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業務違規操作 一個月6家期貨公司遭罰

近日,又有一家期貨公司遭地方證監局責令改正。加上此前5家,上月以來已有6家期貨公司遭監管部門處罰,其中5家期貨公司均因為資管業務存在違規操作遭到懲戒。業內人士認為,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起步晚,後發劣勢明顯,前幾年主要處於探索和嘗試階段。對期貨公司而言,資管業務是新生事物,也產生了很多不合規操作,因此近兩個月頻頻遭受處罰。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上個月期貨公司遭處罰原因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不合規的宣傳行為;二是資管業務交易中存在不規範情形——投資顧問、投資經理和交易員存在不當違規行為。

10月17日,廣發期貨由於資產管理業務存在第三方投顧或投資經理直接執行投資指令、未經交易員確認的問題遭廣東證監局責令改正。

10月22日,弘業期貨資管業務一系列問題被江蘇證監局採取改正的監管措施,其中一項就是資管業務交易中存在不規範情形:通過證券客戶端直接進行交易,未經系統風控或風控專員審核;投資經理直接執行投資指令,未經交易員確認;淨值觸發合同約定禁止開倉線,仍然繼續開倉。同日,美爾雅期貨有限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由於以下違規行為遭罰:通過證券客戶端直接進行股票交易,未經系統風控審核;交易員登錄投資經理賬戶下達投資指令,未發現證據證明存在相關授權。

10月29日,一德期貨也由於類似原因遭天津證監局責令改正。公告稱,一德期貨資產管理業務存在以下行為:由風控專員執行投資指令;投資經理直接執行投資指令,未經系統風控或風控專員審核;未按合同約定設置風控閾值,且存在突破合同風控約定的情形;投資經理更換並公告後仍由原投資經理下達投資指令。

另外,華泰期貨由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規範等原因被罰。弘業期貨和美爾雅期貨還存在通過公開網站向不特定對象宣傳具體資產管理計劃的違規行為。

今年以來,期貨資管的業務規模不斷萎縮。中期協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期貨資管業務總收入共4.73億元,同比降23.56%,淨利潤0.83億元,同比縮水53.87%。

一家中型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經理認為,一方面,多家期貨公司再次密集遭到監管處罰,反映了期貨公司在資管業務方面的風控合規管理有待加強。資管新規出臺更是進一步規範期貨資管的業務範圍,之前大量違規的通道業務受到控制。另一方面,證監會日前就修訂《期貨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將資產管理業務投向期貨市場情況納入評價,也反映了監管對於該業務的重視。

“分類監管新規把資管產品日均衍生品權益作為加分指標,將引導期貨公司重新定位,以衍生品投資為突破口,努力發展具有期貨公司特色的資管業務。”南華期貨總經理羅旭峰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