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沒本事,認識誰都沒有用

首先我們先來澄清一個問題,什麼叫有本事沒本事?有人說,從結果來看,賺不到錢的叫沒本事。

那賺到多少錢才叫有本事?1千萬?1個億?怎麼樣賺的錢才叫有本事?家裡有座房子,因為拆遷補償了2千萬,這叫不叫有本事?那些科學家、老師教授,賺的錢未必多,算不算有本事?有人說,有本事就是那種有能力、能賺錢、高職位、有資源的人。

自己沒本事,認識誰都沒有用

那是不是說,只有一個企業、單位的領導才叫有本事,一個領域的第一名才叫有本事?

後現代主義認為:每個人其實都有各種人生軌跡發展的可能,是自己不斷地選擇而成為今天的自我。而那些成長中的可能仍然存在,只要你願意,從中仍然可以找到並發現不一樣的自我。就是假如你今天認為自己是一無是處的人,但是其實除了這個你此刻認為的一無是處的自我之外,你還會有其他多個自我。

Steiner Kvale 說“目前人類的認識,正從個體心靈的內在轉向與其他人類共存的世界。其實和中國的“大隱隱於市”“真正的修煉在人間”相似。所以你有沒有本事,並不是單純的你掌握了多少技能擁有多少資源之類,還在於你與他人在社會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影響力有關。

自己沒本事,認識誰都沒有用

我曾給一位企業的管理人員做過輔導,公司要提拔作為普通員工的他做個主管,他卻猶豫了,他覺得自己學歷不高,能力不足,沒辦法管人。在引導下,我們一起尋找他生命中過往的經歷,他重新對自己過往的經歷(故事)做了解讀,建構出一個全新的自我,原來他並不是自己以為的能力不足沒法管人,也曾經有過影響他人的時刻。當然,後來他在新的管理崗位上做得很好。

自己沒本事,認識誰都沒有用

還有一種情況讓人覺得無能為力就是人在錯誤位置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的,所以這也是很多企業的HR要去學人格分析並測試員工的原因,目的是把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去。我曾參與給某企業做組織排列系統的現場操作,看看這家企業是因為哪些人的位置不對,而給企業造成重重問題。後來發現是一個副總的人職不匹配,把這個副總換走之後,企業果然開始流暢起來。

那麼到底一個人怎麼在外部世界(社會活動)中讓他人覺得有用(影響)呢?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

我給學員上課的時候經常會讓學員做一個九宮格的優點測試。有一次,有個學員問我“老師,我認為我的優點是誠實,為什麼不是很多人認可呢?”。我的回答“首先你要確認你對誠實的定義是否和其他人一致。其次你要思考你誠實這個優點是不是你一直以來走到今天的核心競爭力。最後要檢視為什麼別人沒有認可你的誠實這個特點。”。現在企業都流行復盤,那麼不妨你也給自己的人生做一下覆盤,看看今天的你是怎麼一步一步形成的。

其次就是要讓你自己在社會活動中有影響。

下面展開討論的是如上一點所述:假設你的優點是“誠實”這個品質。請讀者按照以下這個思路自己解讀自己的優勢怎麼做。那麼如何讓“誠實”這一點發揮影響呢?

一、要讓別人覺得你誠實。

自己沒本事,認識誰都沒有用

當然你可以參考麥肯錫信任公式:信任=可靠性x資質能力x親近程度/自我取向,這裡的“可靠性”這個要素就是誠實,你每一次做事都能做到言行一致,重複做某件事沒有偏差,這就是誠實的可靠的。當然你還可以把另外三個要素做到,那自然是極好的。

舉例:中國人講究酒桌看人品,如果你在酒桌上喝酒都使詐,那麼你的誠實度自然會打折扣。

二、讓誠實成為你的標籤。

要做到這個程度,有幾個要素不可少:

1.自律。

自己沒本事,認識誰都沒有用

這個恐怕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在修煉的事情,自律的高境界就是儒家說的“慎獨”。關於自律,Scott Peck認為主要包含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2.言出必行。

自己沒本事,認識誰都沒有用

實際上是告誡:不要輕易許諾。因為人生太多變化,同時每個人的能力、精力、時間、資源其實都很有限。很多誠實的人有個特性是不知道拒絕別人,所以輕易答應別人,最後為了承諾付出極大的代價。這不是誠實的本意,拒絕別人也是一種誠實,因為你確實做不到啊。其實在你清楚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的情況下,是可以初步評估你能否做到的。承諾了,就竭盡全力去做到。

3.令出必行。

如果你在一個組織中任職,那麼接到命令並把事情做到最好,就是一個誠實的人的最好表現。

世上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只有自暴自棄的心。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過程中的那些閃光點,並能串聯起來,然後在社會生活中讓別人感知,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逐漸樹立自己的個人標籤。那個時候,你不用去認識誰,是很多人想認識你了。

自己沒本事,認識誰都沒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