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避免,「誰是貧困戶竟然靠抓鬮」!

“水坡鎮橫堤村村幹部在確定貧困戶時竟採取抓鬮,這種看似公平實則傷害群眾利益的做法要堅決糾正……”近日,在河南省尉氏縣紀委監委召開的整治不擔當不作為問題專題會上,該縣紀委監委負責人通報了近期查處的扶貧領域不擔當、亂作為的典型案例。

如何去避免,“誰是貧困戶竟然靠抓鬮”!

小編認為,未避免出現上面問題再次重現,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該明確貧困戶建檔立卡的標準和程序,貧困戶的標準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整戶識別。

第二、全方面再核實貧困戶識別流程。

(1)農戶申請。

(2)組織入戶信採集。

(3)民主評議以及村級公示。

(4)數據比對。

(5)鄉鎮政府審核及鄉鎮公示。

(6)縣扶貧辦複核及公告。

第三、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環節十分重要。

“回頭看”應該看什麼?有6個環節。一看對象識別準不準,二看脫貧需求清不清,三看幫扶機制實不實,四看資金使用準不準,五看指標數據全不全,六看脫貧成效真不真。

如何去避免,“誰是貧困戶竟然靠抓鬮”!

“回頭看”應該如何看?

一進:工作隊員入戶與戶主及其他家庭成員進行交流,瞭解家庭、生活質量、子女讀書、家庭成員健康等情況。

二看:看住房、家電、農機、交通工具、水電路等設施,看耕地、林地、種養等狀況。

三算:算農戶收入、支出、債務等情況。

四比:與本村(屯)農戶比住房、比收入、比資產、比外出務工等情況。

五議:議評主要有是否合理,是否漏戶,是否弄虛作假,是否拆戶、分戶、空掛戶,家庭人口是否真實等情況。

最後、知曉貧困人口脫貧標準和程序是什麼。

標準:貧困人口脫貧以戶為單位,按照“七有”標準執行,全部為否決項指標。“七有”,即有穩定的增收渠道和收入來源(年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有義務教育保障、有基本醫療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飲水、有最低生活保障、有基本養老保險保障。

程序:(1)民主評議。(2)入戶核查。(3)貧困戶確認。(4)村內公示。(5)鄉(鎮)核查。(6)縣(市)核驗。(7)公告退出。(8)簽字確認。(9)備案銷號。

如何去避免,“誰是貧困戶竟然靠抓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