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周令坤:站在汽車行業重構的角度重新定位未來合作

11月1日,2018智電汽車投資者大會在武進高新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汽車領域專家、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圍繞“破舊局、立新路”的主題展開討論,探尋汽車產業轉型之路,挖掘投資價值與合作機會。

以下是德勤汽車行業領導合夥人周令坤的發言全文:

德勤周令坤:站在汽車行業重構的角度重新定位未來合作


首先,我想談一下產業方向,簡單回顧一下,在往前數七八年,中國汽車行業的總體增量還是非常迅猛的,雖然說增幅逐漸在往下滑,但整個增幅的量很大,從2010年基本上一千多萬輛到去年2800萬輛,與此相對應的,大家注意到深綠色的是產能,產能過剩也比較明顯,銷量和產能比。由於宏觀政策的引導,我們在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滲透率逐年上升,2017年已經做到接近80萬臺,今年很有可能突破100萬臺。這樣一個新的宏觀環境下,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包括我們在新能源領域,全球範圍來看我們處於領先的位置。

國家從宏觀引導上看也是非常確定的對汽車產業的升級,提了大的方向,其中和我們今天的舞臺非常相關,智電,電動化和智能化非常相關,在這裡面非常確定要扶持領先的企業,要參與全球競爭。我從政策角度來看,剛才在上午的專家分享裡面也提到一個政策,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這個政策對於未來幾年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其中有兩個地方,這兩年大家看個新聞,股比放開,近一個月的新聞裡面,大家看到了寶馬發生變化的新聞,這樣的新聞也會持續發生。在今年4月份開始定向徵求意見,到7月份有公開徵求意見稿,《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進一步對汽車產業的投資、佈局和產業方向做了很詳細的規劃,正式發佈在開達論壇上官方的信息說,很快很有可能年底之前正式生效,這些都會影響到未來幾年汽車產業的走向,這值得我們關注的。

剛才是宏觀政策的引導,下面從行業合資合作新特徵裡面談一下我們作為汽車產業的價值鏈一環,有哪些可以受到啟示?剛才講了宏觀環境的影響下,基本上在合資合作有兩個大的趨勢,值得大家關注的,第一個趨勢,現有的合資模式要發生變化,原有的保持多年50:50比例的整車合資結構在發生變化,股比放開,合資的重點從傳統的燃油車,因為國家不再發新的牌照,就往新能源去轉移,這是第一種變化。第二種變化,新型的合資合作模式出現,不再是單純的整車對整車,零部件對零部件,它是很多新的形態,這種新的合作模式對於我們今天在座的各位,無論你是屬於投資的思路還是說創業公司,傳統企業轉型都有很多啟示的作用。我們分別講一下,第一個是在股比開放的情況下,影響力有幾個,我們幾個維度會影響未來的合資方向或者說合作方向,基本上可以簡單的總結為四個大的方向,第一個,首先和企業本身的戰略有關係的,第二個,合資公司對於母公司的貢獻到底多大,有些沒那麼重要或者重要一點,第三個,對於合資公司的資源貢獻,母公司如果不能貢獻到合資公司,這也進行思考,第四個,現有的資源能力,這些因素直接影響未來潛在的現有合資關係的變化。

可能出現的場景大致分四類,第一類,保持和諧的關係,大家進一步發揮所長,應該在未來十年都會佔主流。第二類,有些戰略方向相左,以前戰略合作伙伴拉郎配式的合作,未來會出現新的變化。第三類,現在已經暴露出來合資公司的特徵,中方入市不平衡的關係,由於既沒有產品、也沒有技術、沒有管理和市場能力的時候,第三類出現。第四類,中方強勢,也有不平衡的。這四種情況帶來新的情況和合資的形式,我相信在關於現有的合資公司都有可能出現在未來四個場景之一,這是我們戰略部門也好、企業的決策部門需要關注的大方向。

在現有的合資結構裡面,除了改變股比之外,還有是一個轉移,新能源大家已經注意到的,寶馬和華晨,新能源有新的車型發佈,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北汽和戴姆勒同樣夾雜了新能源的合作,福特宣佈了上汽和大眾這邊的,日產在年初做了戰略,這些都是在新能源方面有進一步的戰略佈局。但是同時對於傳統車企來講,價值鏈也發生變化了,不單純從傳統的供產銷,後面帶來生態的合作機會,這是現有的合資公司裡面出現轉型。研發合作領域越來越多,像通用泛亞成立20年的時間和歷史,在發展當中很多新的車型在中國開始設計在中國開始投放市場,這也是新的合作形態,寶馬在中國設三個研發中心,有不同的側重也在成為全球研發能力的一部分,包括一些新形態的江淮大眾,共同研發新能源汽車,包括戴姆勒和清華大學也有方向性的研發。在供應鏈領域是非常明確的方向,除了傳統的供給關係之外,大家為什麼關注電池?因為電動車貴,比燃油車貴,貴在電池上,汽車有很大成本相當大的比例在電池上,電池公司和整車廠的供應關係非常重要,在中國三個比較重要的電池供應商已經和全球範圍內的國內外的企業形成了合作,與此同時,大家注意到右手邊新的合資公司,寧德時代和廣汽、上汽分別形成了廣汽時代和時代廣汽,上汽時代、時代上汽的投資關係,在製造、研發和銷售分別形成深度滲透式的融合合作關係。這是一種形態。

同樣在價值鏈裡面,出現一種新的形態,零部件企業和整車廠的合作。除了供應鏈之外,在生產領域大家可以注意到,整車生產有幾個新聞,江淮大眾專門做新能源汽車的,剛成立不久,四號品牌剛剛發佈,大家知道的光束汽車,長城和寶馬,眾泰福特,大家注意到另外一個新的變化,北汽和麥格納的合作在鎮江有一個新的公司要成立,這個合資公司是未來主要做外包,麥格納在零部件、在設計很厲害,如果你喜歡車,奔馳品牌的G系列是他外包生產的,資源優勢共享,和北汽資質、技術上形成合作,這也是一種新的形態。最重要的一種新的變化,生態體系,我們講未來移動出行從A點到B點,不是單純的使用一個交通工具怎麼能夠形成一個無縫的、有連貫出行場景的體驗,其實後面有很多的力量在裡面,包括車輛本身,周圍的基礎設施、車內的體驗、公共設施的支撐作用。

剛才在新的未來出行的生態裡面,大家的角色也逐漸會有更專業的分工,比如說,以車輛和研發的生產方繼續保持,會有體驗的供給者,最中間是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移動出行管理由誰來做,大家使用最多的是滴滴,未來會出現新的巨頭,跨平臺、跨交通工具有連貫出行場景的一個新的平臺,還有基礎設施的供應方。

在這樣一個新型的環境下,自動駕駛大家也會非常關注,剛才有兩位年輕的專家都提到了自動駕駛的發展,自動駕駛在未來發展會非常迅猛,在15年之後,2035年的時候千萬級的市場規模存在在中國,自動駕駛的市場,新車銷量。但同時在今天從中美兩個最重要中美研發公司來看,高端專業人員也是最多的,中國和美國相當,從人數上我們略多一點。但這樣一個自動駕駛的環境裡面,新的合資和合作模式也逐漸形成,BAT裡面大家都知道百度有一個阿波羅的平臺,加盟的企業既有德系、美系、韓系,都有,在這樣的平臺裡面提供開源開放的平臺開發自動駕駛的技術,還有是大眾比較獨特,找了另外四家主要的核心供應商形成一個新的自動駕駛聯盟,造車新勢力,像未來汽車和博世合作,還有地平線和奧迪也做這樣的合作。類似新的自動駕駛也是未來投資和合作新的方向,模式的多樣化非常明顯,不再是單純的一家公司單幹的情況。

從車聯網,大家都知道,我要特別提出來的是未來幾年之內,從投資的視角里面來看或許有新的獨角獸出現,關於車載操作系統,在這方面由於我們在互聯網生態裡面已經形成相對中國獨有的壁壘,這個壁壘也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比如說在微信,微信遠遠強大於國外的社交平臺。同樣的道理,進入互聯網生態的環境,在車載操作系統未來會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個新的壁壘形成的點,大家可以關注,我們簡單舉一些理由,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到未來的智能駕駛時代,對於在線的需求,在線新的業務模式會催生這樣一個新的角色出現。當然,現在已經形成幾個有初步能力的公司,像阿里巴巴和上汽成立的一家合作公司叫斑馬,有自己的操作系統,百度也有DUER OS,或許有新的創業公司做這個工作,值得關注。

在新的環境裡面,移動出行生態也會形成新的合作方式,比如說滴滴成立了合作聯盟,不單純是大家在一個平臺裡面使用自己的提供出行服務,它也能夠做一些新的合作。比如說,和大眾專門做網約車。

最後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總結,根據對宏觀形勢的理解,無論身處什麼位置,我們的腳站在傳統車企或者站在新的造車新勢力,怎麼去貫徹或者感知這樣一種變化,我們給一個啟示,傳統車企面對新的合資形態,首先要回顧和審視,要和對方合資的合作伙伴進行交流,到底哪些優勢重新定位合作關係。第二個,要有生態的理念,不能單純的看製造這一個環節,整個價值鏈的重構、行業在重構、傳統車企應該站在行業重構的思路里面重新定位未來的合作領域,從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也應該說不但要有勇氣抱著顛覆的思路,要抱著合作的思路,在供應鏈方面這些好的積累怎麼尋求合作,這也是大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