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土默特左旗化肥廠位於察素齊鎮化肥路南端,原名察素齊地方國營碳酸氫銨廠,1958年4月籌建,屬內蒙古輕化廳管轄,為本年全國新建十三個縣級碳酸氫銨廠之一,1959年2月5日,改名為內蒙古國營土默特左旗察素齊氮肥廠,1961年9月,定名為內蒙古察素齊化肥廠,後改名為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建廠以來,歷任領導有周輝、胡克、鐵寶、楊盛昆、郝振明、郭真、李茂林、王子華、卲日新、榮德勝、雲拉俊、賈懷、榮正風、李濤、王文義、張培善、韓玉平等。

知識就是力量:知青,大學生的群像與素描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一句經典名言,它是英國16、17世紀之際的哲學家、經驗主義哲學的奠基人培根說的。

學習知識可以積蓄力量,運用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可以作用於社會、事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無疑是有知識的人,也是積蓄了力量的人。

在土左旗廠這個小小天地裡形成的小小氣候裡,人們還是崇尚知識,知青大學生仍舊受到尊重。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學識豐厚,專業功底紮實。文革的衝擊,他們懷揣憧憬,在心間勾畫著化肥廠美好藍圖,與我們這些青工相比,他們更臻於成熟。對化肥生產的化學原理和工藝流程胸有成竹,期待著一展身手;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放下身段而又不卑不亢,舉止文明,彬彬有禮,以良好的修養影響著周圍,包括那些來自農村基層的幹部。

他們精通業務,生產過程中,哪裡有故障,他們就撲向哪裡;大量技術問題在他們面前迎刃而解。在外行治廠時期,他們就成了廠裡的主心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廠裡幾番擴建改造,都是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工程技術問題。他們並不以此居功自傲,仍然與職工打成一片。

他們為工廠發展奉獻了青春年華,有的紮下根來,把自已的畢生與土左旗結下不解之緣。甚至,他們為化肥事業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化肥廠供電線路由土左旗變電站兩條10千伏線路供給,全廠共有變壓器10臺,總容量為6905千伏安,電氣設備裝機容量為11000千瓦。為了保證供電穩定,安全生產,電氣車間老主任賈立山每月要到呼市供電局協調供電事宜。

化肥廠有化工一車間、化工二車間、配電機修車間等,按照生產工藝及生產的需要、有鍋爐車間、合成車間、碳化車間、造氣車間等多個化工車間,還有輔助生產的維修班。跨入廠門往東 走,穿過小白樓厂部辦公區便是生產區。那矗立在車間外的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合成塔和縱橫交錯的標誌著不同顏色的管道躍入眼球。生產期 間,冷卻池中蛇形管猶如水簾般的景緻,很是打眼,廠區內散發著特有的氣味,鼓風機震耳的轟鳴聲會將你吸引到造氣車間。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造氣車間是為化肥 生產製造原料氣的車間,進入車間內,一字排開裹包保溫層的四個煤氣發生爐,它們連接著纏繞保溫材料的管道,墩墩實實地矗立在那裡。通過吹風后將水蒸汽送入 爐中,經過上吹、下吹、回收操作製出的半水煤氣送入儲氣櫃。造氣車間南面的煤場堆放著造氣的原料煤,原料煤的成份含量直接影響著造氣的質量,造氣車間的機 器是半機械化操作,工人上班除手動操作外,需清爐4~8次,那是最艱苦的工作。每當清爐時造氣工打開爐門後,面對灼熱的爐膛艱難地用爐鉤掏出爐膛內一塊塊 燒得火紅的結疤,有時還需動用鋼釺和大錘捅戳敲打,臉上的汗水和灰塵摻和在一起,身上的工衣全被汗水浸溼了,真是汗流浹背、揮汗如雨。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

由於化肥生產是連續性的 化學反應,因此化肥生產作業實行的是三班制(早班、中班、夜班),每星期輪換。一旦煤氣發生爐點火升溫後,合成車間、碳化車間就一起開始“連軸轉”。工人 們上班風雨無阻、日夜兼程,三班倒不受季節變化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節假日也不放假。(實行輪流倒休,節日給加班費)工人們遵守廠規廠紀,不遲到、不早退。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化肥生產的特點是易燃、易爆、易中毒。那時候二個化工車間每個工段的操作工上 班時是以儀表指示和分析化驗數據為指導,嚴格按照厂部制定的操作規程操作生產的,工人們上班後唯一期盼的是當班能安全穩定地操作,下班能順利地交班。在嚴 寒的冬季生產期間,當班的操作工要經常檢查車間外的管道,尤其是較細的管道。儘管也進行了包裹保溫,但是由於夜間氣溫驟降,隨時會有凍堵或凍裂情況。碳化 車間的吸氨管道經常有凍堵現象,當班操作工有時候已經下班好幾個小時了,由於氨水管凍堵,交不了班,操作工只得手握管道,吹通管道後才能交班。

在此要突出強調的是:撿煤渣。撿煤渣並拿去貼補家用,成了我們化肥廠家屬很大一部分的燃料來源。從那時起我才知道撿煤渣是不容易的,化肥廠四周都是高牆,以防止廠內東西被偷走,也不允許人撿煤渣,儘管是不要的煤渣,考慮到安全,工廠常常會安排專門的工人趕撿煤渣的人,所以在撿渣球的時候人們還要不時的防備,以防撿到的煤渣被沒收。人們常常是看著一車紅通通的煤渣運出倒下來的時候,便一湧而上,用鐵耙子不斷的將紅通通的煤渣往自己身邊耙,至於被燙到一些只是其次的事,之後是將煤渣裝進畚箕裡,撿熱熱的煤渣多了,手是會起小窟窿的,會疼得要命,儘管有時戴了手套,撿多了也不可避免的會有窟窿,人們總是忍著疼痛,將傷口用布包好繼續撿煤渣。煤球撿好後拿回家自己用。

後來修建了男女澡堂,連接生產鍋爐蒸汽加熱。男室這邊,裡外兩間,外間環牆一週長木條坐椅,頭頂上一排衣櫃。裡間砌有一方闊大的水池,旁邊一排噴淋頭。

鍋爐造氣車間都是出體力的崗位,操作工在煤灰煙塵的環境中勞作八小時,下班洗個澡,洗去滿身煤灰汗漬,也洗去一身疲憊,真個是享受。臨到下班前一小時,車間就派人清掃水池,然後放滿一池淨水加熱。

下得班來,但見池水清澈,熱氣微吐,大夥歡騰著,接連跳下池坐下身來,浸在水中,頓覺氤氳溫暖,那感覺真是一個酣暢淋漓。

澡堂也是打趣作樂的好場合,便洗邊說些笑話趣事,或是有人高興起來,扯著嗓子吼上幾句。

說件澡堂趣事。一日,老三班(當時車間分成四個班)下中班,澡堂旳池水已熱氣騰騰,薄霧迷漫。交班後,大家喜氣洋洋的端著內裝換洗衣服和洗浴品的臉盆向快樂出發。裡間澡堂己有一人在淋浴噴頭下正在洗頭,從背面看去,白白胖胖,身段不高不矮,也不知是誰,眾人未及探究。

在大夥寬衣解帶中,身高體壯的鍋爐工熊大高聲唱著歌,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看到此人在內洗得正歡,不由得興致大發,跑上前去,一邊掄起蒲扇般的大巴掌向白胖君的臀部搧去,一邊興奮大呼:好白的屁股!待得受襲人回頭抹去臉上的水珠後,大家定睛看去才識廬山真面目:此乃某副廠長也!在某副廠長突遭襲擊、驚魂未定,還未看清下手者為何人之際,熊大早已倉惶出逃,不知所蹤。某廠長無奈的嘀咕了兩聲,又接著淋洗。全澡堂此時鴉雀無聲,無一人發一語,直至某廠長浴畢穿衣悻悻而去,澡堂內才爆發出振耳欲聾的鬨笑,經久不息。

第二天上班時,大熊逢人便道小心,一再聲稱:錯把某廠長誤認為造氣工王胖子才想鬧個開心,求大家切不可把他賣了。可憐長得黑塔般的熊大見人就彎腰打拱作揖,可喜豁達大度的某廠長若無其事,也未追究,此事從此便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

而女室這邊一般也按時開放,開放時女工喜氣洋洋,三兩作伴,興高采烈嫋婷而至。待得美女出浴,香遠益清,桃腮杏臉,清新可人。

大澡堂的幸福還惠及鄰近的鄉親。周邊有人總能在廠裡扯上關係,設法通過門衛關卡溜進去,如願以償的蹭個熱水澡。

於是,化肥廠澡堂名聲大噪。遠近的男女,都想沾沾光。有人甚至翻過院牆進到廠裡,來一個痛快淋漓。

大傢伙洗得痛快,只是苦了鍋爐車間的那班兄弟們,既要保證生產,還要送汽澡堂,又要出大力流大汗了。

土默特左旗化肥廠於2001年轉製成為內蒙古紅駿馬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當時總資產8000萬元,擁有員工450人,公司以年產15萬噸“駿馬”牌農用碳酸氫銨為主,兼產液氨、工業氨水、多元復混肥、專用肥、硝酸鉀等產品,是內蒙古**小氮肥行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公司主導產品農用碳酸氫銨被內蒙古**評為“特色產品”、“內蒙古**科技名牌產品”,被化工部授予“優質產品”及“用戶滿意產品”稱號,並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2005年,被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產品質量保障促進會評為“全國優秀農資化工企業”。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記憶中的土默特左旗化肥廠

可以說,化肥廠給了我太多的回憶。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正是有了化肥廠,才支撐起了我們整個家。如今社會發展了,進步了,人們生活好了,看著逝去的化肥廠,就想到了要過上美好的生活要靠我們勤的雙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