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吃貨們偏愛霜降節氣?

作為一枚資深吃貨,沒有理由不抓住霜降節氣這段時間大快朵頤。俗話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起始階段,這個時候貼點秋膘,能夠幫助人體抵禦冬天的嚴寒。

另一方面,“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霜降橘甜”,一旦打了霜,葡萄、橘子等水果更甜了,連蘿蔔也有了股甜絲絲的味道。大閘蟹膏滿黃溢,各種海鮮也到了最肥美的時期。最好吃的牛肉,也叫做霜降牛肉。這些吃貨們的福利,聽起來都與霜降有關,是不是也跟氣象因素有關呢?

为何吃货们偏爱霜降节气?

霜降到了拔蘿蔔。

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蘿蔔,吃起來有點甜。這是什麼原因?

嚴格來說,“霜降”一詞在邏輯上是不通的,我們看到過下雨、下雪,誰也沒見過下霜。其實,霜並不是降下來的,而是在近地面層的空氣裡形成的。

寒冷季節裡晴朗、微風或無風的夜晚,地面的氣溫特別低,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這就是霜——霜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放熱的過程。

为何吃货们偏爱霜降节气?

打了霜的白菜。

打了霜的菜,體內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而變甜了呢?

原來,冬瓜、蘿蔔、葡萄之類的蔬菜水裡含有澱粉,澱粉本身並不甜,並且還不容易溶解於水。但是在霜降以後,冬瓜、蘿蔔、葡萄中的澱粉在澱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就會水解而變成麥芽糖,麥芽糖再經過麥芽糖酶的作用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是甜的並且容易溶於水,所以,蔬菜水果就變甜了。

為何植物體內要發生這些變化,原因竟然是——因為它們怕冷。

为何吃货们偏爱霜降节气?

發生霜凍災害的番薯葉。

霜凍災害主要是因為植物體內水分發生凍結造成的,當澱粉變成葡萄糖溶解在水裡後,植物體內的水就不容易凍結,細胞液不會被破壞,也就不會被凍壞了。

不信你可以做個小試驗:嚴寒的冬天,在一個盤中裝上清水,在另一個盤中裝上糖水,放到院子裡去,不久,你可以看到裝清水的盤子裡已經結成了冰,而裝糖水的盤子仍然沒凍結。

蔬菜上的霜在溫度升高後會蒸發掉,菜葉會輕度萎蔫,因此經過霜打的菜葉子更綿軟,也叫 “霜打菜”。

为何吃货们偏爱霜降节气?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柿子。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甜度大,也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氣也是吃海鮮的好時候,螃蟹肥美、生蠔營養、龍蝦美味……

为何吃货们偏爱霜降节气?

一旦過了霜降,海參從睡眠期漸漸甦醒過來,開始外出覓食,這個時候海參的肉質最為肥美,是一年當中打撈的最佳時節,而進補海參的時候也就到來了。

最後來說說霜降牛肉。霜降牛肉和氣象可是一毛錢關係也沒有。它是牛肉中的極品,因為油脂分佈很像霜,所以叫霜降牛肉。

为何吃货们偏爱霜降节气?

油脂分佈很像霜的牛肉。

霜降節氣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也是各種水果蔬菜山珍海味最美味的時期,吃貨們要趕緊下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