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昨天,一位5歲小朋友的簡歷,讓網友們坐不住了。這份簡歷長達15頁,製作精緻,內容豐富。從頭到尾,都在展示小朋友的各項優勢。比如,小朋友的父母都畢業於復旦大學,且雙方都是大公司的高管: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從八個方面展示小朋友“獨特的性格”: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不到5歲,就有1500字的識字量,每年閱讀英語書500本,每週能寫3篇英語日記。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無論是主持、鋼琴、街舞、塗鴉,還是足球、游泳、圍棋,小朋友樣樣都精通。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除此之外,幾乎每一天,都有非常嚴格的課程安排。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看完了這個簡歷,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我好像這輩子都比不過這個孩子了”。

第二反應是:“算了,我還是不要小孩了。”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所有中國人的焦慮。

但其實,輸在起跑線上的從來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同一條起跑線?不存在的

有人說,人的一生,是在和同齡人賽跑。一定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實際上,自孩子出生前很多年,賽跑已經開始。這場比賽,並非起跑線相同的競速,而是從上一輩接棒的接力。

據2017年數據,北京西城重點小學學區房,均價突破了17萬/㎡。這意味著,一套房子,就能將許多家庭,擋在重點學校的門檻之外。這種差距,完全取決於父母。

幼升小“入學之戰”,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爭。

有網友說的很直白:更重要的,是通過孩子來面試父母。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從劃片入學,到筆試面試,到班級分配。層層過濾,層層門檻。門檻不僅設給孩子。更是為了在階級上篩選父母,繼而篩選孩子。

前一陣在國內大熱的印度神作,就叫《起跑線》。影片中的教育分層,引起了中國父母強烈共鳴。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為了把獨生女兒皮雅,送入最好的小學,這對爸媽用盡了手段:

全家塞進早培班。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賣掉房子,搬入學區房。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凌晨帶著鋪蓋,學校門口排隊等名額。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甚至為了爭政府“配給”貧困生的名額,不惜撒謊演戲裝窮人。

終於,在他們費盡心機後,皮雅頂替了一個貧困生名額,得到了重點小學的入學機會。可是那個被擠掉名額的窮孩子,命運也被改寫。因為抽籤沒抽到自己,所以不能去重點小學。他眼神失落而疑惑,望著父親問到:“爸爸,是因為我們不幸運,對吧?”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孩子的父親掩面而泣。他已經能看到孩子的未來:普通小學、普通中學,畢業之後不再上大學。然後和他一樣,在貧民區摸爬滾打,一生不會邁出這片棚戶區。絕望、痛心、無奈、無助。

生存在社會底層的人,只有被命運擺佈的份。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這就是社會的真實寫照。

富家孩子從“重點”開始,人生邁入正軌,一步一階穩固上行。貧民窟的孩子,交由普通學校散養,複製父母的人生。

他們比你有錢,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

一位在國家博物館工作的講解員,向網友們講述了他的經歷。

一次,他為北京某重點小學,講課外歷史。他向這些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問題:“小朋友們,北宋之後是哪個朝代?”他本想引導孩子們回答南宋,進而引出岳飛抗金的故事。結果有孩子回答:“偽楚。”

當時他聽到這個答案都呆住了。偽楚。這是當時女真人在北宋後,建立的一個傀儡政權。因為時間太短,且不合法,多數史書會略過。除非是剖過這段歷史,否則不可能知道它。

當時他就腦門子冒汗,強掩笑容地問:“啊,那你說說為什麼是偽楚呢?”孩子回答說:“因為張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趙構登基是在五月。”聽罷此言,他徹底心服口服。

這幫五年級孩子,給他留下了極度深刻的印象。眼界、表達、知識儲備,已經可以碾壓一大批同齡人,甚至能夠碾壓“高齡”人。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出身富家的X二代,不過是“紈絝子弟”的代名詞。媒體也特別喜歡盯著X二代曝黑料:“深夜飆車出車禍”、“留學生活似度假”、“聚眾吸毒過生日”...

事實當真如此嗎?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年初,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猷君,靠著智商刷屏社交網絡。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100位名校學霸同臺競技。這位95年的富二代,接連斬獲第一。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什麼?作為富二代,居然不是靠錢刷屏?說好的紈絝子弟呢??

他的父親是資產數百億的何鴻燊,從小教導他的話是:“讀書要用功,財富不會永遠跟隨你,讀書永遠受惠。”

他也非常努力地讀書。在17歲那年,同時被劍橋、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錄取……

讀大學時,常在圖書館做功課到凌晨三四點。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成績也超棒。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他用三年的時間,讀完了四年的課程,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史上最年輕的金融碩士。

普通人看來,“二代”們的勤奮很難得。而在精英階層,這不過是習慣與常態。在優秀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有父母做榜樣。所謂的努力、所謂的自律、所謂的成功,在他們眼中,只不過是習慣成自然。

原來出身真能決定人的未來

中國有位導演叫鄭瓊。她用6年時間,拍了一部紀錄片《出路》。6年來,她跟蹤記錄了3個年輕人的成長。他們來自不同階層。影片結尾時,也有不同結局。

拍攝初始,他們的生活狀態是這樣的:最小的孩子,來自甘肅大山深處。她叫馬柏娟,二年級。餵豬、做飯、背穀子,是她的日常。每天還要步行十幾裡山路,去一所只有5個同學的小學裡上學。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唯一的男孩子,是湖北的高中生,徐佳。他是個高三複讀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到學校,備戰第三次高考。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另外一個孩子,是個酷女孩。她叫袁晗。袁晗是北京姑娘,剛從高中退了學。那時的她,正在一邊申請留學,一邊自己開咖啡廳、做傢俱玩。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6年時間說長不長。被剪成了幾十分鐘的影像,結局轉瞬即至。

山裡的姑娘馬柏娟,三年級時退學了。16歲時,她嫁給了親戚家的哥哥。她依舊沒有走出大山,餘生的路,幾乎可以一眼望到頭。

復讀生徐佳大學畢了業,在一家電力公司,月入8000元。工作幾年後,他用自己攢的錢結了婚、翻修了家裡的房子、還給媽媽開了個小賣部。

北京姑娘袁晗,在德國混到了碩士畢業證。拍攝結尾的時候,她剛剛回國,註冊了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不過她說,自己一單生意還沒談成呢。

三個階層出身的孩子,三種不同走向的人生。結局並不出人意料。出身或許決定不了100%的未來。但多數人的框架,已經被框定好了。

影像裡,還留著馬百娟小時候的樣子。一個小姑娘坐在黃土包上,正在唸自己的作文:“我長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學,我上了大學,要去打工掙錢,我要一個月掙1000元,買面,因為我家面不夠吃。”

這個世界的真相在於,它從來就不公平

出生那一刻,有人含著金湯匙,有人含著銅湯匙、有人含著破湯匙。有人會問:努力一輩子卻走不出自己的階層,那麼努力的意義又何在?有人懟道:你努力一輩子也娶不到高圓圓,那你是不是不結婚了?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我們總是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現實卻是,孩子們從出生起,就不存在同一條起跑線。有些孩子,從出生就落後別人家孩子100圈。拼了命追幾十年,也許能追上10圈、20圈。可一生用盡,最後還差著80多圈。

世界從未公平過,這就是真相。

許多人會為此焦慮、憤怒、心有不甘。如果你一定要看到一個“努力就會成功”的故事,那不妨讀讀,肯尼迪家族的經歷。

肯尼迪的曾祖父是個普通的制桶工人。他爺爺做碼頭工人起家,後來開酒館,競選州議員,並把他老爸送進了哈佛大學。他老爸哈佛畢業後,涉足金融和政治領域,並出任了英國大使。到了他家第四代,約翰·肯尼迪,成為了美國總統。

四代人,100年。完成了從工人到總統的階層跨越。

這個故事,大抵是努力能換來的,最大的世俗成就。這種成功,雖然耀眼到世人所共睹,也只不過是千百種成功的一種而已。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上美國總統。也不是所有努力,都會回饋矚目的成績。更多的人,只是在努力地認真生活而已。

在北京,我見過太多年輕人,擠在狹小的出租房,拿著不高的薪水,拼搏著未來。他們可以退居小城,選擇安逸。只是多數選擇留下的人,害怕的並非是勞苦。他們只是不願自己還沒努力,就輕言放棄。

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真正活過。這或許才是努力的意義所在。

這個世界裡,人各有分工。只要在努力生活,就沒有人是失敗者。

人們為教育不公痛苦,為階層固化而憤怒。究其根源,其實並不在於無法選擇的出身。而在於,這個世界,太習慣以成敗論英雄。而父母,又太渴望孩子不平凡。

5歲男孩超強簡歷: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