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我才不會喜歡這種人呢!”“真香”

​​當年王境澤同學在《變形計》吃下那碗飯的時候,一定沒想到自己日後會成為網友親封的當代哲學家,“真香定律”創始人。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都是否定以前自己的想法或做法,真香和打臉卻有細微的區別:打臉帶來的通常是不得不承認自己以前不夠明智的屈辱感,真香卻是一邊悔不當初、一邊享受現在的幸福感。

簡而言之,當“真香”定律生效時,就說明一個人已經完成了對某事從拒絕到喜歡的甜蜜打臉。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自從那個節目片段火了之後,我們發現生活中這種真香現場還真不少。

比如新一期的《奇遇人生》裡,朴樹身體力行地演示了一個社恐宅是如何發現新大陸的。

樸老師,眾所周知,一個悶騷的文藝男中年。在這個旅遊節目裡,他和阿雅來到了古巴。

樸老師很糾結。他知道自己要認真完成這份工作,但是又實在不喜歡被刻意安排和當地人尬聊,或者做些模式化的體驗,於是他對節目組一陣掏心窩子:你們可真是找錯人啦。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為什麼呢,因為“我這人真的沒有故事性,我特別沉悶,我其實就想在屋裡做瑜伽!”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節目組想讓他自在,但樸老師說這樣自己恰恰自在不了,讓他一個人在屋裡待著他才最自在。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可以說是無數社交廢柴+死宅的真實心聲了。

觀眾猜想,估計朴樹是看到節目組安排的坐摩托車環節,想到又要進行浮誇的社交,腦子裡的弦兒突然就崩了。

他的碎碎念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我真不願意坐摩托車!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不過,在這個大義凜然的背影走向摩托車20秒後……

樸老師,這個在猛漢的摩托車上笑得燦若夏花的人是你嗎?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這個主動自拍、還點了個直男讚的人,是你嗎?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連連稱讚坐摩托車特好、比坐車舒服、還主動要求人家開快一點的,是你嗎?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不要懷疑,是他是他還是他。

朴樹變臉毫不含糊,下了車就開始跟阿雅滔滔不絕摩托車的速度與激情究竟有多爽,還跟人家車手說“我知道你們為什麼喜歡摩托車了”。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完了還意猶未盡地去勾引其他工作人員:你們要不要試試摩托車,特爽!彷彿剛才那個上車如上刑的人不是他。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後來節目組問他後面想坐車還是坐摩托車,已經香得不能自已的樸老師果斷回答,我坐摩托車。

好了,此處應有一個表情包。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觀眾本以為堅持在節目裡做真實自己的朴樹會一直擰巴下去,沒想到他這迅速真香的變化倒是真實得很。

有網友說,這就是死宅出門的心路歷程——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不過換個角度想想,也許這只是說明,我們都會莫名地對一些事很抗拒,但一旦放下心防去嘗試或接納,沒準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真香時刻:當初拒絕得有多猛烈,後來真香就有多香。

這種拒絕指的不是短時間的情緒的宣洩。比如某些球迷,主隊一輸球就嚷嚷“我再看這群廢物的比賽我就是狗”,下場比賽開始了還是屁顛屁顛地湊過去“真香”。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這裡要說的真香,是起源於對某些不瞭解的事存在固有偏見

飯桌是重災區。中國這麼大,好多人都對自己沒吃過的異地食物有種本能的恐懼:

什麼?你們南方人怎麼吃肉餡月餅?/你們北方人怎麼吃鹹豆腐腦?/你們西方人(劃掉)四川人怎麼吃火鍋要蘸香油?/螺螄粉那麼臭的東西怎麼吃得下去?……

後來,一旦鼓起勇氣嘗一下並跟某些食物的腦電波對上了,就是字面和精神的雙重“真香”了。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對於一些事情的觀念,很多人也從小自然而然地繼承了比較老派的那種。

比如化妝,很多女生中學時會覺得那都是不好好學習的社會姐才幹的,自己才不會這麼墮落;後來——不化妝八抬大轎也休想把我弄出門。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再比如對於某些明星,一開始總覺得這樣的人肯定就是粉絲瞎捧的,有什麼好喜歡的?

後來可能是偶然看了人家演的電視劇或者綜藝,冷酷的路人之心開始融化,最後逐漸墮落成——“啊啊啊啊啊啊寶寶看看媽媽!”

非常典型的就是今年某偶像選秀節目的粉絲們。多少大廠姐姐抱著“我就看看這個抄襲節目能捧出些什麼玩意兒”的嘲諷心態點開第一集,結果不幸收穫一籮筐老公弟弟和兒子,現在還蹲在坑底痛罵愛某藝呢。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男生也一樣。很多直男都覺得自己是拍《甄嬛傳》時的陳建斌,看超過三個女人同時在場battle就會腦殼痛的那種,愛情劇宮鬥劇什麼的簡直不要太浪費時間好伐?

結果越是沒被爽劇荼毒過的荒地越容易開出真情實感的花朵,多少男生今年追《延禧攻略》追得比女朋友還投入。

其中包括唱死了都要愛的那個阿信↓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可以說,你越是對某些事情有著無來由的偏見或主觀的臆想,等到心平氣和地去了解它之後,反而越容易陷入真香陷阱。

不過,打破偏見,接受多樣,這件事本來就挺“香”的,沒什麼不好。

還有一種“真香”,則是來源於拒絕在生活方式上有變動。

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據網友反映,家中長輩起初聽到養寵物的建議時,都是強力拒絕的。

理由一大堆,基本都是覺得會干擾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恨不得揚言“你敢把它帶回來我立馬就給它扔出去”。

結果——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一旦爸媽發現了貓貓狗狗的好,那恨不得“真香”得比親生子女還香。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其實,大多數人都在沿著固有的一套路徑和習慣生活,也就是很流行說的“舒適區”,並且傾向於不打破它。

特別是現在的互聯網文化和社交網絡的影響下,人更容易和持有相似觀點的人抱團取暖,強化原有的認知方式、增強安全感,導致人們更容易變得“固執己見”,堅持某個路線不動搖。

所以在遇到某些需要抉擇的機遇或是人生的岔路口時,第一反應是拒絕那個自己不熟的選項

打死我也不會去做XX工作;

我一定不會離開XX城市的;

我寧可在學校裡讀一輩子也不想進入社會;

我絕對不會喜歡啥樣啥樣的人……

這樣的預設都指向,自己本來的生活步調一定會被打亂。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咦,畫風好像有點偏。

總之,走出既定的軌道不是容易的事,但日後也有可能體會到它的好處而“真香”。

比如現在有的年輕人,只是為了逃避找工作的壓力而選擇考研卻並沒有考上,只得步入職場,但也慢慢體會到了有經濟能力的好處,慶幸自己可以早一點經濟獨立。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也有人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經歷,早早地給自己的人生做出很保守的預測,但隨著人生進程調整自己的選擇,後來“真香”了。

演員孫儷從小目睹父母感情破裂,她以前安慰媽媽自己一輩子不會結婚的,早期的採訪裡也對愛情和婚姻持很淡漠理智的態度。但是後來她感情生活的圓滿,大家有目共睹。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所以“真香”其實是件很正常的事。生活的不確定因素那麼多,在不那麼抗拒它的開放性的前提下順其自然,才有更多的機會去擁抱美好的結局吧。

畢竟人生本來就像撲朔迷離的玄幻劇,你永遠也不知道後面是什麼劇情。

電視劇不是經常這樣嘛,《延禧攻略》開頭你恨不得給聒噪的明玉兩巴掌,後面又巴巴地管人家叫小天使,香得不行。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因為劇情進展不明,所以人很難預料到自己未來會對什麼事情“真香”。

有些可能是因為生理條件的變化——

有的人,15歲的時候跟媽媽進行秋褲游擊戰,“這才12月我還能堅持幾天不穿!”;

25歲的時候已經變成秋褲愛好者協會VIP,內心OS“都10月了我秋褲呢?!”,甚至有點想穿毛褲。

有些則是因為審美的悄然變化,讓一個人在多年以後嚐到真香的幸福——

“這明星好醜啊,喜歡他的人都瞎了嗎?”→“我瞎了,都是他害的”;

“我這種酷girl是絕對不會穿嫩粉色的”→“開始理解為什麼阿姨們的衣服越老越花”;

“LV的包的花紋也太醜太浮誇了吧”→“太好看了,買!”(……不過這種甜蜜的打臉感也可能只是因為有錢了,恭喜這種真香女孩。)

總之,你也搞不清自己在什麼節點會茅塞頓開,變成一個十分陌生但很開心的自己,就像那些曾經痛斥楊超越的人也沒料到,自己三個月後會口口聲聲“妹妹保佑我”。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說到底,那些“真香”的時刻往往帶來的都是“原來還能這樣”的驚喜感,和一種解鎖了在生活裡的新姿勢的快感。

雖然中國人的老話相信的是“以不變應萬變”,但有的時候,主動接受變化也是一種應對生活的方式。

尤其是切身體會過“真香”之後會覺得,以前的有些固執實在是沒必要,只是在耽誤我早點享受不一樣的快樂嘛。

所以那些勇於“真香”的人,體會到的大概是這麼一種感覺:

生活確實是一盒巧克力,可當它遞到面前的時候,我們也得主動伸手去拿啊。


沒有一個人類能逃脫“真香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