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宦不是宦官,搞錯了,糗大了

我們現在通常以為,凡是為皇權服務的閹人都叫太監,其實這個看法不準確。有幾點誤解要澄清。

一,為皇室內宮服務的人,正式的稱呼叫宦官。但”宦官“這個詞,原來根本沒有閹人的意思。《禮記》有”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的句子,其中”宦“的意思是有學問的官員,後來慢慢衍伸,有了另一層意思,即閹割之後服侍帝王的官員。譬如《晉書》裡說:“ 宦者四星,在帝座西南,侍主,刑餘之人也。”就是用閹人比喻星官。即便如此,”宦“仍然不失官員的原意。比如”官宦之家“,你誤讀成了”宦官之家“,那就糗大了。

二,東漢以前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所以《後漢書》才會說東漢皇室“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

三,“太監”這個詞的出現比宦官晚很多,直到遼代才有記載,頻繁使用則是明代。朱元璋為鞏固政權,在全國範圍設立各種衙門,監理鹽業、礦業和軍隊等,名為十二監(後擴為十三監)。這些監理衙門的官員均為宦官。官級從低到高稱為少監、中監、太監”,最高叫“掌印太監”。從此在俗語中,太監與宦官劃上了等號。到了清代,基本上都叫太監,不叫宦官。

好了,現在我來說說國外的”太監“(宦官)。

在英語裡,”eunuch“有兩層含義。一是宦官,二指柔弱的男子,與”娘炮“近似。這個詞源自希臘文,意思是“守護床榻的人”。古代埃及、波斯、印度、拜占庭等國都有太監,且形成了自己的宦官制度。《聖經》裡也有關於埃塞俄比亞宦官的記載。亞洲的越南朝鮮暹羅緬甸都使用太監,但日本不同,內宮均為女官。

最有特色的是伊斯蘭文化中的太監。由於教義禁止教徒閹割,故而各個王國的太監全部是異教徒,來自戰俘、奴隸和人口販賣。大多數是黑人,偶爾也有白人。其中最著名的太監是阿迦·穆罕默德·汗。他是波斯北部卡扎爾部落交給宮廷的人質,6歲的時候就被閹做了內侍。後來逃出宮去,趁機擴張勢力,統一伊朗,於1796年建立卡扎爾王朝,成了開國之君。

而奧斯曼帝國的太監以人數眾多權力驚人著稱。我曾去帝國後宮看過,十分不喜歡裡面的潮溼和幽暗。那些太監多半是埃塞俄比亞人或蘇丹人,在奢靡腐朽的王宮暗地掌握實權。我還看過帝國崩潰之際太監們的照片,他們身材很高,四肢細長,面容柔和,看上去很可憐。

20世紀20年代,被奧斯曼帝國拋棄的太監們成立了互助社,在之後的數十年裡成為土耳其的禮儀專家。不少太監做了博物館的守衛、大酒店的領班,還在名流聚集的咖啡館裡做接待。據說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的家中就僱請了一名太監。

當然,到最後太監從現實世界中徹底消失了,但是保不定哪天還會出現。只不過到那時候,可能施行的是化學閹割,不再動刀子了。

官宦不是宦官,搞錯了,糗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