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辦酒席,爲什麼不去飯店,而是選擇在自家擺?

蹲在牆角買回憶


作為農村別墅設計師,這個問題住宅公園來回答一下~

熟悉住宅公園的朋友都知道,我們每天都會有一套曬房案例,最近正好有位來自河南的農村小夥來曬房,90後的小朱和城市姑娘小吉新婚大喜!而且還建了棟新房,真是喜上加喜!

大家看看照片,是不是郎才女貌?

這是建好的新房,3層樓房帶簡單裝修總造價45萬。

材料清單:鋼筋12噸,26 000元;預製板24 000元;大沙4 500元;石子2 600元;石子4 500元;河沙3 000元;紅磚12萬匹,單價3毛5;水泥60噸,15 000元。

羅馬柱八根,一根工本費800元;瓦5 000元;地板、外牆磚、樓梯磚32 000元;開線槽、走線、燈一共26 000元;門 2 4000元;窗26 000元;樓梯實木扶手5 000元;羅馬柱噴漆2 500元。

人工:88 000元。

家人朋友們一起合照留念。

婚房也太漂亮了吧~

這是準備好的紅包?

接下來就是最最期待的酒席環節~吃過農村酒席的朋友都知道,那味道叫一個美!

高能預警,沒吃飯的朋友趕緊關掉手機~

醃製的魚。

香氣撲鼻的烤雞。

中間那盤是什麼?有朋友認識嗎?

哇!豬肘,(¯﹃¯)

扣肉……來人吶,本編已經站不住了~

都是大魚大肉,可真夠實在!有朋友說這樣的酒席在河南農村也就3、400一桌,這在酒店可能要兩個3、400了。

新鮮出鍋,看著就香呀!

才上菜,就空盤了!

嗯~真香!

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不過農村自己辦酒席實在辛苦,結束之後也要做頓好飯犒勞下家人!

看完了小朱結婚的案例,你知道農村人為什麼喜歡在自己家裡辦酒席了嗎?主要還是熱鬧、實在!大家覺得呢?在你們那辦一頓這樣的酒席要多少錢?


住宅公園


今年五一,小表弟結婚,我接到請柬,酒席的地點某個鄉某個鎮。


想想好幾年沒有去童年玩耍過的地方了,欣然前往,一路聞著梔子花的清香來到山清水秀的鄉村。


看到表弟家建成了別墅式的房子,屋前是一個寬敞的庭院,庭院裡擺滿了桌椅板凳,桌子上放滿了花生、瓜子,蘋果,喜糖等。


來自各地的親友有的打著牌,有的玩著手推麻將,有的喝著茶,吃著糖果,大家道過喜,聊著家常,說說笑笑,好不熱鬧!


我拉過收賀禮的大表哥攀談起來,現在家裡經濟條件這麼好了,為什麼還在家裡擺酒席?去城裡擺上幾桌多省事啊!


大表哥向我講起了農村人在村裡辦酒席的理由:


一、收穫親情友情


辦酒席本來就是親朋好友聚一聚,大家久別重逢的敘敘舊,聯絡聯絡感情。


說說分別以後各自的生活狀況,以便日後互相有個照應,或者是解決現在必須要解決的一些事情。



這樣既解決了必須解決的問題,又拉近了親友之間的心理距離收穫了親情友情,大家其樂融融的在一起,盡情享受美好感情帶來的快樂。


如若到了城裡去辦酒席的話,只有幾個小時的相聚,大家就要分道揚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有些想解決的問題,可能還難以完成。


甚至互相之間增進感情的貼心話都沒時間說。所以在村裡辦酒席比在城裡辦酒席對於增進親情友情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二、遵守當地習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喝什麼地方的水,就遵守什麼地方的風俗,大家都是在村裡辦酒席。


倘若咱一家移風易俗去城裡辦酒席,別人會覺得你家與眾不同,難免說三道四,迎來異樣的眼光。


說我們擺闊綽,做了城裡人了,村風民俗都不用遵守了,甚至當做異類,不如隨鄉入俗,遵守當地的民風民俗,和村裡人同呼吸,共命運,和諧相處。


三、為了熱鬧喜慶


在村裡辦喜宴酒席,大家都圖個熱鬧喜慶,一家辦酒席全村都參加,整個村子都籠罩在喜氣洋洋的氛圍當中。



辦一次酒席全村的人就如同一家人,做事情的都是村裡的人,從附近的人家借來桌椅板凳,碗筷瓢盆,擺上個幾十桌,近處的村裡人吃上一天,遠道而來的親戚吃上兩三天飯,喝上兩三天小酒,大家分享著喜宴帶來的愉悅。


四、杜絕浪費行為


其實農村人都是注重勤儉持家。在村裡辦酒席成本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因為知道自己家要辦酒席,肯定這一年就會養好一頭豬,雞和鴨和魚都是自己家養的;


不但能夠知道土豬土雞土鴨的肉,辦酒席時只要買一些蔬菜而已,吃上三天的酒席和城裡只吃一兩餐花費的錢還要少。


為了杜絕浪費行為,農村人都選擇在自家辦酒席。


五、飯菜合大夥胃口


說實在的,到城裡辦酒席除了環境優雅一點,錢花得多點,包裝的好一點,城裡的大廚師的飯菜口味真不敢恭維,有時點一兩桌菜還說得過去;



如果是包桌的話,大鍋炒的菜不是太生就是熬得太久,真的不合我們農村人的胃口,用農村人的話來說就是燒錢。


農村人辦酒席,請的是當地大家公認的有名的廚師,十里八鄉都是請TA去做飯菜,因此TA也知道村裡人的口味,所以飯菜應該合大多數人的胃口。


六、為了方便客人


農村人辦酒席,大多數來的都是村裡的人,離自己家很近,客人來往,是非常方便的,吃喜酒還可以回去做自己家裡的家務,一舉兩得。


再加上村中又沒那麼大的飯店,如果要去城裡飯店吃,還得包車去,浪費錢財不說,還很不方便;


再說了大多數村裡人來喝酒就得要打個牌,打個麻將,有時還唱個曲,湖南人唱個花鼓戲,江西人唱個採茶戲,到了城裡哪有這麼方便?


我心悅誠服的點了點頭,農村人辦酒席確實應該入鄉隨俗,既喜慶熱鬧,又節約開支;既吃得合胃口,又方便來往,最重的是增進了親情友情,真是一舉多得!


幸生


農村人辦酒席最講究的是熱鬧,人越多就越紅火,越高興。農村有一些廚師專門做酒席宴,他們炒的一手好菜,特別地道,想起就流口水。


那麼農村人為何喜歡在自己啊擺酒席,而不願去飯店呢?

1.節約成本。我們都知道在農村大家都是比較節儉的,能省則省,到飯點去擺酒席,成本肯定要比自己家擺高很多。在農村做一桌酒宴成本3,4百,到飯店可能就得上千了,所以沒必要浪費錢。

2.為了被邀參加酒席的親戚朋友方便。

農村人的親戚朋友關係一般也都是農村人,而且離的比較近,在自己家擺酒席,方便他們赴宴,省得往城裡跑麻煩,特別是離縣城遠的,那就更麻煩了

3.方便親戚朋友娛樂。農村人辦酒席那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吃個飯那麼簡單,在一個難得的團結在一起的日子裡,大家都喜歡放聲大笑,聊各種東西,坐在一起打牌娛樂消遣,那麼在自己啊辦就很方便大家一起娛樂。

4.酒宴飯菜地道合口味。在我們農村有一幫廚子是專給擺宴席的人家做酒宴菜的,他們的手藝都是幾十年的老味道,只有在農村擺酒宴的時候才能吃到那種味道,這個在飯店是吃不到的。他們做的菜最符合大家的口味,容易瞞住客人的口味。


5.農村空間大,能容下很多客人。農村一擺酒席,那客人一般都很多,大家在等待入席之前都要有地方坐和聊天的,農村人房子一般都有院子,而去房間多。而去飯店大家只能坐在桌子旁邊等飯菜上桌,大眼瞪小眼,多尷尬。

所以說農村人還是習慣在自己啊擺酒席,既方便別人,又方便自己,還能省錢,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少三番,喜歡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謝謝大家。


少三番


農村人辦酒席一般都在自己家裡辦。不去飯店,在家裡方便省錢。

農村人結婚酒席的桌數不等,要看你的人緣和親戚多少來定。白事也是如此。

我是河北邯鄲人,我們這裡結婚一般需要二十到五六十桌左右。一桌14個菜,九個涼菜五個熱菜。九個涼菜有,牛肉、豬耳朵、雞胗、香腸、小酥魚、花生米、鵪鶉蛋、藕、水果罐頭等。大多如此,當然也有不同的,不過大同小異。熱菜有鯉魚、肘子、燒雞、排骨、在配個新鮮蔬菜。也有不一樣的,還有扣肉、罈子肉、肥腸、蔬菜炒個肉拔絲一類的等。

辦酒席前事主都要提前給做菜的師傅打招呼,提前預訂。因結婚這天選的都是吉日,村大人多結婚的說不好有幾家。所以提前給廚師說好。這樣就不會在答應別人了。快到日子前幾天,還要把師傅們召集到家,弄幾個菜上幾瓶酒師傅安排一下去城裡買菜和所用的調料。買回來了都要提前加工好。客人來了就可以上菜了,一般事主都把日子定好的。這樣算下來一桌在二百左右(元錢)。要在飯店這一桌得四百八十八,五百八十八等,甚至更多。也都是這些菜,在飯店量要小的多。菸酒糖茶瓜子都是和大超市按批發價買的,這又省去了飯店裡的差價。這樣看還是在家好!



在自家擺酒席方便了許多。客人都是自己開車來的。要是結果這天都是男方派車去接女方。事主早就把餐桌安排好了。客人一到有人把茶水、瓜子、喜糖、香菸涼菜酒都上去了。寒暄落座,酒過三巡熱菜也隨著都端了上桌。在這時主人都要每桌敬酒打招呼,聊上幾句以盡事主之誼。現在人們都覺悟很高,很少有人喝醉。在說都開著車多有不便。都不過量飲酒,酒喝完了就要上農村特有的大鍋菜,上大鍋菜前客人有幾個代表拿上兩包煙提上兩瓶酒要感謝廚師們辛苦了,菜做的不錯這也是一種習俗。大鍋菜

是我們這裡的特色,滾燙爛熟,味鮮湯美。城裡很難吃到的。在炒兩小菜饅頭一上。客人酒足飯飽也就回家了。

白事就沒有這麼喜慶了。做菜的過程也是如此。白事桌數相對要少一些。這要看事主的能力了,當官有本事的人就多了。平民百姓沒有幾桌。


鴻運良好


農村人辦酒席,為什麼不去飯店,而是選擇在自家擺?

2月3日,正好在家裡辦了酒席,喬遷之喜酒席。昕瑞生態生態想都沒想過去酒店飯店辦酒席,堅決地選擇了在家辦酒席。為什麼會選擇在自家辦酒席,而不去飯店酒店?

1、農村酒席對席次安排非常重視

在昕瑞生態當地是母舅老表坐上席。爺爺奶奶的孃家人為老母舅,母親的孃家人為老母舅,老婆的孃家人為新母舅。這些母舅老表是要坐上席的,而且母舅老表男賓客和母舅老表的女賓客是分開坐。男母舅老表在主廳有一二三四席,女母舅在偏廳也有一二三四席,男女分開坐。其他賓客和座位無主次之分。母舅老表的席次沒有安排好是不能開席的。這些席次安排在酒店飯店比較難體現母舅老表的地位,在自家辦酒席這也是尊重當地的鄉規習俗的。


2、在自家辦酒席更喜慶熱鬧,在酒店辦酒席更像是親友的聚餐。

農村辦酒席就是為了喜慶熱鬧,更尊重傳統習俗,傳承傳統文化習俗。在酒店辦酒席更像是親友的聚餐,而且還要付錢(親戚朋友送的禮金),沒有在自家辦酒席的那種氣氛。

3、自家辦酒席費用相對低些

在家辦酒席是相對酒店飯店辦酒席是比較節約費用。以昕瑞生態當地來說,20桌賓客來說,在家辦酒席要6000左右成本開支,在自家辦酒席,需要500元每桌要差不多一萬塊開支。酒店比農村各部分費用少,同樣的人數,農村酒席20桌160人,在酒店飯店雖然只要16桌,但在酒店辦酒席也要16桌,160個人的酒席在農村辦理要8000塊左右,而在農村辦酒席大概要一萬塊,多了兩三千塊錢。

4、農村自家酒席都是當地的民間大廚,更符合當地親朋好友的胃口。

昕瑞生態昨天辦的喬遷酒席就是請的當地的名廚,老婆娘家的叔叔。他在當地的名氣很大,附近很多人在家辦酒席都是請他做大廚,做當地的特色菜。民間大廚和酒店飯店的廚師做菜方法相差比較大,民間廚師做的菜更符合當地親友的胃口。

當然也有些人在酒店飯店擺酒席的,但更多的人選擇在家裡辦酒席。


昕瑞生態


農村人辦酒席不去飯店而是選擇自家擺宴。我認為有其自己的說法。
1:節儉,實惠。農民朋友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才息。掙錢不易權要節儉。去飯店不僅要被飯店掙去一筆,且沒有在自家實惠。

2:吃得放心飯店的菜品千篇一律,且各種調料油品,食物的新鮮度以及食品的各種添加劑也是屢見報端,難免讓人放心。還是在自家擺安,心中有譜,也吃得放心。
3:
口味純真。農家宴,選材純真。一般都是自家油品,以及自家菜園的菜居多。和自家家禽,或農村本地的河產品,魚蝦螃蟹等。這些原生態的食物更香,更讓人回味。 農家宴在農村已成為一種風尚。它不僅是農村的飲食文化,更是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一道美麗風景。讓我們去包容它;鼓勵它;併為它點贊!


風中的回憶823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file_sign": "2ae49f29a78afda29df3968f81cdb1fa\

梁哥視頻


在農村許多人家辦酒席,不去飯店,而是在家裡辦,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省錢。在家裡辦酒席,比飯店辦酒席,能省一多半錢。比如說在酒店裡一桌酒席要三百元錢,如果在家裡辦,自己採購雞鴨魚肉菜,自己請廚師做,連一條龍服務費在內,每桌只要一百五十元。所以,才家裡辦划算。

第二點熱鬧。家裡有紅白喜事,如果在酒店辦,人們都去了酒店,家裡冷靜靜的,一點也不熱鬧,一點也不象有喜事的樣子。所以,許多人為了圖個喜慶,圖個熱鬧,圖個吉利,就在家裡辦。

第三點,有些事不能在酒店辦。只能在家裡辦。在農村許多家裡有了事,比如結婚的大事,就不能在酒店辦。婚禮其中一項是拜祖,就是給祖先敬禮,祖先牌位,像片都在上房裡,在酒店那裡拜,再一白事要在家裡,因為有許多風俗,許多禮節,必須在家裡的。


條山石說故事


在城裡,人們辦酒席通常會選擇去飯店,省時、方便、不勞累、不費場地。而農村人可就不這麼想了,

他們不怕勞累,圖的是節省、方便、熱鬧、樂呵、和睦鄉鄰!



一、節約。在農村,一般都會自己喂兩三頭豬,供自家人一年的葷菜之需。如果是當年有喜事,那就多養一頭!至於雞、鴨、鵝、魚,很多農家都順帶著餵了,舉手之勞!蔬菜麼,自家地裡亦多的是!因此,在農家辦一場席,不但菜品豐富,而且份量充足!和飯店一桌的酒席成本比,既節約又豐富且分量足,划算得多!而且,剩下的殘湯剩飯還可餵豬、狗、貓、雞、鴨等,非常節約,亦不浪費!



二、方便。農村相較城裡,不但建房面積寬,而且有院子,場地寬。在自家院裡辦席方便、順手。天氣好的話,棚子都不用搭,擺上席桌椅凳就可辦事!如天氣不好,就多搭個棚的程序,也沒有多麻煩!菜品端來送往也不擁擠。方便!

三、熱鬧,有人氣。自家院裡擺酒席,熱鬧,有人氣。藉著酒席聒噪幾天(一般三天),能沖掉平日的寂靜和晦氣,福旺家人!誰不希望家裡門庭若市人氣旺呢?!



四、和睦鄉鄰。在農村的原始村莊,通常是一個姓的親戚本家,平時沒大事小情時,大家各忙各。要是一家有事,那是全村老小出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湊熱鬧捧人場,都是要去的,都當自家事來做!顯得和睦融洽,協作有序,非常友善!這樣的氛圍,鄉鄰不和睦都難!

——因此,農村人寧願選擇自家辦酒席而不願去飯店包酒席。



(熱心侃三農,歡迎關注雲遊Anny,歡迎點評、分享!)


雲遊Anny


每個家庭都會有個大事小情的,結婚生子、祝壽喬遷、升學出殯……都會擺上酒席宴請親朋好友、四鄰五舍。現在不管城裡人還是鄉下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最起碼的吃已經完全是香什麼吃什麼了。當吃膩了大酒店的飯菜後,村裡人開始在自家院子裡擺開陣勢。

這個陣勢真的有點熱火朝天。我的老家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一個近郊農村,村子裡的大小飯店林立,能接受幾十桌宴席的酒店也有十幾家,但生意很是慘淡,原因就是一些人家在辦事宴(家鄉話:辦酒席)時均選擇在自家院裡支起大棚舉行。前幾天,我的一個表弟結婚時就是這樣的模式,租了一個能放20張桌子的大棚,並裝扮一新,綵帶拉花掛燈,還有大紅喜字及投影儀一應俱全,那種喜慶的氛圍不亞於酒店裡。所有的飯菜也是僱人在專門準備好的房子裡燉蒸烹炒,廚師們忙乎著,端盤的吆喝著:看油嘞~~熱鬧紅火不言而喻。這樣一個酒席算下來一共花費4000多元,完全做到了節約而不簡單。

問及表弟為何不去大飯店來個高大上的婚慶儀式?他說:我結婚要的是一種純樸與熱鬧,越接地氣越能代表我們的不一樣。其實何嘗不是如此,凡是有儀式感的宴請沒必要非得花上大價錢去一些所謂的三星、五星級酒店。咱村裡人還原那種自然而原始的氛圍就是一種最好的傳承。

拋開那些所謂的面子與浪費,親戚朋友樂樂呵呵地在自家院子裡吃宴,人氣旺就會帶來日子旺。而且吃的所有食材都是自家養殖與種植的肉類與蔬菜,口感與健康是純粹的綠色無汙染,我都想再結一次婚,再辦一次這樣的宴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