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罕見提示風險:貨幣基金「寶寶」們流動性風險突出

央行罕見提示風險:貨幣基金“寶寶”們流動性風險突出

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首度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大幅著墨,在宏觀經歷13個專題論述中,有4個專題跟互金領域有關。

其中,在貨幣基金方面,報告明確提出要提高互聯網貨幣基金的備付金;另外,部分小貸公司違規跨地域、高槓杆經營,風控能力薄弱;各地金交所清理整頓不徹底,數量不減反增;繼續嚴厲打擊各類虛擬貨幣。報告明確提出,開展金融業務必須持有金融牌照。非法金融活動必須一律禁止。不過,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P2P並未在報告中被點名。

報告尤其提到,個別體量巨大的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風險隱患更為突出。報告稱,近年來,個別互聯網貨幣市場基金對客戶採用T+0贖回模式,與銀行活期存款類似,卻不繳納存款準備金,沒有資本約束,且將原本存於銀行的客戶資金進行歸集後重新存入銀行,憑藉更強議價能力索取更高利率,因此短期內規模得以快速擴張。

互金行業代表首次加入報告小組

這份報告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小組撰寫,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這個編寫小組不簡單,組長為央行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副行長範一飛和朱鶴新,和去年相比新增了一名副行長。

小組下屬成員主要來自央行幾大司局: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原央行辦公廳主任邵伏軍(據媒體報道即將出任銀聯董事長)、中國互金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央行辦公廳主任、金融穩定局局長周學東、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溫信祥。

其中,陸書春作為互金行業的代表加入了金融穩定報告分析小組,這是以往不曾有的,這也意味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監管的政策考量中越來越重要。這一點在報告內容部分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報告綜述部分,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報告首次提到,監管正“持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在正文部分,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在第一部分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中,和互聯網金融有關的專題今年出現了4個:

防範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風險;地方監管的各類機構和交易平臺風險及治理;非銀行支付機構;加密資產相關領域。佔全部專題數量的近1/3。這充分說明,今年監管對涉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關注度異乎尋常。

下面我們逐一來看下央行對這幾個領域的風險點的相關提示。

1、進一步提高貨基“寶寶”的備付金

央行罕見提示風險:貨幣基金“寶寶”們流動性風險突出

報告指出,近年來,貨幣市場基金規模迅速擴張。截至2017年底,總規模達6.74萬億元,約佔全部公募基金規模的58%。貨幣市場基金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風險問題。

報告舉例稱,2016年12月,貨幣市場基金連續多日日贖回額超過500億元,在日交易量約1000億元的同業存款市場和5000億元的債券市場中佔相當比例,特別是在部分交易日,貨幣市場基金集中變賣同業存單,導致同業存單收益率大幅飆升,引發市場恐慌。

報告認為,主要風險源於基於互聯網的貨幣市場基金採用T+0實時申購贖回機制,因此存在流動性風險隱患。再加上,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目前約45%資金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機構投資者集中度較高加劇流動性風險。當出現基金贖回的“擠兌”風險時,貨幣市場基金被迫折價出售所持的資產,從而將自身的流動性風險傳遞至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報告尤其提到,個別體量巨大的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風險隱患更為突出。報告稱,近年來,基於互聯網的貨幣市場基金迅速發展,這些基金對客戶採用T+0贖回模式,與銀行活期存款類似,卻不繳納存款準備金,沒有資本約束,且將原本存於銀行的客戶資金進行歸集後重新存入銀行,憑藉更強議價能力索取更高利率,因此短期內規模得以快速擴張。

報告認為,個別T+0貨幣市場基金在用戶數量及金融機構業務關聯等方面均已具有系統重要性,一旦出現流動性問題,單體風險極易向金融體系蔓延,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雖然報告沒有點名,但眾所周知,目前國內互聯網貨幣基金幾大巨頭是螞蟻金服旗下餘額寶、騰訊理財通、京東小金庫和蘇寧零錢寶等。

其中,截止9月底,基金鼻祖天弘餘額寶已接入12家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總規模達到1.93萬億元,其中天弘基金佔了13232億。騰訊理財通目前接入了9只貨幣基金,截止9月底的總規模約6200億。京東小金庫和蘇寧零錢包的規模合計約2000億左右。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貨幣基金規模為8.24萬億元。由此計算,螞蟻、騰訊和京東、蘇寧四家的寶寶類基金規模貨幣基金市場的33.4%。因此這幾家機構也被央行認為具有“系統重要性”。

央行罕見提示風險:貨幣基金“寶寶”們流動性風險突出

實際上,餘額寶等也在主動調整,回應監管的關切。從去年2017年5月開始,餘額寶5次調整單日申購總額,從100萬降至2萬,並停止零錢自動轉入功能。

今年6月份開始,餘額寶、理財通等已通過設置單日“T+0”贖回提現額度上限等措施,降低流動性風險。實際上,餘額寶等也在主動調整,回應監管的關切。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提出,要完善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管理,需要進一步提高流動性監管要求。對系統重要性貨幣市場基金設置更高的風險備付金要求,執行更高的流動性、投資分散度等監管標準。可考慮將系統重要性貨幣市場基金納入央行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定期對其進行宏觀審慎評估。這意味著,未來寶寶類基金們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而提高風險備付金無疑會衝擊相關機構的盈利能力。

此外,報告還指出,要強化投資者保護,打破“保本保息”的非理性預期。禁止對基金賬戶提現、支付等產品的誇大或不實宣傳,禁止與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利率進行比對,對投資者進行“保本保息”宣傳,降低投資者對基金非理性的高收益預期。

2、小貸公司和金交所違規問題突出

報告罕見的批評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發展、輕監管”問題和監管寬鬆現象,地方監管的部分機構和交易平臺野蠻生長,違法違規活動屢禁不止。

具體表現在,部分小額貸款公司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手機應用軟件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放貸業務,違反了小額貸款公司牌照應由省級政府批設、並且小額貸款公司不得跨省展業的監管規定;

此外,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對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進行兜底承諾,並從中收取高額息費,撬動大量金融機構資金變相放貸。

其次,部分小貸公司風控薄弱,嚴重依賴於外部信用評分體系,同時,其資金部分來自銀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極易引發流動性風險。最後,小額貸款公司還存在借款人綜合成本畸高、涉嫌高利貸,暴力催收易引發刑事案件或涉眾事件等問題和風險。

另外,部分地方政府監管鬆懈,導致金交所成為金融風險隱患。

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底,各地政府批設的金融資產交易場所70家,潛藏較大風險。部分金交所已成為遊離於有效監管之外的全牌照金融機構,幾乎將“保險、信貸、黃金”外可以產生現金流收益的資產都納入了交易範圍,演化為影子銀行。

但大多數金融資產交易場所的資本實力有限,一旦出現兌付風險,風險可能向交易場所的股東或金融機構傳導。另外,部分金融資產交易場所將收益權等拆分轉讓,變相突破私募發行的200人限制,使不具備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普通投資者承擔了高風險。此外,部分金融資產交易場所因缺乏有效監管,淪為控股股東的“提款機”。

報告批評稱,金交所的清理整頓工作並未徹底完成。2017年初,各地方政府開展了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回頭看”工作,但與“回頭看”工作開展前相比,金交所數量反而從2016年末的66家增加到2017年末的70家,有些省份金融資產交易場所數量甚至多達5~6家。

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由於金融領域新業態不斷湧現,地方金融部門對風險的監管極為滯後,風險防控存在明顯不足。

對上述問題,報告建議,要全面實施金融機構及業務持牌經營。開展金融業務必須持有金融牌照。非法金融活動必須一律禁止,非法金融機構必須一律取締,嚴厲打擊無牌照、超範圍違法違規經營活動。

此外,還應健全中央與地方金融監管協作機制,加大金融違法違規行為處罰力度,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切實加強投資者保護。

3、對數字貨幣繼續加大打擊力度

在加密資產部分,報告指出,加密資產相關領域的發展側面反映了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興起,但無序發展導致整個市場投機色彩濃厚,企業熱衷於快速融資而無心創新,真正致力於創新的區塊鏈初創企業在行業泡沫下難以得到資本市場的合理支持,沒有起到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激發了資金脫實向虛。此外,加密資產欺詐發行、莊家控盤等問題頻出,損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需引起警惕。

報告認為,加密資產領域仍存在違規業務“出海”運營,利用代投、代充手段進行詐騙等問題。因此應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繼續採取多種手段,對新出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嚴厲打擊,引導資金迴歸實體經濟;再次,持續做好投資者保護與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明確揭示風險,強調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