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搏击运动作为集健身、修身、防身、娱乐等多元价值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体育项目具有独特魅力。搏击分为自由搏击和综合格斗,其迷人之处在于允许任何门派的武术(如空手道、柔道、相扑、自由搏击等)和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如拳击、柔道、摔跤、跆拳道)参加比赛,并在统一的规则下决出胜负,被认为是“世界武术的狂欢”。

中国是武术的发源地,搏击在中国乃至世界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中国武术人厚积薄发, 目前国内各类搏击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呈现。

本文共9493字,阅读大约需要30分钟。

一、行业政策

(一)2014批准优秀拳手参加部分职业赛事,推动行业发展。体育局2014年9月首次批准中国最优秀的拳手参加部分职业赛事,形成极大的推动。2014年中国举行了多场有影响力的赛事:“金光决战“4场,上海“拳力巅峰”2场,CCTV海口贺岁杯拳王争霸赛等。

(二)“十三五”首次明确竞赛表演为八大重点行业之一。在7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明确了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传媒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八大重点行业。

二、赛事分类及赛事组织机构

(一)格斗分类

1、格斗赛事的分类

国际上主流的搏击格斗类项目主要有三种:拳击、踢拳(也就是自由搏击)以及MMA综合格斗,我国还有传统武术。

1)拳击: 规则基本就是只可以用拳头

2)搏击(Kickboxing)起源于日本,除了拳头之外还可以使用腿、膝,但是禁止摔和肘击。

3)MMA综合格斗:比赛允许选手使用拳击、巴西柔术、泰拳、摔跤、空手道、截拳道等多种技术,比赛按体重划分不同级别,尽管只有20余年的历史,但是迅速风靡全球。

2、拳击赛事的分类

按照是否职业赛事,可分为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

1)职业拳击比赛:不佩戴护甲,因此更具观赏性和商业价值。比赛设置17个级别,除争斗拳王头衔的比赛必须打满12回合外,其他比赛视需要可以使4、6、8、10或12回合。“金腰带”是职业拳击对于某一级别的冠军的最高奖赏,“金腰带”得主即“拳王”。金腰带分为世界级、国际、洲际三个档次。

2)业余拳击比赛,必须佩戴头盔护具,设11个级别,实行4回合制。业余拳击最高荣誉是奥运冠军。

业余拳击逐渐向职业选手开放,但是受到职业拳击的阻挠。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AIBA于2016年6月1日通过了对职业拳击选手全面开放奥运参赛权的决定。但是AIBI意图争取职业市场的行为受到职业拳击组织的反击,WBC和IBF对参加奥运会选手取消排名,剥夺金腰带。

3、金腰带分类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二)组织机构

中国搏击赛事组织机构普遍是协会、电视台、政府部门和搏击赛事企业俱乐部。以六个知名搏击赛事为例,如下表:CKF中国功夫争霸赛是一档由中国功夫搏击国际联合会和CCTV5组织承办的搏击节目;武林风是2004年由河南卫视推出的商业搏击赛事; 2014年成立的中国原创搏击品牌昆仑决组织方是北京昆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K-1赛事是国际性站立式格斗赛事品牌,2013年8月9日, K-1中国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北京凯王文化传播公司组织承办;真武魂WBK极限格斗职业联赛是由宁波市体育局主办,宁波广电集团主办,宁波市拳击协会、宁波真武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终极格斗大赛(UFC)始于1993年,是一个专门提供顶级综合格斗(MMA)体育赛事的专业综合格斗组织。UFC在2016年7月被WME-IMG以40亿美元收购,现在国内由WME|IMG巍美组织运营。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三)运营方

通过六个知名赛事的运营方,可以看出国内搏击赛事组织方和运营方大多数是一致的,可见搏击赛事都是品牌赛事模式,赛事由专门品牌公司组织运营。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六个搏击赛事运营方一览表 数据来源:体银智库

三、搏击产业链及运营模式1

(一)拳击赛事的产业链

1、职业拳击组织:通过收取头衔认证费、组织认证费;

2、拳击俱乐部:为拳手提供日常训练、桑拿和理疗服务,收取训练费;

3、转播商、赞助商和博彩公司为职业拳击的市场化提供支持:

(1)转播收入是第一大收入。美国用户观看赛事传播有付费习惯,赛事的付费转播收入PPV模式(按次付费点播)可达到欧赛事总收入的70%。每年会有5场左右采取PPV模式。

(2)门票收入为第二大收入来源。美国美高梅酒店最高档门票标价7500美元。虽然价格高,但是一票难求。二手票最低4116美元。

(3)酒店和赌场也为比赛带来近亿元的收入。在酒吧、赌场观看现场闭路电视直播的费用为每位150美元左右,观看人次超过3万人。

(二)赛事运营的商业模式

支出:签约代理、薪酬支付,职业组织的认证费

四、目前行业中的分类情况

国外赛事运营典型公司:ONE FC;UFC;

IP赛事:武林风、昆仑决

国内赛事运营案例:盛力世家、阿里体育、博克森、WME|IMG巍美

推广商:瑞怡文化、PPTV、乐视体育

(一)国外赛事运营

1、ONE FC

2011年创办于新加坡的一项MMA综合格斗赛事,立足于亚洲市场,在5年内举办了44场比赛,占据了亚洲市场90%的市场份额。尽管并不是中国本土的赛事,但是ONE FC一直深耕国内市场。2014年12月9日,ONE FC在北京完成了中国首秀,之后又相继登陆广州、长沙、合肥等城市。在2016年7月13日宣布获得淡马锡旗下海丽凯资本高达8位数的注资之后,ONE FC于7月16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重点发展中国市场。

One FC比赛规则实则中西合璧,兼容并包了日本Pride和美国内华达州的格斗竞赛规则,其规则用胆大心细来形容不为过。由于放开了UFC等比赛都禁止的足球踢;任意方向的肘击;除头外任意部位的踩踏;任意位置的膝击,在场面的激烈度和刺激度上比北美和东亚的MMA比赛包括UFC等都更热血。

2、UFC

UFC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和规模最大的职业综合格斗赛事。截止目前,UFC已举办超过300场赛事,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格斗选手。UFC拥有超过11亿的收视人口,2015年的总收入达到了6亿美元。

融资方面:2016年7月被WME-IMG以40亿美元的史上最高金额收购的UFC。

WME-IMG是全球娱乐和体育产业的领导者,其擅长体育经济和商业演出的举办,IMG拥有丰富的体育赛事代理资源和体育赛事版权。收购后,将开拓美国市场。

盈利模式:UFC主要的收入来源于付费电视系统PPV、现场比赛的票房收入,及游戏、真人秀、格斗装备的周边产业收入。据中国官网,UFC组织每年通过电缆和卫星供应商提供12到14种次计费的直播。衍生品包括游戏、服装、护具、电影等多个产业领域。

(二)IP赛事

1、武林风:由河南卫视与2004年推出,以武术搏击比赛为主题,赛事发展十余年,通过电视的平台始终保持我国一线赛事的地位。《武林风》依靠自身平台优势,通过娱乐化包装手段将参赛选手打造成功夫明星,并组织其到二三线城市进行巡回比赛,获得门票和赞助。

盈利模式:《武林风》凭借自己的平台优势,将搏击与娱乐高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外场赛产业链。通过百姓擂台发现潜力拳手,电视台发挥自己擅长的包装技巧将其打造成功夫明星,并组织明星拳手走进二三线城市进行巡回表演,切准了这些地区娱乐享受供不应求的脉搏。仅仅2013年9月的16天内,《武林风》就在全国范围内连办7场赛事。

2、昆仑决:在2014年登陆青海卫视,依托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平台,首年就以17场巡回赛、百万级冠军奖励及“KO积分奖励制度”接连刷新中国搏击的历史。在2015年,昆仑决又移师江苏卫视。除了在传统的电视播出,昆仑决还与爱奇艺以及YY直播达成协议,在线上播放相关内容。

盈利模式:昆仑决摆脱了门票+赞助商的传统模式,以打造完整武术搏击产业链为目标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以赛事为依托,实现资源整合。昆仑决下一步将依托赛事品牌建立一个影视、移动互联、游戏、电子商务以及搏击文化产业园完整产业链。因此,除了格斗商城之外,昆仑决还计划做格斗游戏与格斗教育。

融资方面:昆仑决2016年3月完成的B轮融资的投资方名单中,洪泰基金、IDG资本、梁伯韬、动域资本、真格基金、俞敏洪等赫然在列。B轮超2亿美元的融资,估值3.5亿美元。

(三)国内赛事运营

1、盛力世家:是一家体育管理和营销公司,业务包括体育娱乐资讯、运动员经纪、赛事管理体育公关宣传等。

公司也是邹市明在内的多名搏击选手的经纪公司。而且在2015年9月携手拳击推广公司TOPRANK和WBO亚太区共同打造了一款拳击赛事——拳力联盟。作为一个系统性、常规性的赛事,赛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国的初级职业拳手,给他们积累战绩和经验的机会。

融资:2016年1月21日,获得由华人文化产业基金1亿美元的A轮融资。

2、阿里体育:布局拳击赛事

(1)在2016年1月,阿里体育与国际拳击联合会签署了为期2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内容包括推进拳击运动的职业化发展,对国际拳联现有三大体系的赛事进行升级等。

(2)2016年5月21日,阿里体育与健康猫以及李连杰共同宣布开启“精武门”综合格斗职业联赛。精武门致力于成为一项顶级MMA综合格斗赛事,面向全球招募选手,第一站比赛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打。

(3)2016年7月25日,阿里体育宣布与国际拳击联合会共同推广运营拳击运动和比赛,并成立全球合资公司(投资约合33.82亿人民币)。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专注于国际拳联拥有的IP独家赛事运营、商业开发权和运营资金的管理以及包括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大规模平台会员服务、电商衍生品销售业务等。

国际拳联成立于1946年,由197个国家/地区协会构成,是国际奥委会唯一指定管理拳击赛事的官方组织。国际拳联旗下拥有A0B(世界拳击公开赛)、APB(世界个人职业拳击联赛)、WSB(世界俱乐部职业拳击联赛)三大赛事体系。

全球合资公司运营模式:国际拳联负责制定规则,裁判赛事的相关事宜;阿里体育主要负责具体的运营如商业开发、媒体传播、市场开发的媒体权益、衍生市场等。

3、博克森:

搏击赛事运营方博克森挂牌新三板,估值超过7亿元。

主要盈利支撑:

(1)权利清晰、数量庞大(1000小时以上)的搏击类体育赛事版权节目内容资源

(2)排他性、独家运营的《世界搏击》全媒体播出专区平台媒体资源。

2015 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主营体育赛事节目(格斗)集成发行及赛事播出平台管理服务,2015 年实现营收近5000 万元,同比增长近480%,净利润达到2500 万元,同增850%。公司专注体育搏击产业14 年,是中国八大品牌搏击赛事创始者,拥有海量搏击赛事版权,以及11 项搏击品牌赛事运营权。未来将以体育赛事为核心,强化内容研发、原创造血能力,辐射延展体育娱乐与体育影视创作,构建立体多维的节目产品线。1

五、行业基本情况

1、市场规模情况

1)美国拳击与搏击运动参与度高,商业价值大。

在美国,拳击和搏击运动已成为观众最为喜爱的体育赛事之一。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在博彩业与付费电视的推动下,拳击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近20 年内,以UFC 为代表的综合格斗赛事以及娱乐化的WWE赛事也带动了搏击产业的繁荣。在美国,有19%的观众喜爱拳击,而10.8%的观众喜爱搏击运动。拳击方面,美国拳击参与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2012 年已经突破600 万,是2006 年的3 倍。2015 年梅威瑟与帕奎奥的拳王对决成为了拳击史上的巅峰,商业价值达6 亿美金。搏击方面,综合格斗赛事的代表UFC(终极格斗冠军赛)赛事总收入高达6 亿美元,目前估值已超过40 亿美金。娱乐化的WWE(世界摔跤娱乐大赛)电视观众已超过3600 万人,收入达到6.58 亿美元。

2)目前国内拳迷人数超过8000万,体育爱好人数2.38亿人(33.36%)。目前国内涌现出《昆仑决》、《武林风》、《英雄传说》、《英雄榜》、《拳星时代》一批出色的自主赛事IP。体育赛事+娱乐综艺的模式成为赛事发展方向。

3)2015年我国拥有15000所武术学校,1000万武术在校学生,6000-8000万习武者,约3亿搏击及武术运动爱好者,经常关注武术赛事的电视观众占全国人口的19.9%。依据阿里云数据,数量庞大的体育爱好者与武术健身人群,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拳击与搏击运动的关注者甚至参与者。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职业/半职业搏击俱乐部共计1333家,平均各省34家,其中华东地区最多,西北地区最少,俱乐部分布呈现由西东向中部地区集中发展的趋势,一线城市、沿海城市、武术渊源深远的城市,成为俱乐部建立的首选地区。2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2017年,国内各赛事共有2192位拳手进行了3046场对阵,其中国外拳手1214人,中国拳手978人。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国内各项赛事邀请海外选手中,多以亚洲、欧洲国家为主,其中来自俄罗斯、泰国、日本的拳手位列前三。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2017全年,武林风邀请国外选手203人参赛,其中泰国选手34人;武林笼中对邀请181人,其中俄罗斯选手53人;昆仑决自由搏击邀请173人,其中泰国选手21人。国内拳手参与国外赛事高峰为国内赛事淡季期,MMA选手远多于自由搏击。国内拳手参与国外赛事最多的为ONE冠军赛。国内比赛拳手国籍占比上,国外拳手占比更多,俄泰日位列前三。国内赛事邀请国外拳手偏好上,武林风、昆仑决、峨眉传奇偏爱泰国选手。

2、国内搏击行业发展优势与困境3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有几个投资困境:中国体育产业基础性设施薄弱和产业链整体初级;国外成熟品牌部分进入中国,占据一定市场(英超、NBA),中国品牌后来居上并不容易,要走国际化路线更难;足球、篮球等传统项目投入大、周期长,投资门槛较高。但,搏击是个例外。

搏击是个人运动,对基础设施依赖低,在武侠小说和功夫电影影响下有巨大的群众基础,与国际的差距也较小,一代优秀拳手的成长只需要4-5年时间。国际品牌还未能立足中国市场,这是一块适合中国体育品牌成长的处女地。国际上梅威瑟动则上亿美元的“约架”,UFC十多年间2000倍的增长,这是一个全球性同步增长的运动。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曾解释:“中国很多项目都是从国外复制过来的,如果只是模仿,那就只能以爬行的速度发展。但武术在中国有千年文化和历史,搏击作为一个不同国家的搏击交流平台,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国际化特征,是最可能被国际接受的中国原创体育品牌。”

(一)优势

1、手快有,手慢无。IDG高层曾给出一套投资判断逻辑:“首先要看赛道,先不考虑具体公司,这个赛道认为你有长期的发展价值,那么头部公司也就是行业前三位都有投资价值。接下来再考虑细节。”搏击很明显是个好赛道,而对于发展初期的搏击产业来说,头部品牌还远未成熟,新品牌以“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心态不断涌入赛场,资本雄厚的品牌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培育着市场。以历史来论,现在充其量也就是春秋阶段,离一统天下还尚早。

在早期,占据赛道,布局产业链,比赚钱更重要。投资圈的共识是:“增长比挣钱重要,增长的速度比增长本身更重要。”只有早期进入,才可能实现快速增长。等你看清了盈利模式,那时机会也就都是别人的了。先发优势不可代替,增长的空间和速度——这才是资本想要的金矿。

2、搏击的娱乐本质和群众基础。在中国的武侠和功夫文化影响下,搏击与其说本质是体育属性,更不如说是娱乐属性。打洋人和手撕鬼子一样,是大众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由此也不难理解有着“武僧”人设的一龙在争议中成为最火的搏击明星,风头远胜国字号金牌运动员。

在收视上,搏击的高收视率也被一再证明。不仅22-24点晚间档,多档搏击赛事多次进入全国卫视前五,在黄金档搏击也极具竞争力。拳星时代在央视5套周五19:30-21:30的时段创下0.71的收视记录,远超过中超和NBA 的收视率,证明了搏击绝非小众运动,而是有着巨大的群众基础。

基于群众基础和娱乐属性,未来搏击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超越体育领域,更偏泛娱乐化,搏击的这种跨界属性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二)困境

1、居高不下的成本和杯水车薪的收入。在资本助力下,各大赛事为打造IP力求高质量的现场呈现:灯光舞美的费用动辄40-50万;明星拳手成本也在水涨船高,上百万一期的拳手成本颇为常见;还有国际交通、录制团队等费用,一场中级赛事的成本在200万以上,而顶级赛事的成本号称千万级,实则达到500万-700万以上的也并不罕见。相对瀑布般高额的支出,在收入方面就如同潺潺小溪。“烧钱砸IP”——这是很多赛事运营者的共识。

2、我国搏击赛事盈利模式单一,盈利模式还在摸索阶段。与国外赛事版权、门票、赞助和衍生品四个盈利来源相比,我国的搏击产业目前主要通过门票和赞助进行变现。“勇士的荣耀”系列赛CEO郭晨冬曾坦言“勇士的荣耀”系列赛属于微亏损状态。虽然没有详细的收入和支出报表支撑,但“亏”字已经坐实。同时郭晨东也公开表示能很快实现盈利,现已规划了九种盈利模式:包括赛事、培训、版权、会员、广告、衍生品、搏击进商务写字楼,并强调“付费观看是大趋势”。估值最高的昆仑决同样在摸索盈利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下俱乐部联盟,通过B/C级赛进行品牌下沉,对接大众市场,同时和地产、旅游度假酒店合作,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3、国内格斗行业成熟的运动员较少。美国整个拳击格斗行业市场成熟,拳击明星较多,且收入高。拳击相关产业在美国体育产业中一直位居前三甲。国内格斗行业成熟的运动员较少。

六、赛事社会价值

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016年,国家发改委在体育领域确定冰雪、搏击和群众体育项目三类进行大额财政补贴。搏击正式进入主流体育产业。搏击赛事带动了群众健身活动的广泛发展,而俱乐部增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群众赛事方面,武林风赛事让更多热爱搏击的群众逐步登上舞台;昆仑决在线下举办了昆仑决进高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搏击文化,其次举办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指导,最后举办高校间的比赛,使赛事进行有利的推广和产生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昆仑决举办的城市英雄赛面向社会大众,覆盖人群广、门槛低、参与度高,引来众多参赛者。英雄赛吸引报名拳手1600名,在全国举办了1130多场赛事,累积覆盖8万人次,网上直播点击量突破百万,带动群众搏击业的蓬勃发展。

除了昆仑决、K-1、武林风、真武魂CKF中国风功夫争霸赛等著名赛事,还有各种其他武术搏击赛事蓬勃发展。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吸引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五万多名参赛选手,受到世界各国武术界朋友们的重视和欢迎,推动了群众健身体育发展。

随着搏击赛事的广泛开展,也带动了大众的搏击热情。比如武林风赛事推动大东翔搏击俱乐部建立。大东翔是国内第一个给职业运动员设置升降级制度,并按照级别支付劳务费的俱乐部;在业余俱乐部方面,真武魂为基础薄弱的群众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带动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其次在健康文明生活方面, "真武魂”运营筹备020体育健康系列产品,提升群众健康生活;昆仑决联合蒙牛集团推出全球首款智能私教塑性牛奶-M-PLUS,借助智能硬件设备和顶级健身私教及高品质牛奶,实现体质监测,实现运动私教和营养。“三位一体”有机整合,打造群众的健康生活。赛事社会价值方面,随着搏击赛事逐步推广带动群众活动越来越广泛,带动赛事社会价值高升。

七、赛事发展趋势

(一)中国搏击赛事推动了体育赛事公司快速发展。博克森体育文化发展公司是中国搏击赛事的先行者,是一个集体育竞赛表演、赛事推广、媒体运营及搏击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大型体育产业集团。作为领先者的博克森,在巴黎举办"我就是拳王”,实现了中国原创搏击赛事IP在国际输出“0”的突破;首创在中国互联网电视推出24小时播出,"赛事+整点搏击资讯”的轮播频道;博克森与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咨询等系统化合作,逐步建立一个可叁照、可推广、可衍生的博克森体育生态圈样板务实核心资源与动力。通过博克森这个典型,可以看出中国搏击赛事快速发展时期,专业做搏击赛事综合型发展的公司也在与其蓬勃发展。

(二)国家鼓励搏击项目发展,搏击运动正式进入主流体育产业。这是搏击赛事价值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国内搏击赛事选手逐步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地高手一较高下,大幅度提高自身实力,增加了赛事观赏性;越来越多的群众逐步走进健身房,关注搏击与肌肉,观看格斗比赛;搏击俱乐部增加、搏击格斗主题电影增多,预示着未来中国搏击赛事价值会越来越高。

(三)细分定制型产品涌现。“纯烧钱砸品牌造IP”已望尽天涯路,在互联网广告传播模式的冲击下,传统的“现场植入+电视播出”的招商模式因曝光频率低、商业转化率难以评估,越来越举步维艰。为给赞助商带来更多实际价值,提升赞助附加值,搏击赛事在类型上进一步细分,出现更多专题定制产品,除了“搏击+旅游”,“搏击+地产”外,还有可能出现“搏击+游戏电影”,“搏击+快消品营销”,“搏击+直播选秀”等更多细分类型产品。

抛开产业链布局的未来蓝图,当前体育产业现金流集中在培训、健身、旅游地产等重点优势项目,搏击品牌向这些线下业务渗透,可能会成为未来“盈利驱动”下的大概率趋势,但能否执行到位,是否会真正实现盈利,又是另一个考验。

(四)传播中心从电视转向互联网。2017年中国活跃移动设备(手机、iPad等)总数达10.85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3.9小时,在用户规模、使用时长上,已远超电视,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平台。受移动互联冲击,电视打开率进一步下降,2017年上半年省级卫视前20位排名中,17家收视同比下滑,有的下滑比例甚至超过40%。当前电视播出对于赛事来说依旧是一项不小的成本,未来随着电视传播力下降,互联网将成为搏击内容的主要传播平台。与此同时,搏击要完成平台跨越转型,对内容形式和生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搏击内容产品化与社群化。搏击属于娱乐内容,本质是“求新求变”。当前要想争夺用户时间,搏击面对的是《绝地求生》《旅行青蛙》这样的游戏爆款,《我是歌手》这样的综艺秀,以及各种短视频达人的“围剿”。2017年中国短视频APP用户4.1亿,较年初增116.5%,单次视频观看从4.3分钟减少到3.9分钟,进一步碎片化。但受手机社交需求、流量、电池影响,将3小时比赛直接转移到手机端,存在传播瓶颈,必须重构“传播内容”,将内容产品化与社群化。2018年从专栏、漫画、短视频、音频、MV、脱口秀,内容产品生态进一步丰富。新颖的碎片化内容符合传播趋势,不但可以增强品牌影响力,更能触达年轻用户群,加深品牌和用户的连接,通过“粉丝管理、社交矩阵、社群沉淀”,最终建立粉丝社群,真正实现从电视平台到互联网生态的转变。

(六)“跨界吸睛”不如“玩法驱动”。2017年,跨界的“金钱之战”热闹无比,可UFC依旧为PPV数据下滑而头疼不已。用户喜欢看反常、新鲜,跨界没法持续和重复。从小众嘻哈文化的爆发,到当前火爆的“撒币直播问答”,都是“玩法驱动”。一直以来,由于规则类似,拳手串场,搏击赛事同质化成为品牌噩梦。用罗振宇的话来说,现在“大象不仅要跳舞还要跳街舞”,搏击赛事能否跳出更多新的舞步?2017年,杨建平将“职业摔角秀”与赛事融合,“玩”出2亿次以上传播;精武门综合格斗职业联赛用“无兄弟不搏击”的思路,“玩”出“MMA版中超”新模式。2018年,围绕“悬念性、新奇感、参与度”,中国搏击赛事的玩法必将继续迭代升级。

(七)“合纵连横”成竞争新常态。相比2年前资本市场的热火朝天,如今体育投资领域“北风呼号”。2016年体育产业融资199亿元,2017年遭遇“腰斩”,总融资额仅为90亿元。进来的资金少了,不能“开源”只有“节流”,2017年下半年比赛场次下降16%。除了降低比赛频率外,节流的另一个方向是合作“抱团取暖”。通过团队合作,资产共享,不仅能降低比赛的成本,同时也能以“合纵连横”的方式获得竞争优势。此前中方和国外品牌合作屡见不鲜,预计未来中国搏击品牌在执行团队、办赛场地、平台资源、商务开发之间的合作,也将越来越常见。

(八)职业规划成“造星”根本。一龙脱下黄色长裤,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邹市明发出“有中国人不想让我赢中日比赛”,换来的是满屏嘘声,通过“武侠演绎、民族主义”来炒作造星的时代已经过去。

随着胜负信息透明化,搏击发展趋势是配对更加严谨,体育属性更强,从训练、备战到比赛,对拳手的职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炒作已经失去了造星功能,职业规划师可能将成为“新新作”。帮拳手做职业规划,寻找适合的配对对手,用专业的方式协助拳手成长,才是未来中国搏击造星的根本。

4

1、 骆奕盛 胡婧 ,搏击行业研究, 科华资本

2、 搏击周评,1333家俱乐部如何分布,1214名外籍选手流向何处|白皮书

3、浅水君 搏击周评,一文看透当下中国搏击行业疯狂的“资本白刃战”!

4、沈诚 搏击周评,2018年搏击机会点在哪里?十大行业趋势预测

本文节选自体育BANK和新浪体育联合推出的《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之《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的部分内容,后续将陆续推出系列赛事价值类文章,敬请关注。购买报告请联系:13811816713(微信同号)。

媒体合作/广告投放/论坛/发布会媒体服务请联系:15110171297/[email protected]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中国搏击赛事价值分析|节选自《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