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金錢觀

二十幾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金錢觀

前幾日,某讀物上讀到倪匡先生對金錢的看法。

第一條是【金錢萬能】,最後一條是【錢多真好】,真是扎心了。

能夠大大方方地談錢,不避諱不掩飾對金錢的渴望,好像對當下的人來說越來越難做到。

二十幾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金錢觀

【不愛錢的人,基本上都沒什麼財運】

想起上兩週同學小A在朋友圈裡貼出一份二套房按揭購房合同並附文字“何以解憂 唯有暴富”,評論裡紛紛贊同,再往下滑便看到小C的評論

“真膚淺,有錢就開心了?那怎麼還會有有錢人去自殺呢?”

同學小C,現在在一家小公司做普通職員,父母都是下崗工人,一家三口幾十年如一日的住在廠裡分配的職工樓裡。大學畢業我倆一起去面試工作,面試官問到她理想的薪資待遇時,她揚了揚頭說:“我爸媽說女孩子不要太看重金錢,讓我每月夠自己吃穿就行了,反正家裡有地方住不用租房買房。”說完“引以為榮”的望著面試官笑了笑。面試官十分滿意的點點頭,畢竟這年頭以朝鮮族工資就能聘用到員工還是十分難得。

小C如願被錄用,資料整理員兼跑腿打雜,一上就是 六年。

到現在28歲,月薪1800.,單身,仍然和父母擠在老舊的宿舍樓裡。

由於相貌姣好,周圍親戚鄰居也給小C介紹過不少有房有車的對象,可每一個都被小C和父母以“高攀不起”為由回絕。


【要避世,就更要在世上】

二十幾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金錢觀

期望“暴富”的小A呢現在某公司做市場部經理,工作之餘還看準市場投身微商,同樣是經營的風生水起。老公也是自己經營公司,收益可觀。

上次去商場,碰見她在向路人推廣自己的產品,與她閒聊兩句道:“這麼辛苦幹嘛呀,當個全職太太你老公養你完全無壓力呀”

她說:“全職太太不是不好,只是自己的錢握在手裡我會更開心,比錢更重要的是掙錢的能力,這才是我真正不想失去的。”

忘了說,小A從大學開始就搗騰各種小生意,什麼賺錢她賣什麼。在我們都還自視清高的“視金錢如糞土”的年紀時她已經能大大方方的說出只有銀行卡餘額能夠帶給她安全感這樣的話。

大學時每天上完課,我們還在想著怎麼製造和心儀男生偶遇的時候,她已經去學校後門擺好了小攤,大聲吆喝招攬生意。

都猜測可能是她家庭條件拮据才會這麼拼的賺錢,後來才得知他父母都經營生意,算得上中產家庭,生活得輕鬆寬裕。

她說:“我喜歡錢,我掙錢,就是因為錢才能把我想要的生活落實在每一個細節裡,而不是蝸居在30平方的出租屋裡還要裝著情懷談詩和遠方的烏托邦”


【不食人間煙火,是最愚昧的成熟】

二十幾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金錢觀

前兩日小C說約我出來坐坐,一出來便看到她明顯哭過雙眼。一番吐訴過後大體瞭解。

他們公司準備提一名主管,備選是小C和另外一個女孩,小C在公司六年以資歷和熟悉度都無疑是最佳人選。另外那個女孩到他們公司兩年,工作中鋒芒畢露,逢年過節也老是邀請同事領導聚會,在公司裡頗得人心。

小C感覺到危機感,想選定之前請同事領導吃頓飯,卻被他爸爸訓斥道不要為了這些浮名虛利去承歡獻媚。

於是,可想而知,小C落選。

她邊哭邊說自己現在28歲了,存款連給家裡置換個冰箱都得買二手,也想讓爸媽住新房子,並且很早以前就對薪資不滿意。但卻不敢向別人吐訴這些問題,怕讓人覺得物質,現實,拜金。

我說,小C啊,其實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如果你還在追求什麼虛無縹緲的精神層面的東西,那隻能算是一件不好不壞的事情,如果偏執的與主流社會背道而馳,最終時代的車輪碾壓過去,你就是粉碎的犧牲品。


“淡泊名利”從現實角度來說其實只是為自己的不上進找了一個相對高尚的藉口,心甘情願的做一個井底之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差不多,就覺得日子過的蠻好的。

小A之所以蒸蒸日上是因為她深知實現精神自由的前提是財務自由和遷徙自由。

當實現財務自由後,可以不用再頂著明天需要買米吃飯的壓力賺錢而去犧牲一些自己不願意犧牲的東西了。比如尊嚴比如健康比如陪伴家人的時間。都有了可以選擇的權利。

在遇到愛的人的時候,也可以坦然的去擁抱他。他富有,我不會覺得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於落魄。

合法地不卑不亢的掙錢是這個時代人最有尊嚴的生活方式。而掙錢也是非常非常令人神往的能力,尤其是在當下。

二十幾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金錢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