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2018年10月31日,吉林日報在吉林好人脫貧攻堅先鋒板塊刊發了《情繫扶貧 愛滿山村——記安圖縣明月鎮龍泉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平堂

》一文,引起了許多基層扶貧工作者的關注。龍泉村貧困戶趙淑娥的一句話“我真的希望他別回北京了,就留在我們村吧。”正是龍泉村真實的寫照。當然,說起龍泉村,還應該從它說起...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特殊的地理位置

龍泉村位於明月鎮西10公里處,村內有戶籍人口74戶21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戶57人,常住人口142人,其餘大多在安圖縣縣城打工。村內耕地面積60公頃,其中水田5公頃,旱田55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3公頃,農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村口

採取開發式、“造血”式扶貧方式,幫扶貧困戶發展致富項目

龍泉村注重發展棚膜經濟,建設了鋼架大棚,由村委會組織村民積極學習龍林、福林、光興村的種植技術,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和山野菜種植產業,帶動了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利用發展生產脫貧。龍泉村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晝夜溫差大。諺語云“眼看穩頭美,刀切不流水,入口勝蜜糖,滿口清香味”正是對龍泉村瓜果蔬菜的真實寫照。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葡萄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蘋果

2018年,由陽光保險集團、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近200萬元共同建設了龍泉村煎餅廠。煎餅廠建築面積610平方米,目前已全面投產。初步估算,煎餅廠全面投產後,年產煎餅55萬多斤,至少容納20名村民就業,直接帶動十幾戶貧困戶脫貧。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捐贈儀式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煎餅廠

要致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到農民的心中

2017年龍泉村實施路燈建設項目,建設太陽能路燈46盞,新建水泥道路全長1214米,均已完工。

2018年,龍泉村實施山洪溝治理工程,建設治理溝道、涵洞式農道橋、擋土牆,同時開展辦公場所建設及附屬設施項目、邊溝建設項目。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山洪溝治理項目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新村部

以前的龍泉跟現在的龍泉:脫貧致富不再等靠要了;村裡有了路燈,點亮了山村漆黑的夜晚,照進了村民的心裡;家家戶戶的小院和村道收拾得乾乾淨淨,一個寧靜和美的小山村呈現在世人面前;煎餅廠馬上要投產了,脫貧致富指日可待;依託明月水庫,利用村裡的古樹和古井,打造旅遊度假休閒山村,經過反覆論證的遠景規劃,讓村民們對未來充滿憧憬……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古樹

促使貧困戶轉變思想,“要我脫貧”變“我要脫貧”

過去的龍泉村,有很多人都爭當貧困戶,沒有當上貧困戶,就感覺沒面子,心裡也不平衡。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不正之風,王平堂來到村裡,首先做的就是扭轉村民的思想觀念。現如今,正確的榮辱觀,讓攀比、哭窮之風成為過去,“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理念,已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王平堂樹立了8名勤勞致富方面的典型,進行了表彰獎勵。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榮獲“安圖縣脫貧攻堅先進村”

龍泉村通過產業項目帶動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全村群眾收入大幅度提高,生產生活困難得到有效解決;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全村整體風貌發生根本性改變,全面提升了村民生活基礎條件,為進一步脫貧奔小康提供了保障。

脫貧之路|一個貧困村,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龍泉村部外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