一部分人覺得陳曉卿拍美食已經拍到底時,他又帶著新作《風味人間》來了。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開什麼玩笑,在吃這件事情上,我大天朝從來沒有輸過任何國家,對於這一點,陳曉卿也是毫不質疑的,所以時隔4年,拍了《風味人間》。

放著《舌尖上的中國》這樣一個大ip不用而重新取道,我們很難理解陳曉卿的意圖和這背後發生的故事,還有人擔心離開了舌尖後的陳曉卿水平會掉,但看了《風味人間》的觀眾會感受得到:熟悉的畫面,熟悉的旁白,還是陳曉卿熟悉的味道。

觀眾的評價是:源於舌尖,高於舌尖。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最有意思的是網友在看第一集“山海之間”裡拍攝西南瓦屋山一對夫婦砍竹筍時,評價的那一句:別說是大熊貓了,這竹子拍得我都想生啃了。

所以,“人”的價值遠遠大於ip的價值,我們能抄襲拍攝方式模仿文案,但複製不了創作者的思想基因,這就是陳曉卿的厲害之處。

“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引人思考,他始終把關注點放在平凡人的普通生活上,直觀地關注日常生活,不加修飾地記錄當下。”

《風味人間》最大的標識是:自然與人文,平凡與驕傲。

自然與人文不用說,這是陳曉卿紀錄片一貫的風格特徵。

有人情味的敘事,有感染力的畫面,每一幀都能成為壁紙的鏡頭,功底深厚的文本,他拍美食不是為“吃”,而是站在了國家、歷史、人文的高度來突出一種中華美食驕傲,傳遞一種文化自信,我看《舌尖》看《風味人間》,並不僅僅是味蕾的反應,更多的是大腦和心理的高潮,這是陳曉卿和他的創作團隊賦予這個紀錄片的生命和帶給觀眾的體驗。

陳曉卿說:“東西方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風味人間》以世界美食作參照系,告訴你中國從來不是孤島,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比起《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內容更進階。

從“舌尖上的中國”升級到了“舌尖上的世界”,據悉,《風味人間》在展現中華美食同時,把視野放到了國外。

這部紀錄片腳步遍佈六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在全球化的展示中體現與中國美食的對比。

中西對比,不僅是食物的流變,文化的差異,也是文化的交融,《風味人間》進階到也不只是內容,還有陳曉卿的格局。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平凡與驕傲。

紀錄片和綜藝節目的區別是:

一種為記錄,一種為商業結果。

如果說《十二道鋒味》《中餐廳》等美食綜藝節目拍的是美食與明星,那麼陳曉卿拍的是大自然和普通人,出發點不一樣,即視角不一樣,帶來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年初的《舌尖3》在社交網絡上評分低的最大原因是它從“食”變成了“器”,從“食物”變成了“商品”,“我想知道家門口的蘭州拉麵為什麼好吃,你卻告訴我這個碗不錯”,這是觀眾不能忍的。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而陳曉卿的《風味人間》始終保持著“美食的單純性”,他依然從平凡的視角出發,拍的平凡的人物和普通的生活,沒有混進任何廣告的嫌疑。

但平凡的人們平凡的敘事裡又透著品位和逼格,字裡行間鏡頭獨白裡表達的是對中華美食文化滿滿的驕傲。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風味人間》堅持的單純和陳曉卿的個人創作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翻開陳曉卿的簡歷,看到他的導演作品會發現:他這30年只拍了一種類型片——紀錄片。

陳曉卿這樣傾訴自己做美食紀錄片的初心:“誘人的美食背後,總有故事不斷髮生,透過美食你能看到歷史、社群、情感。我們不應該因為走得太快,就忘了曾經打碎的東西。”

就是這一句“我們不應該因為走得太快,就忘了曾經打碎的東西”。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要知道,在所有的類型片裡,紀錄片是最不賺錢的類型,也是拍攝最艱難的類型之一。不管是看《舌尖》一二季,還是看《風味人間》,我們可以知道,拍攝這樣一部品質的紀錄片就必須事事親歷,要去到很多類似深山老林這樣艱險的環境裡。

這並不是一件費力能討好的事情。

但這個熱愛且執著於紀錄片的導演,從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紀錄片(1989年《地方臺30分鐘》)開始到今年的《風味人間》,除了紀錄片,他沒碰過任何其他的類型片,在這個資本的時代,這顯然不是一種討好的行為,且以陳曉卿的實力,未必沒有資本看上他誘惑他。

為什麼《風味人間》遠勝《舌尖上的中國3》?

但他顯然對拍攝紀錄片的“累”,樂此不疲。

謝謝這30年的非商業散養,反而出了這樣一個純粹的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