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爲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最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沉迷抖音無法自拔,大家都直呼抖音的小視頻太好看的。大多數人刷完抖音,再去看其他的視頻app,都變得索然無趣。如果沒想明白這些,就算把抖音的全部內容和網紅都買下來 可能也無濟於事。

那麼平心而論,抖音現在這麼火的真的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不。

▼幻燈片式的PPT視頻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枯燥乏味的PS/excel教程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街頭隨拍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重複了一次又一次的美女對嘴型、對手勢。

還有記錄自己從起床到上班到回家的流水賬視頻。

這些視頻,從傳統意義上來講,無論是從視頻內容本身的觀賞性、故事性、精美程度、還是從拍攝的技巧性、畫面構成都和“好”“精品”這些字眼八竿子打不到一邊。沒有精美的畫面,沒有高超的技巧,甚至不需要俊男靚女。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點擊查看大圖)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其實並不那麼精美的視頻,並沒有傳說中都是精品的抖音,能讓那麼多人“沉迷抖音無法自拔”“有毒!一刷就停不下來”?

可能有些人要說,你只看到了抖音內容不好的一面,大比例來說抖音的內容還是勝過其他平臺的。

可能有些人想到,針對的用戶群體不一樣而已,每個人對內容審美判斷是有差異的,有些你覺得low的視頻,很多人覺得好看。

也可能有些人想說,抖音也還是有一定個性化推薦的,大家看到的內容都是好看的。

這些我覺得都是可能的因素之一,但我覺得這都不是抖音內容能讓人不斷中毒,風靡全國的原因。那麼,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可能很多人還在想這個問題,尤其是也正在做短視頻的同行們。抖音的崛起不可思議。

我們先從內容角度來重新看看抖音。


一、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


1、抓住了內容的本質,同時也是抓住了用戶的本質。

內容的本質並不在於它有多精美,並不在於它是否像藝術品那樣能夠供人觀賞。內容之所以成為後流量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擁有無比大的魔力,就在於內容的本質其實是人心。

一個好的內容其實跟它本身精不精美沒有必然聯繫,關鍵看它能不能喚起你內心深處的七情六慾和你浮於表面的五感六覺。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點擊查看大圖)

在這一點上抖音做的算是非常合格了,你可能不明白這樣亂七八糟的內容為什麼能上推薦,但你仔細想想,都有其道理。

PPT式的劣質視頻——它傳遞了有用的信息和價值

微信聊天記錄——似曾相識,或前後套路反差衝突帶來的戲劇性

不信你可以把你們那些覺得有趣的,但是說不上來到底哪裡好的一一去找找看,它到底刺激到了你們的哪個G點。

此處不一一枚舉,抖音內容他有魔性在於他抓住了內容的本質,滿足了用戶的好奇心、共鳴感、新鮮感和用戶的七情六慾,五感六覺。

2.巧妙的議程設置,抖音內容具有極高的繼承性、發展性和連貫性。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紀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麥克姆斯和肖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的關係,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

上面這個可能太專業了,說的通俗易懂點,就是抖音的挑戰和話題。抖音的挑戰和話題就是典型的議程設置引導。抖音的運營一直在嘗試強力引導暗示和誘發抖音用戶的內容生產行為。不過抖音老公民應該可以發現,抖音的話題和挑戰已經形同虛設了,都是隨便發了一個視頻掛在某個話題下。但這也沒有影響抖音內容議程設置的屬性繼續發揮下去。

抖友們經常會發現,上面剛刷到一個摘奔馳車標的惡搞視頻,在不遠的地方又刷到一個同一個車主發現車標被摘的視頻。

這個比較絕了,有沒有覺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議,很意外很驚喜? 你要破案了~ 於是評論區大幫抖友幫助奔馳車主逮到了偷車標的人。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這兩個視頻之間就是高度對應的關係。

除此之外,圍繞同一議程,抖音的視頻內容不僅高度對應,還是可繼承的,在發展的。

最開始流行的 小哥哥小哥哥,我能送你一個東西麼 的梗 “小哥哥小哥哥,送你一個東西你要麼。我,你要麼?”

到後面 小哥哥系列的各種反轉, “前面這個人是我老婆,我們都結婚了,她讓我去撩她,孩子都有了,她讓我去撩她”。

到最後小哥哥系列被徹底玩壞,“小鴿鴿,小鴿鴿” 前面的小鴿鴿已經是鴿子了。

還有土耳其冰淇淋的反轉。

開始看到的都是 遊客被土耳其冰淇淋老外各種戲耍的視頻。

後面看到的是 遊客機智反殺土耳其冰淇淋老外的視頻。

這個議程前後是發展變化的,且有繼承性和連貫性,你可能一不小心就看了一部連續劇。

下面這個case是一個屌絲男,拍了一段抖音,講自己送女神拔罐器。然後網友就找到了女主的抖音號。然後再抖友的慫恿下展開了屌絲追女神,和女神慢慢接受屌絲的日更連續劇。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如果你沒看過前面的A視頻,直接去看後面B視頻,你可能就一頭霧水了,這什麼鬼東西,不明白好笑在哪裡。所以如果今天,美拍、微視,只是單純的把遊客反殺土耳其冰淇淋的視頻搬運過來,你會發現,用戶更本看不懂。

在抖音上又火又好看的視頻,生搬硬套到任何其他平臺,都無疾而終。

這裡其實也涉及到另外一個重要壁壘的形成,這部分先只談內容層面的問題,後面有空再展開談。


3.抖音的內容強運營策略

抖音目前依然是中心化運營的思路,運營對內容的控制佔據主導地位(有利有弊,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這裡暫不展開)。運營就是背後一雙無形的手,在控制著一個推薦池。推薦池不是看到點贊高的就往裡面丟,也不是看到好看的就往裡面塞,根據以往的經驗,抖音運營的推薦池應該是有比例控制,策略調配的。

從你進入抖音開始,你就進入了抖音的套,當然這個套路未必對所有有效。

你會發現,刷一晚上的抖音,你可能經歷了生活的起起落落開心不開心,平淡真實和高潮迭起。

當然,肯定不是運營完全限定好的分發節奏,算法推薦也不太可能做到這麼精細的分發。原理其實很簡單,運營應該是通過控制運營池配合基於點贊和關注的弱個性化算法來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至於運營池怎麼控制,可以有個內容主題類型的配比策略,就好像你要準備一道滿漢全席,主菜多少,配菜多少,都是經過精密安排的。

假如有一天抖音全部都是小哥哥小姐姐視頻,你可能5分鐘就膩了,所以必須不斷調控運營池裡面的內容,保證合理的比例。

之前在阿里時做個類似弱個性化探索的項目,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運營之手,就是控制推薦池內容的比例,分佈,來調控整體分發的內容達到自己的運營目標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點擊查看大圖)

4.抖音的音樂很神奇

後面我們再談,抖音以音樂細分領域切入短視頻市場的產品定位創新。現在我們僅從內容角度來看,抖音的內容為什麼這麼好看。可以說,音樂起到的作用至少佔50%!

話不多說,你們可以把手機調成靜音,看30分鐘的抖音,來感受下!

借用知乎網友的總結。

Juslin (2013) 總結了對於“音樂如何影響情緒"的一些猜想(以下只是翻譯)

1.腦幹反射:音樂當中一種或多種聲學上的基本特性被腦幹捕獲,腦幹將此識別成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或緊急信息。

2.生理節律與音樂節奏的"共鳴":人體的一些生理節律(例如心律)在外部的音樂節奏/節拍影響下,和音樂同步。有過live經驗的人對此應該有所體會。

3.評價性條件反射:某些音樂在某個人的經歷裡總是和或正面或負面的其他刺激同時出現,這個人在聽到相應的音樂時就會被引起相應的或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可參考:經典條件反射)

4.情緒傳染:人感受到音樂所傳遞的情緒,繼而將其內化。(可參考:共情)

5.視覺想像:這個很容易理解,聽到音樂時聯想到了一些視覺畫面,就引起了和那些視覺畫面相聯繫的情緒。

6.情節記憶:音樂讓人回憶起了關於自身的一些過往經歷,引起了和這些經歷相關的情緒。

7.對音樂的期待:在一段音樂的行進當中,無論是符合了還是違反了聽者對於音樂的期待,都有可能引起情緒。

所以,大腦在音樂的聽覺感官刺激作用下和視頻本身內容結合起來,可能一些原本沒那麼好看的視頻,突然多了很多不一樣的信息。抖音也捧火了無數好聽的音樂,重度抖音中毒用戶可能也有這樣的經歷,不知道該聽什麼歌,也並不想看抖音的視頻,但就是打開抖音,聲音開到最大,聽著抖音的音樂,做家務或洗澡。

已經很難分清是抖音捧火了音樂,還是音樂成就了抖音。縱觀這一點,目前微視的內容就不太注重音樂這塊兒,讓很多視頻變得尷尬而讓人出戏。

5.抖音內容的低門檻,易模仿

未來短視頻一定是UGC的。PGC內容的精美性,抬高了內容生產的門檻,精品意味著低頻。所以抖音最讓我意外的並不是,它在最初的時候能邀請到一些網紅生產一些非常精緻的PUGC視頻,這個說實話,花點錢,誰都可以做到。讓我意外的是,抖音能夠果斷作出決策,犧牲一定內容的質量,換取內容的高頻。

這也就是有段時間抖音不斷被病詬,內容不如以前精彩了,也逐漸變的像快手了。我認為抖音是犧牲了一棵樹,換回來了一整片森林。

只有UGC的內容才能具備社交屬性,未來的短視頻一定不僅僅只是一種內容,而是承載信息的一種方式和載體,這就類似於,從前車馬慢我們用書信交流和表達自我,博客出來後我們用文字表達自我和交流,再到後來基礎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很便捷低成本的使用圖片來表達交流,ins、weibo、facebook、朋友圈都是。然後以後,可能就是用視頻來交流和表達自我了。所以短視頻未來不是單純的可消費的內容,而是一個全新的交流載體。

抖音現在在不斷的降低內容生產的門檻,換來了高頻的內容生產、自我表達和信息交流。抖音的所有內容都是容易被模仿和複製的,讓所有平凡的每個人都看到了表達自我的可能性,不論你在家裡 辦公室還是寢室,不論你高矮胖瘦,你都可以盡情的表達你自己。抖音用視頻釋放了新一代年輕的自我表達。

分析了這麼多抖音的內容,是不是我們把這些套路這些內容全部搬運過來就能成功了?

不,誰說抖音的成功是因為內容好看了?如果你已經看到這裡,前面分析的內容你可以先當做屁一樣的放掉了。

如果還只看到,只想到內容上怎麼超越抖音,怎麼做的更精緻。那麼很遺憾,你將註定不可能追趕上擁有無限潛力的抖音了。因為你甚至都還沒意識到問題根源在哪兒,抖音和你早就已經不在一個層面上了,不是一個次元的東西了。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你會發現,明明我的內容已經很精彩很棒了啊,為什麼還是不行。這就好比你的老婆明明只想要一個蘋果,你給他買了一整車的香蕉,方向不對,南轅北轍,你越努力可能和抖音的距離就越遙遠。

從事過內容行業的老司機,從抖音的內容為什麼這麼好看中不難看出端倪,抖音的內容是具有很強互動性和社交屬性的,已經形成了社區圈群的文化壁壘。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內容,在抖音看就好看,在其他app上如同嚼蠟。

雖然最初開始的時候,抖音依靠一批邀約過來的帥哥靚女,酷炫的拍攝技巧製作出來的精緻視頻一下子抓住了一線城市的時尚年輕用戶,打響了口碑。但它之後的發展之路和精緻內容完全沒有關係。抖音的野心從最開始就不是做一個頭條一樣的內容分發平臺,而是做快手、做B站這樣的內容社交平臺。

沒有了恰到好處的音樂 沒有了抖友文化 沒有有趣的評論 沒有了前後繼承的主題和情節 沒有了巧妙的運營池策略 一個個分散無神的內容,突然就沒意思了。視頻還是那個視頻甚至網紅還是那個網紅,但一切都索然無味了。

這就是社區的力量,這才是短視頻的本質——社交。

二、社交的本質是什麼?

相互養成。


小王子裡有一段故事,精準的闡述了社交的本質,建議大家一字不落的讀一遍。

“來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建議道,“我很苦惱……”

“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狸說,“我還沒有被馴養呢。”

“啊!真對不起。”小王子說。

思索了一會兒,他又說道:

“什麼叫‘馴養’呀?”

“你不是此地人。”狐狸說,“你來尋找什麼?”

“我來找人。”小王子說,“什麼叫‘馴養’呢?”

“這是已經早就被人遺忘了的事情,”狐狸說,“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聯繫’。”

“建立聯繫?”

“一點不錯,”狐狸說,“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萬只狐狸一樣。

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我有點明白了。”小王子說,“有一朵花……我想,她把我馴養了……”

“這是可能的。”狐狸說,“世界上什麼樣的事都可能看到……”

可是,狐狸又把話題拉回來:

“我的生活很單調。我捕捉雞,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雞全都一樣,所有的人也全都一樣。因此,我感到有些厭煩了。但是,如果你要是馴養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會是歡快的。我會辨認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其他的腳步聲會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腳步聲就會像音樂一樣讓我從洞裡走出來。再說,你看!

你看到那邊的麥田沒有?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用也沒有。我對麥田無動於衷。而這,真使人掃興。但是,你有著金黃色的頭髮。那麼,一旦你馴養了我,這就會十分美妙。麥子,是金黃色的,它就會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會喜歡那風吹麥浪的聲音……”

狐狸沉默不語,久久地看著小王子。

“請你馴養我吧!”他說。

“我是很願意的。”小王子回答道,“可我的時間不多了。我還要去尋找朋友,還有許多事物要了解。”

“只有被馴養了的事物,才會被瞭解。”狐狸說,“人不會再有時間去了解任何東西的。他們總是到商人那裡去購買現成的東西。因為世界上還沒有購買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沒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個朋友,那就馴養我吧!”

“那麼應當做些什麼呢?”小王子說。

“應當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開始你就這樣坐在草叢中,坐得離我稍微遠些。我用眼角瞅著你,你什麼也不要說。話語是誤會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第二天,小王子又來了。

“最好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時間來。”狐狸說道,“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比如說,我的那些獵人就有一種儀式。他們每星期四都和村子裡的姑娘們跳舞。於是,星期四就是一個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園去。如果獵人們什麼時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樣,那麼我也就沒有假日了。”

就這樣,小王子馴養了狐狸。當出發的時刻就快要來到時:

“啊!”狐狸說,“我一定會哭的。”

“這是你的過錯,”小王子說,“我本來並不想給你任何痛苦,可你卻要我馴養你…”

“是這樣的。”狐狸說。

“你可就要哭了!”小王子說。

“當然囉。”狐狸說。

“那麼你什麼好處也沒得到。”

“由於麥子顏色的緣故,我還是得到了好處。”狐狸說。

然後,他又接著說:“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會明白,你的那朵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玫瑰。你回來和我告別時,我再贈送給你一個秘密。”

於是小王子又去看那些玫瑰。

“你們一點也不像我的那朵玫瑰,你們還什麼都不是呢!”

小王子對她們說。

“沒有人馴養過你們,你們也沒有馴養過任何人。你們就像我的狐狸過去那樣,它那時只是和千萬只別的狐狸一樣的一隻狐狸。但是,我現在已經把它當成了我的朋友,於是它現在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了。”

這時,那些玫瑰花顯得十分難堪。

“你們很美,但你們是空虛的。”小王子仍然在對她們說,“沒有人能為你們去死。當然囉,我的那朵玫瑰花,一個普通的過路人以為她和你們一樣。可是,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兩三隻為了變蝴蝶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社交的本質是養成,而養成依靠互動


什麼叫互動?看了不算互動,關注也不是,我留言你回覆算是互動。互動必須有來有往才行。

互動有兩類。

熟人間的互動,是你說一句,我回一句,一來一往,具體的產品形式,是IM

IM的網絡效應極強,你用了微信,平時跟你聯繫的人,不論年齡、喜好、地域,也都要用微信。因此IM產品往往一家獨大

陌生人社交長期存在著兩類產品,論壇和IM。

探探,早期的陌陌,都是IM類。但IM有個大問題——平權。平權的意思,就是我給你發句話,你就會回我一句。

但陌生人社交天然不平權,人們只會對超出自己的人感興趣。

舉個例子,一個又窮又挫的男生髮現了一個漂亮妹子,想勾搭一下,可漂亮妹子對他完全沒興趣。

所以陌陌後來做了直播,直播就是典型的非平權產品。一群屌絲圍觀一個漂亮妹紙,打賞。

既然做不到平權,怎麼完成社交的本質——相互養成呢?

通過內容來養成。


三、抖音內容 為什麼那麼好看?


回過頭來,重新來看抖音。也許你能恍然大悟。

答案是,它已經是個社區雛形。未來是新社交。

抖音的社區和社交屬性的雛形。

1.評論區:有組織,有腦洞,有看點

▼有組織


抖音幾大神秘組織:過山車大隊、赤赤大隊、曉組織、李雲龍組織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有腦洞

我早晚會笑死在抖音的評論裡。


▼有看點

評論自帶笑點,評論自帶劇本,評論可能比視頻好看。

2、內容:隔屏互動,表達自我,萬人演繹

號主與用戶之間隔屏互動:具體參見國民第一老婆曉曉的寄幾,對著屏幕一個香吻你受不受得了。

號主與號主之間的隔屏互動:之前的case提到男追女的視頻,男的自己有個抖音號,女的也有抖音號,兩個號就是互動的。

表達自我:表達心情,曬寶貝,曬萌寵。


3.抖音號:活躍生態,聯合互動,自我驅動

▼聯合互動

之前的case提到男追女的視頻,男的自己有個抖音號,女的也有抖音號,兩個號就是互動的。為什麼這裡又提一次。

從B側角度看,這裡以後是可以做號主自運營的陣地。大號小號合作生產內容,大號給小號導量。這裡還可以商業化。

▼自我驅動

這是我自己的號,如果不更新,你會發現總有那麼幾個粉絲讓你不忍拋棄,催促著你更新,發佈。雖然沒有流量也沒有錢,彷彿你不想欠他們的。

抖音上經常看到標題為,為了我的2個粉絲我拼了,這都是自我驅動。

什麼不是自我驅動?平臺賬號體系、廣告激勵分成、發稿給錢保底等都屬於平臺驅動。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4.用戶:抖音公民,身份認同,圈群文化

抖友出征,寸草不生

天王蓋地虎,小雞燉蘑菇

滴,滴滴

能對出暗號的算是基本入門了。


5.一場以發佈者內容為原始素材,全民參與加工的內容交流與互動

玩兒起來:參與感,玩兒起來

同一個話題主題,N多人都在拍,萬人帶你看陝西摔碗酒,萬人一起跳C哩C哩舞、海草舞、

▼自我驅動抖音的廣告都能玩兒

▼抖音的頭像都能玩兒

▼抖音的贊都能玩兒

抖音的視頻內容都只是大家社交互動的素材之一了,什麼東西都可以玩兒,只是一個載體

再回過頭來看看,是不是陡然發現,你和抖音不是差了一兩個網紅,而是差了一個微博和b站。

抖音到現在為止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犧牲內容的精品性,換取內容的高頻互動,不斷降低內容門檻,不斷的加強內容的互動和交流屬性弱化內容的觀賞屬性,慢慢的進化成為一個社區乃至一個以視頻內容來進行社交的平臺。

▼抖音喊出了新的slogan


抖音的內容到底好在哪裡?抖音這麼火是因為內容多精美多好麼?

細心觀察的人可能會發現抖音在推薦分發上開始逐漸嘗試把一些0贊0評論的視頻分發給你,點開頭像你可能發現這是你通訊錄裡的朋友。配合抖音的全新slogan,抖音可能想做一個熟人生人的視頻社交平臺無疑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業餘生活其實是乏味的,社交渠道是閉塞的,通過視頻有血有肉的體驗了一把天南地北,富貴貧窮的不同生活,通過視頻和小姐姐小哥哥互動,通過評論和內容創作表達自我,和他人溝通,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內心的那種孤獨感、寂寞感和下班後在家裡百無聊賴不知道何去何從的迷茫感。在抖音裡有和你一樣的人,也有和你截然不同的人,有著一樣的感慨,不一樣的生活經歷,看著視頻,聽著音樂,看著嘈雜的評論,和你一樣平凡的人每天的喜怒哀樂,彷彿不那麼孤獨,永遠那麼熱鬧,永遠有人陪著你一起笑一起鬧,一起玩兒一起互動,一起體驗千奇百怪的景色、生活、一起感觸那些曾經、那些美好,去看到生活的另一面在現實中不能被實現的那份遺憾(別人家的老婆、老公)。


四、抖音真的有那麼誇張麼?有那麼好麼?


NO,抖音的問題是致命的!

抖音基於運營內容池為主導的中心化內容分發模式,和日漸茁壯的社區和社交基礎,讓抖音能夠從小眾精品內容app變成一個讓整個短視頻領域都頭痛的敵人。但成也風雲,敗也風雲。抖音的焦慮其實已經逐漸顯現了,抖音的焦慮也可能是我們的機會。

1.中心化主導的內容分發模式永遠無法應對井噴的用戶量需求和井噴的內容創作量的分發需求

用戶量越大,每個用戶對內容的需求差異度也會越大。用戶需要消費的差異化內容也會越多,單靠運營推薦池,遲早要崩掉。中心化的分發模式,無法適應海量用戶的需求,這種模式適用於人群精準,人群固定的平臺。

內容創作量越大,中心化分發的瓶頸就越突出,你靠運營池來推薦,撐死了運營池給你一天萬把條,無奈你一天幾十萬條的內容嗷嗷待哺,分發不出去,沒人看,誰還創作?號主生態垮了,沒人發內容了,那就一切完蛋。

2.中心化的內容分發方式與社區、社交平權的天然對立和矛盾

中心化的推薦和分發,和社交天然矛盾。舉個例子,你很想搭訕妹子A,正常情況下,你去搭訕就好了,沒人阻止你搭訕。但現在問題來了,現在有個漢子B,你能不能搭訕到妹子A,和妹子A產生社交和交流,必須要看漢子B樂不樂意。你得想辦法先討好漢子B,但他麼的漢子B喜怒無常啊。怎麼辦……放棄吧。更嚴重的問題還不是這個, 可能其實妹子A也很喜歡你,你也想搭訕妹子A,但是漢子B就是不讓。這裡就沒辦法形成後續的社交了,交流和交流都是不自由不平等的。

抖音想繼續發展社交,這個坎必須邁過去。微博明星和普通用戶之間可是可以直接交流的。

3.為了獲取中心化推薦流量,而被過度誇大扭曲的表演,走上快手曾經走過的路

同樣的是中心化過重的問題,那麼為了獲取交流和內容傳播的權力,怎麼辦呢。只能誇張的表演,浮誇的劇本,甚至扭曲異化,以博得眾人一笑。古人有個專門的詞語形容,叫譁眾取寵。說的就是現在抖音裡開始出現的歪風。再任其發展,就會走上快手曾經的路,燒房子,胸口碎大石,你信不信。

不做到社交的真正平權,讓用戶的交流回歸真實,和交流本質,真正做到記錄和分享真實的生活點滴,那麼抖音只會在妖魔化譁眾取寵的路上越走越遠,因為每個人的嗨點會越來越難滿足,為了滿足變態高的嗨點只能選擇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不邁過這個坎,抖音永遠不可能真正實現以視頻表達自我,用視頻交流你我他的偉大宏願。

4.想要一片森林,就必定犧牲了幾顆樹木

之前說到,抖音犧牲掉了內容的品質,降低門檻,換取了內容的高頻。但丟掉的畢竟就是丟掉了,抖音現在內容就是越來越平民化,甚至有些視頻在有些人看來比較無趣低俗,秒刪。因為很大一部分人,還是渴望消費精品內容的。有些人,也不需要進行內容互動式的社交,就是想要一個好看的精美的內容平臺,沒事打發下時間。這批用戶,抖音註定流失。這應該是機會之一。就像當時抖音,切入快手的市場,也正是因為市面上對精品內容的渴望,和部分用戶對快手式內容的厭倦。

5.社區氛圍、圈群文化是圍城,圈住了城裡的人,同時也會擋住城外的人

所有的圈群文化都是有壁壘的,意思就是,你不是我這個圈子的人,你可能連我在講什麼你都不明白。抖音成功塑造了抖友文化,當然也是從內涵段子社區那裡繼承過來的。

“抖友出征,寸草不生”

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和身份認同。基於此衍生出來的

“天王蓋地虎,小雞燉蘑菇”

“滴,滴滴”

如果你不是抖友組織,你可能一頭霧水,按喇叭“滴,滴滴”什麼意思? 你就被這種圈群文化的壁壘拒之門外了。這種現象最早見於二次元文化圈,三次元的人想要融入二次元是很難的,想要成為b站的高級會員,可是要做幾百道考試題的。

圈群文化的終極體會逐漸趨向閉塞,價值觀不同的人,不願意你進來影響整個氛圍,價值觀相同的人才能一起愉快玩耍,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隨著圈群文化的發展,會越來越排他,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這裡的好處就不說了,詳情見B站,詳情見所有成功社區的用戶活躍度和高粘性,以及不可抄襲不可打破的壁壘。(產品功能抄不來的東西)

壞處也顯而易見,就是外面的人可能越來越難融入和進來了。現在才下載抖音的人,或者輕度用戶,和重度用戶能get到的笑點 和對抖音內容的感官絕對是天壤之別。

6.抖音的向左向右,頭條模式,還是快手模式

既然去中心化是必然趨勢,那麼抖音未來到底是向左還是向右?

利用大數據做千人千面個性化的內容分發——頭條

還是基於用戶關係通過熟人或生人關係來做內容互動——快手

這是個歷史問題。事實上,很多產品包括頭條,想要魚也想要熊掌,但一旦走上內容分發平臺的路子,永遠就沒辦法發展好關注生態。我在流裡面能獲取到我需要的內容了,我何必多此一舉?

想要做社交的,一定面臨去中心化,甚至平臺不主動做內容分發,平臺能忍的住不去做上帝?

7.抖音開了個好頭,但抖音離真正的社交表達的革命,還有N個產品迭代和N個運營戰略轉變

未來的交流應該是什麼樣的,未來的通過內容養成互動是什麼樣的,未來的短視頻應該是什麼樣的?

我覺得正如同學所說可能是 去中心化的內容創作。不單單只是去中心化的內容分發。

創作上,是可以一起參與創作,一起傳播分享,每個人都是這個短視頻內容的一個節點,每個人都傳播給更多的人。

分發上,也是去中心化的,我可以擁有N個圈群,N個小中心化的池子,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點是內容,而內容與內容之間的連接點是人的關係鏈。

抖音還遠遠不是。從內容到真正的內容社交,抖音還有很長的路要摸索。現在踩著頭條、musical、快手、微博的經驗,讓他少走了幾年彎路,但後面的路,再也沒有經驗可言,抖音也只能如履薄冰的慢慢走,慢慢摸著石頭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