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是······

前段時間由某機構做的一個關於我國老年家庭照料者的調查,從數據中我們發現,其中照護老年人的職責大部分由女性承擔(約66.7%-75.0%為女性照料者)。這種護理是密集的、持續的和長期的,因女性照顧者不得不面對社會生活有限的個人發展的障礙和健康狀況惡化等問題。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複雜和詳細的家庭照顧工作很容易形成壓力和照顧者的負擔。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是······

一方面,由於長期重複單調的勞動,負面情緒無法排解,巨大的工作量和照料壓力甚至影響正常的社會生活,女性照顧者往往會經歷焦慮、沮喪、無力、社會疏離感等各種情緒的煎熬。另一方面,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缺乏休息的機會,會對照顧者自身健康狀況產生影響,他們常常要面對自己每況愈下的身體。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是······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盡然是······

由此幾個原因所引發的是一曲曲家庭悲歌。新聞中時有新聞爆料子女工作忙無法長期在家照顧父母,於是選擇聘請家政工來幫助照顧老人,然而許多聘請的家政工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老人照護的技能,也沒有有效的心理疏導,最終造成了虐待老人的事件時有發生。

我國約有60萬所家政服務機構和2000萬名家政工。但目前這一龐大的非正規就業群體並沒有被納入正式的勞動就業範疇,他們的工資、工作時間、勞動保護或社會保險等都無法獲得法律意義上的保障。數據顯示,許多家政工都長時間超時工作。據北京科技大學王竹青教授的統計,北京有約36%的家政工每週沒有休息日,廣州和成都的情況略好,比例在20%左右。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是······

養老金,延遲退休,延時退休

已婚家庭傭工面臨與家人分離的焦慮和兒童保育問題,其中大多數人最終將返回農村。城市不允許他們的老年在機構,戶口,醫療和住房。他們的老年是看不見的,產生了一種“弱弱相殘”。無論家庭、社會,還是國家政策,都沒有正視女性照顧者所承受的種種壓力。照顧活動對女性就業的阻礙也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女性的附屬地位。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盡然是······

如前所述,家政提供的養老服務,遠遠不能滿足養老的需求,市場應運而生的是新型的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在我國香港地區,政府於2013年開始推行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政府向老年人發放補貼,幫助支付市場化的養老服務,解決公共服務的不足。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是······

醫養結合是趨勢.親睦家

香港地區政府一直鼓勵公私營合作,但養老院的排隊時間仍需三年以上,據香港立法會張超雄議員辦公室統計,僅2017年就有6000名以上老人在等候中去世。香港養老機構出現“照顧好的太貴或排不到,品質差者則空床率高”的現象。就內地而言,因為各種原因,大多數人還對養老機構帶有一定的偏見,選擇入住養老院的比例相對較低,但是逐年呈上升態勢,也許數年以後也將會出現一床難求的狀態。

相較於亞洲,北歐的經驗提供了另一種思路。丹麥通過組建社區養老網絡,提供在家養老的服務,例如陪伴、組織活動、改造居家設施等,降低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風險。同時這種方式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新產業發展。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是······

:“候鳥”樂園

瑞典大力推廣“養老小鎮”,建立了一套養老金體系和家政扶助制度,鼓勵老年人二次創業以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由於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成績顯著,瑞典被譽為“老年人的王國”。瑞典不僅是世界上居家養老率最高的國家,而且恢復了經濟的競爭力和增長速度,近年來其國家競爭力排名一直保持在世界前三的水平。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盡然是······

其實北歐國家的經驗表明,人口老齡化也並不意味著政府將破產、經濟將停滯。只要人民的照顧需求能夠滿足、照顧者的權益受到保障、性別正義與社會公平得以落實,一個老齡化的社會依然能夠活力無窮。

是誰在照顧幾億中國老人?答案是······

醫養結合養老院

每個人都將老去,都要面臨養老問題。如何老有所依,如何建立一個系統的普惠保健,急需社會等各個層面思考。保護照顧者的基本權利和利益,改善社會環境,減少老年人殘疾風險,平衡性別責任,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更新對養老院的認識,任重而道遠。親睦家 “中國全域醫養產業運營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