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兩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話

中國十分有名的兩院退休院士秦伯益秦老,他的退休可謂是生活豐富多彩,令人羨慕。他說過晚年生活是一個人一生的積累在最後階段的表現。無論何時,人們都應該有自己的愛好與追求,無論大與小。“否則心如死灰,就會日薄西山。”

更有價值的是秦老用“清楚、通暢、不高、不大”八字來總結了自己的健康狀況,即頭腦清楚、呼吸和兩便通暢、血壓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

他一生中從未進過醫院。問他的秘密是什麼?他說,沒有秘訣,他覺得最主要的是順其自,該吃飯吃飯,該睡覺就睡覺,想發表自己的意見就說,不要詳細各種偽科學養生,也不要相信各種以保健品為載體行坑蒙拐騙之事的產品。

下面秦伯益院士用自己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經歷總結出5句話,送給的每一個老人,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一位退休兩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話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一個來自普通企業工薪階層,不是老年學家,也沒有對老年問題做過任何研究。我只是偶爾和一些老同事談談老年人的問題,漸漸覺得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大不相同。這種差異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著明顯的影響。

處在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人生有不同年齡階段,青年時是女兒,中年時做媽媽,老年後當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樣有相應的角色轉換。如體育界,青年時是運動員,中年時做教練,老年後當裁判,晚年就成為觀眾了。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當齡就應該履行自己的職責。經過這個階段,應該調整心態,進入新的人生階段,無怨無悔。

如果做女兒時不好好學習、積極向上,就難以成才;做媽媽時如果不下撫兒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難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時如果還要事必躬親,不肯超脫,勢必自尋煩惱,難求和睦。

人們很難有自知之明,常見的現象是,當年齡不工作,總是覺得,浪費時間結果,年齡但愛不是回去後,空遺憾的野心。

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提倡一點超前意識,提前作好年齡段轉換期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只有及早明白這些自然規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就我而言,我必須回顧一生說:30,而立;40不惑,;50我知天命,60順耳,70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點,我倒提前做到了。

現在,我可以自由地選擇我想做的事,不是為名利,擇善而從,量力而行。

一位退休兩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話

獨家:獨家:杭州“西子大姑娘”驚豔出街 積極生活態度鑄造美麗人生

退休生活質量,貴在心態

《朱子格言》中有兩句話:“家庭和睦雖饔餮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饔餮”指早飯和晚飯,“國課”指向國家納稅。我們就是要追求這種境界。

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很好,卻在退休後生活的不愉快,也有一個很普通家庭的人,經濟條件一般,但生活非常快樂。這區別就在於他們的心態,在於會不會安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一位退休兩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話

山東文登:重陽節來臨 小學生慰問老人

自苦太過不必要

在漫長的革命過程中,我們這一代人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是很寶貴的。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今天的老人們也不用太苦了。

我們常說:“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外國人認為“工作是為了更好的休息。”中國傳統的想法是為了孩子省錢和節儉。外國人的想法是賺錢就是花錢。孩子們18歲以後就獨立了。每一天都安然無恙。看來,我們的一些想法應該調整。兒女和孫子都有他們自己的祝福。別太擔心他們。

我的大部分收入現在花在旅行和書籍上。一些儲蓄,也做一些社會力量。我在江南古鎮給孩子們留下了一對熟悉的對聯:“世界是幾百年的家園,一切都是美德;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一位退休兩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話

學會說“我不需要”

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學校牆報上有一則佛教故事。

二小僧與眾僧友一起坐地修煉,忽兒來了一桃販,乙僧與他僧起立觀看,甲僧端坐不動。俄頃又來一棗販,乙僧等又起立觀看,如是者三。最後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無成。

乙問甲,在外界誘惑面前你為什麼能坐得住?甲答,我們本來都沒有想在修煉時吃桃或棗等什物,它們來了,我並沒有覺得需要它們。我和你的差別只在於我在這些份外東西面前能夠說:“我不需要”。

好一個“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於不論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學會說“我不需要”,就可以擺脫很多煩惱。。尤其對於老年人,我們仍應提倡不崇虛榮,不互相比較利益的得失,充分發揮我們的特性“自己過得好,才是真的好”。

一位退休兩院院士分享給各位退休朋友的5句話

中國日落時分,兩位老人在沙灘上練習太極拳

物是人非不奇怪

有些老人經常懷念過去“困難,嘆息和遺憾,只是心中。我看大可不必。

什麼年齡幹什麼事,當干時全力以赴,廢寢忘食,義無反顧;不當干時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飄然而去。不要當干時懶散拖沓,不當干時又百般留戀。

有些老年人常沉湎於過去前呼後擁,迎來送往的熱鬧場景,嘆惜現在門庭冷落,寂寞空靈,“人一走,茶就涼”。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真有說不完的苦惱。我看也大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會涼,不僅會涼,而且茶水還應倒掉,因為茶杯還有它用。能根據情況變化,作出合乎自身特點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齡期的生活質量,這才是生活中的強者。

親睦家 “中國全域醫養產業運營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