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跡,男兒須到古長安

1930年,一位來自秀麗江南,出身書香門第的青年踏上了西安的土地,從此與西安結下了半個世紀的緣分。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青年陳必貺

他名叫陳必貺,畢業於同濟大學,是“五卅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1930年他來西安拜會楊虎城,成為楊虎城的得力助手。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晚年陳必貺

1949年後,陳必貺擔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西安市政協一至八屆委員、常委。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新陝西》創刊號

1931年4月1日,陳必貺創辦了《新陝西》,還把自己在西安的見聞寫成了一篇文章——《長安道上記實》發表在《新陝西》第一期上。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長安道上記實

陳必貺

“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這兩句詩,是清朝江南的詩人袁枚寫的,表示江南人對於古長安的羨慕。

確實的,“古長安”三字就彷彿深含了文學的意味了。凡是曾經稍稍看過中國歷史的人,稍稍讀過中國古詩文的人,對於“古長安”總都有深刻羨慕觀念。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慈禧當年在西安的行宮花園

就是在近世來說罷,“古長安”也還是時時刻刻在充當歷史的重要舞臺。那庚子八國聯軍入北京的時,英雄一世的西太后,也還以這長安為第二帝都過。

民國十五年北方國民軍失敗,吳佩孚復起,長安曾經圍困在吳氏武力之下八個月,在歷史上留下一件最值得慷慨悲歌的故事。

此外還有許多歷史上重要的戲劇,都是借這個“古長安”舞臺演出的,也就不勝其說了。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西安城牆

凡是未曾到過關中的人們,沒有不羨慕關中的勝蹟的。

我終於到了長安了。

我既然到了長安,我彷彿還有點兒不能相信,因為長安是難得到的,而我居然到了,所以倒使自己猜疑了。但是住在旅館裡,走到街上,看見的聽到的果然不是別處而是長安。於是乎我要將我在長安所見所聞的寫點告訴朋友們。

長安之物質建設

現在的長安城,據說就是自隋唐建都的長安城,現在城裡的“新城”就是以前的皇城,至於現在的長安城圈,大概後來又經加工擴大了。

城圈是很偉大的,周圍約有四十里,東西長約十里,南北約六里,完全是個長方形。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城牆厚處有五六丈,外面青磚,裡面實土,不但以前的短刀長矛動不得它的毫毛,就是現在的大炮,亦奈何它不得。

他有東西南北四門,每個門都有外郭,東郭很大,似乎又是一個小城。城門樓之高大雄壯,不下於北平的城門樓。

而城裡居在十字街頭兩相對立的鐘樓、鼓樓,氣魄更偉大,高不下於北平的前門樓,建築的雄偉,足以反映中華民族以前統一四海的氣概。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西安古蹟名勝略圖(1932年出版,雙擊放大查看)

東、北兩大街建築的馬路足有北平東四牌樓的馬路那般寬,而長安的東大街似乎還有過之無不及。這東大街的正中間是普通馬路,再兩旁是兩條大車路,再兩旁是兩條水溝,最靠邊的兩旁是有寬過一丈而鋪青磚的人行道。

西安城圈的大,在全中國要算第三了。城裡並沒很多的空地,只有東北角上以前旗人居住地域,經過革命以後,毀了很多房子,因此空出一個角來。我偶然也曾到那一帶,去尋覓以前旗人的榮華富貴的餘跡,但是除了很少的碎瓦殘磚之外,一點也看不出什麼來了。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鐘樓附近(民國西安)

近年來馮玉祥派人在那一代開闢新馬路,預備成為長安的新市區,但是並未成功。然而有值得令我們注意的是那些新開的路所有的名字,都是按次序加以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等字樣的。大約也所以借道路來維持“禮教”吧。

不但如此,我從河南一路來,每逢大車站,或要路口上,往往都有馮氏親自豎立的大石碑,碑上刻的皇皇大文,也都是有關世道人心的。還有那“馮總司令誓詞”和訓詞二十多條,差不多在大的牆壁上佈滿了。如果有人看到這種皇皇大文而不刮心革面以感動的,那恐怕太少了,就是三年不曾吃飯的災民,走上那新開的禮義廉恥馬路,恐怕也要長嘆一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吧!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東大街和西安東門 1926年

長安東大街的房子統統是二層樓式的,高下形式都相彷彿,聽說這是民國元年公家營造的,也就可見當年陝西人民勇於改造的精神了。

這一條街上旅館飯店很多,聽說在馮氏時代,旅館生意並不好,自從交通恢復後,新的省政當局主張採納新人才,不分地域一律引用,於是乎潼關外的知識分子大批的載入關中,而久已冷落的旅館,難免利市三倍了。

以前長安市上外省來的知識分子很少,第一是馮玉祥強人穿破爛衣服使人過不慣,第二他那軍棍,罰跪,上鐐,種種刑罰,使目今的智識分子有點受不了。中國本有“士可殺不可辱”的古語,雖然世道已稍有變動,然而我敢決斷沒有一個智識分子喜歡罰跪的。

近來長安市面上的“東方少年”彷彿絡繹不絕,在形容上和衣飾上都有很多特徵。長安市街上的乞丐也很有判斷力,他們很認得清外面來的人,而稱之為“東方先生”。他們趕著“東方先生”要錢,必定要使“東方先生”自外衣袋裡掏出一張“十枚票”來給他們。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南院門 1930年代

西安的熱鬧市場都在南院門和粉巷,大書店、洋貨店、綢緞莊、大藥房、大南貨鋪都在這一帶,而小吃攤也最多,大約在北平好遊東安市場的人,在上海好遊三公司的人,在廣州好遊長堤的人,到西安都要遊南院門。

我這種比較法雖然有些不倫不類,但也確實有點相像。在這裡你可以看見西安的“諸色人等”,如果你想偷看西安的女性美,那除在這裡是沒有再適當的地方了。

政治機關在鐘鼓樓靠北的居多,省政府就在鐘樓之北,以前名為北院,慈禧和德宗皇帝來時,就住在這北院,然而這北院比起北京的宮苑來,是不可同日語了。

寺廟在長安原是很多的,城隍廟很大,但是改為市場了。孔廟依然保持著固有威嚴,而且在樹木很少的西安,只有在孔廟裡還可以看得見些老柏樹。孔廟旁的碑林,集合自秦以來的石碑,倒是值得賞鑑,這其中唐碑最多,而且把整個《十三經》都刻在碑上。據說《十三經》是清時刻的,光是買一套拓下來的《十三經》碑文,也要五十元,我們可想見它的刻工了。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城南的慈恩寺又稱雁塔寺,是玄奘取經歸來時唐太宗建的,現在也破舊了。城內有一個臥龍寺,東門外有一個八仙庵,前一個供和尚,為佛教會所在之地,後一個供道士,為道教會所在之地,而孔教會則在孔廟。

還有一個清真寺,可惜我沒去過,至於天主堂那更是偉大了。這五所大寺廟儼然在西安,樹立了儒釋道回耶五種宗教權威。此外會館也有些偉大的,三晉會館最大,那大約是因為三晉人向來在西安的政治上經濟上都很佔地位的原故吧。

1930年的西安:聞道關中多勝蹟,男兒須到古長安

1936年 西安北城牆外

西安沒有什麼工廠,只有一個由兵工廠改的機器廠。

聽說以前曾成立過些紙菸廠、火柴廠、麵粉廠、皮革公司,現在這些都不成問題了。西安電話倒是有了,但是也很不普遍。電燈則還沒有,太陽落了,西安的街市也就黑了,而西安的商店也就關門了。

大商店和機關上用煤油燈算考究了,旅館裡給客人房間裡點舊式蠟燭,我在旅館裡經過了若干時日

以上為本文地前面一部分

未完

閱讀完整版,請在手機上登錄 “終南山故事”

bookb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