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址,位於泰來縣境內,始建於遼代中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遼泰州故城,具有遼金時代軍事防禦型城鎮的特點,是遼金時期在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鎮,是黑龍江省現存的三大古城遺址之一(其餘兩處為寧安唐代渤海上京遺址和阿城金代上京會寧府遺址)。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是黑龍江省境內規模較大的遼金時代古城。位於今泰來縣西北塔子鎮綽爾河支流呼爾達河畔,所以清代稱塔子城為''綽爾城''。城池之大,出土文物之多,為研究遼、金、元時代在黑龍江省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古城泰來遼塔老照片 拍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塔下可見日本鬼子,在塔下尋寶

塔子古城歷經遼代泰州、金安縣,繼而元代為斡赤金封地,明代設福餘衛於該地,清前期為綽爾城,中華民國興武縣佐治局所,直到現在的泰來縣塔子城鎮,雖幾經歷史興衰,始終為縣境內的重要集鎮,古樸風貌一如既往。古城遺址座落在松嫩平原西南邊緣,距泰來縣城45公里。塔子城址略為正方形,城牆為夯土版築,周長4563米,東牆長1137米,西牆長1140米,南牆長1151米,北牆長1137米,四面城牆正中各有青磚砌築的城門洞一座,四門之外各有弧形短垣相接構成甕城。現有城牆三道。城牆上每隔70-80米有一個馬面,城牆四角原有角樓。城內現有東西、南北互相交錯的五道花街。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沿革簡介牌

城內西北角有二處元代古建築遺址,遺址內有雕蓮、捲雲紋飾花崗岩礎石及漢白玉礎石多塊。遼代大安七年(1091年),在城西南3華里處建造六面實心密簷攢尖式青磚塔一座,全塔呈紡錘形,高約15米,剛勁挺拔,由於人為破壞、年久失修,於1953年農曆8月14日子夜雷雨交加下倒塌,現僅餘塔墟。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從另一個角度看泰來遼塔

多年來,塔子城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大安七年石刻、遼代龜硯、三足鐵鍋、大遼行省委差句當印、降魔杵等珍貴文物現藏於省博物館。其中 ''大安七年石刻'',是迄今為止黑龍江地區出土的唯一有文字的遼代石刻,碑文不僅印證了城外遼塔建於1091年,同時也證實了塔子城為遼代泰州故城,又是公元十一世紀末期,漢族在黑龍江流域大量聚居繁衍的重要歷史見證。

古遺址內出土有板瓦、綠釉筒瓦、陶瓷、石龜硯、銅鍋、銅錢、門轉石、漢白玉和花崗岩石礎等。

在城內出土過遼金時代的許多文物,特別是遼代大安七年的石刻,具有珍貴的文物史料價值,再現了城池昔日的繁華社會生活。代稱塔子城為“綽爾城”。城呈正方形,周長約4500米,殘高3-7米,頂寬2米,底寬20米,四面各殘存一座甕城,城外有兩道護城壕。城池的西部現存有廟宇廢址和大理石基石,可見昔日城池的輝煌,在城外西南方原有六角密簷攢尖遼金時代修建的古塔,高約15米。從殘存的城址可以看出當時的建築藝術已達到一定水平,體現了遊牧民族為主的遼金王朝當時社會建築藝術和社會的發展水平。

全城面積一平方公里,四周有三道護城河、壕(原為兩牆兩壕),今已成平頹的土城垣。每面城牆的正中各築一門,共四門,門外尚有弧形的“甕門”。城為正子午方向。約建於公元世紀末、10世紀初,為遼代上京道泰州。 1185年(金代大定二十五年)前仍稱泰州,後為金安縣。元代為斡赤斤封地。 1389年 塔子城古城門(明洪武帝二十 二年)設福餘衛於該地。清代前期為綽爾城,1906年(清光緒年三十二年)為大賚廳分防經歷。1915年為中華民國武興縣佐治局。現為泰來縣塔子城鎮所在地。

民國年間,這裡的人們曾從地下挖出許多精緻的花瓷壇、瓷缸、瓷瓶等,有的還刻有“內府”字樣。1924年(民國13年)在城內東南角曾挖出一顆紫銅印,長3寸、寬1.5寸、厚0.5寸,上刻有兩種文字,漢文為“匡義軍節度使之印“,另文為契丹文。1928年(民國17年)還發現一個非常精緻的大肝小嘴花瓷瓶,上寫“風花雪月”字樣。現城內所留三座廢墟上,桶瓦 、板瓦、硫璃瓦、鴟吻等殘片,俯拾可得。人們挖掘土時,常常發現有木炭和大片炭層。1966年塔子城中學在辦公室前曾挖出銅錢(秦漢到金代“正隆”、“大定”)800餘市斤。這些情況表明,塔子城自遼代建城以來,雖幾經歷史興衰,但一直延用至今,始終為縣境內的重要集鎮。

塔子城被元代沿用已無疑義,但對這個過程,人們知道極少,甚至可以說一無所知。至於塔子城是元代什麼城堡的問題,有的學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見。有專家認為它是泰寧路故城,是指有該路建置後的故城,並不排除沒有泰寧路建置之前的什麼故城。

塔子城的元代遺蹟和遺物。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朱國忱先生幾次調查塔子城的過程中,對該城發現的元代遺蹟遺物引起很大的興趣和注意,並同其它地區發現的元代遺物進行比較後,確認塔子城在元代不是一般的普通城市,具有“封王之地”的特點。在探討塔子城是什麼城問題時,由於文獻史料之極其闕略,幾乎無法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考古發現材料無疑具有重要價值了。所以,提出塔子城的元代主要遺蹟和遺物,有助於對塔子城的認識和了解。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遺址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遺址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遼大安七年殘碑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示意圖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遺址遺留的石構件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遺址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新建遼塔和博物館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城門和城牆

目前塔子城內保存的大部建築址是元代的,臺基較高,面積較大,附近地面殘存的磚瓦等建築材料大部分也是元代的。這類建築址多分佈在城之西北部。城內出土元代文物較多,除有貨幣和元代龍泉窯瓷片以外,早年曾發現1件方形瓷瓶,其上有“內府”兩字。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元代集寧路故城也發現過類似瓷器,上有“內府官物”字樣。城內元代遺址附近的建築材料和建築飾件是比較典型的,這些建築材料和飾件證明,這裡有過豪華宏麗的宮殿建築。城內發現的元代建築飾件,與元代其他封王之地出土的遺物,幾乎完全相同,如漢白玉雕花礎石、各種黃綠釉雲龍紋溝滴、瓦當、鴟尾等等。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上述遺物與原遼中京(今寧城大明城)出土的元代遺物(該城被元代沿用),特別是建築材料和飾件基本相同,元代應昌路故城出土的釉瓦、花磚和漢白玉礎石等,與塔子城發現的基本一樣。集寧路故城同樣出土數量較多釉瓦、勾滴、鴟尾等,其造型、紋飾與釉色等同塔子城出土的完全一致。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外貝加爾地區和蒙古國的元代城址也發現許多與塔子城出土的相同遺物,如康堆古城出土不少釉瓦、溝滴和瓦當等,其顏色、紋飾、形制等與塔子城發現的基本相同蒙古鄂爾渾河右岸的卡拉卡魯姆、烏格德宮殿址發現很多這類釉瓦。內蒙古額右旗的黑山頭古城出土的這種釉瓦、溝滴等也與塔子城發現的大致相同。據說該城是成吉思汗大弟哈布圖•合撒兒及其家族的封地。黑龍江下游的奴兒干遺址也曾發現雲龍紋瓦當等遺物。總之,塔子城現存的建築址和大量元代建築材料,證明它是元代重要城市。朱國忱先生認為,塔子城是元代泰寧路故城,就此談談看法。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元代泰州,泰寧府與泰寧路。據《元史》記載,元代泰州見於太宗之世,稱為泰州路,隸於遼陽行中書省。太宗十三年任命北京、東京、泰州、開元等七路徵行兵馬都元帥,並賜之虎符。這當是最早見載的元代泰州(路)。 太宗時的泰州(路)情況,除此之外,幾乎不見其他記載。到世祖時,特別在乃顏、海都叛亂前後也極少見於記載。朝廷平定乃顏及其餘黨之亂的戰爭,幾乎遍及東北大部分地區和內蒙古東部。泰州(路)全境先後被這次平亂戰爭所及。這次戰爭涉及到洮兒河和金山等地。但洮兒河畔的今城四家子古城卻不見提及。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平定乃顏之亂以後,元政權可能調整了行政區劃。泰州(路)重新建置當在世祖以後,成宗、武宗之世。仁宗朝升泰州為泰寧府,延枯二年(公元1315年)八月,改遼陽省泰州為泰寧府。延祜四年二月,升泰寧府為泰寧路,仍置泰寧縣。元代泰州經平定乃顏叛亂之後重建,或州升府路時可能易地。元代泰州,泰寧路地望。東北地區的泰州一名,始見於遼代,金元承之。元代初稱泰州或泰州路,當是沿遼金用名而來。金代後期泰州已易地置,而元代泰州初或治遼金之舊。平定乃顏之亂戰爭,不少城市遭受破壞,後重建而易地,州升府路或與之相關,但我們查不到可靠線索。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元吏•地理志》:“泰寧路下,領縣一,泰寧下。”記載如此簡略,無以查知其方位四至。但有一點比較清楚,泰寧是泰州之更名,易地建路亦當在原州轄境之內。州府路隸於遼陽行省,其地無疑在遼陽以北地區。從元代在東北地區設置的開元、鹹平、大寧、全寧和泰寧等路觀之,泰寧路應在北方偏西地區,亦即遼金泰州原轄境區域,泰寧路治地可求之於此。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這一地區原有遼泰州、長春州和金山—靜州故城等。最重要又具有相當規模的古城址有城四家子古城、塔虎城和塔子城等。前兩座古城是遼金泰州治,金末已廢或殘破,難以為用。兩城發現元代遺物遺蹟也很少,決無塔子城豐富、典型。我們認為,塔子城可能是泰寧路故城,是由現存遺蹟遺物得到很大啟發。 由於泰寧路在地不詳,所以有的學者多以金之泰州相擬,雖也有比定於他處者,但未指明具體地址。有的學者謂元代泰州為承金代泰州者,蓋無可疑,並將其推定於吉林省前郭縣西境。上世紀50年代中,我國當代著名學者顧頡剛先生和章巽先一生編、譚其驤先生校刊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古代史部分),對元代泰寧路治地的劃定是接近實際的。他們把泰寧路治定於黑龍江省泰來縣城東南90裡處。經過60年代在泰來縣境內進行考古調查證實,縣城東和東南幾十裡到百餘里內,沒有發現較大的遼金元城址,小型古城也不多,都沒有典型的元代泰寧路故城推定於今泰來縣境內符合實際,是可取的。在他們的啟發下,朱國忱先生考定塔子城為元代泰寧路故城。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塔子城可能是元代泰寧路故城的一些條件。除了今存之建築址和建築材料以及出土文物以外,從文獻記載推知該城於金末保存較好,可能較早被蒙古攻佔統理。 金代末期,新泰州已經城舊殘破,駐守困難,所以金軍主力猛安謀克多移防肇州,因此東北路招討司不得不遷治肇州。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宣宗遷汴,詔赴闕,(烏古論德升)上言:‘泰州殘破,東北路招討司猛安謀克人皆寓於肇州,凡徵調往復甚難,乞升肇州為節度使……’,詔從之。”說明新泰州

《遼史·地理志》中記載:“泰州,德昌軍,節度。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不能御,逐移東南六百里,建城居之以近本族。”這個新建的城就是現在的泰來縣西南部的塔子城鎮。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黑龍江省泰來縣塔子城址 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