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自画像》1878年

列宾,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他的名字即使是不了解绘画的人都会觉得耳熟。

小贴士

“巡回展览派”: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致力于繁荣俄罗斯民族艺术,提倡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

列宾出生在一个社会地位低微的屯垦军家庭,从小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列兵少年时代就展露出了不可多得的绘画天分。19岁进入专业美术院校学习,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艺术人生。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73年

列兵的成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诞生于他的学生时代,创作动机源自1869年他和同学们的一次写生。

在一条大河边上,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吸引着列宾和他的学生们。可是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蠕动,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列宾他们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拉船的纤夫。他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衣衫褴褛,和河边穿着五彩缤纷鲜艳服装尽情玩耍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构图稿 1870年

如此强烈的反差激发起列宾的创作欲望。在此后的3年中,列兵3次前往伏尔加河,与纤夫们住在一起,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和动作特点,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并画了大量的写生和画稿。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练习稿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色彩素材写生稿

第一年就画出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草稿,陆续又画了《伏尔加河上的风暴》以及另外一幅《纤夫》,1873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终于完成,并在当年的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自此,列兵在艺术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

画面中,11位纤夫的形象、年龄、性格、经历、神态都有所不同。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局部) 1873年

最前面一组为四个人。

领头是四五十岁的冈宁,一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所以特意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布,希望把他塑造成一个智者。他是个被教会革职的神父,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丁。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局部) 1873年

在冈宁右侧的是个身材魁梧的憨厚农民,光着脚,头发乱蓬蓬的,一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说着什么。

而他后面那个细长的瘦子叼着一只自制烟斗,他挺直着身子好让纤索松弛一点,省点力气。

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叫伊卡尔,原来是水手。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有倔强的脾气。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千疮百孔,结实的肩膀从破洞露出来。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局部) 1873年

画的中间一组也是四人。

少年叫拉里卡,刚刚加入纤夫的行列,他正用手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勒痛了皮肤的纤索。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和紧蹙的眉头表示,这种劳动对他来说太沉重了。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局部) 1873年

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个饱经风霜的秃顶老汉,他皮肤黝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抽口烟来缓解苦闷。他和拉里卡形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本来应该是不同的命运,可是此时却被系在一根纤索上。

拉里卡右边是个体弱多病,步履艰难,正用袖口擦汗的纤夫。

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头顶,他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局部) 1873年

最后一组三个人。

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

他背后是一个皮肤黝黑的流浪汉。

最后的一个人我们只能看见他低垂的头顶,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走得更加吃力。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局部) 1873年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创作体现了主题性创作的标准过程,影响了许多画家。特别要说的是,画家并未简单地炫技,而是充分利用可以帮助表现的多种手段,比如画中的沙滩上就大量地融入了真正的沙子,在那个年代,这可是非常超前的举动了。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自画像》1887年

列兵另外一幅举世闻名的油画《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是花费心血最多的一幅作品。从1878年开始酝酿,到1891年才完成,前后用了13年。

为了完成好作品,列宾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并画了大量习作。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 1891年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讲述的是17世纪一段真实的悲剧:

土耳其皇帝写信命令这批哥萨克人脱离俄罗斯转而归附土耳其,这封信惹恼了勇武强悍的哥萨克人。

他们虽然流落在此,但已经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把这里视为了家乡,于是回信回绝了土耳其皇帝的命令。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局部) 1891年

至于他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和语言回复土耳其皇帝呢?列宾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告诉了我们最终的答案。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局部) 1891年

画中的人物都在笑,但由于画中人物的地位、出身、个性不同,因而笑的姿态、申请也各不相同,人们在用嘲笑挖苦土耳其王的语言,逗得众人大笑不止。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局部) 1891年

画面内容表达了哥萨克勇士们虽然知道他们的回复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还是坚持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信念。

“巡回展览派”的中坚力量——列宾

列宾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局部) 1891年

列宾的一生画了许多渴望自由并为之奋斗的俄罗斯人民,他说:“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也许这就是他的艺术之道吧!

本文改编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年第7期

龙念南 《冰雪之国的艺术“东”“西”——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巡礼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