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風俗:西安十月、十一月

一百年以來,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古老習俗被歷史的洪流沖刷殆盡。

那麼,一百年前的人們怎麼過日子呢?

當時普普通通的日常習俗,在今天看來非常遙遠。

一百年前,也就是上世紀的1915年,王光如先生就注意到了西安的風俗習慣。

百年前的風俗:西安十月、十一月

為了這一篇文章,他陸陸續續寫的十五六年,不斷的補充,不斷的修改,1931年才發表出來,可見作者用心良苦。

他為我們後人留下了難得的寶貴文獻。

百年前的風俗:西安十月、十一月

剛剛過去的11月18日是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

那我們來看看一百年前的西安農曆十月、十一月風俗。

十月

初一日,俗呼十月一,民家多於是日換穿棉衣,謂之換季。

早飯多用水餃。

是日,民間祭祖,獻水餃而外,並陳燒紙及冥衣。

冥衣俗呼寒衣,有購於肆者,有自糊制者。購於肆者,形殊不類衣。

百年前的風俗:西安十月、十一月

下午祭祖畢,即將燒紙冥衣焚於大門外。

燒時,亦先用灰或土撥圈,於圈內焚燒。

寒衣須留數件,備貼臥房兩門扇之背。

有順貼者,有逆貼者,用意所在,無非祈福遠禍,迷信舉動。

是日,城隍神又須出巡,謂是日為放鬼日。

初六日,東嶽廟有會,雲系五嶽生日是,善信多往祀之。

十一月

冬至日,民間吃頭腦。

頭腦不悉義何取,系以肉蔬之類,煮餅屑而食。

昔日學墊老師,例須與學生賜食頭腦。

學生每年與先生拜三次,即端午、中秋、冬至也。

端午、中秋兩節,先生亦須賜食粽子、月餅。學生拜節時,須持節敬送先生。

百年前的風俗:西安十月、十一月

憶在光緒末年,每生節敬不過制錢百文。

學生正月入學,須送贄敬,一學生每年與師共送敬金四次,一贄三節。

學校興後,此風已泯,告朔餼羊,去愛至縈人思。

後記: "終南山故事"將按照農曆月份,依次發佈本文。下次將在2018年1月17日(農曆臘月初一)發佈《百年前的風俗:西安臘月》。

本文選自《長安道上》(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由楊博先生整理

由本 "終南山故事"獨家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