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畏:感受大畏


施大畏:感受大畏


施大畏(1950年生)浙江湖州人。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中華藝術宮館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這樣的體會,同樣一件事,對一些人來說總是複雜和沉重,可對另一些人卻是單純和輕鬆的。這其中有年齡的不同和性格的區別,也有能力的差異。大畏給我的印象是處事果斷、硬朗痛快,什麼事情在他手中都能迎刃而解的那種人。大畏生長於秀美靈逸的江浙之地,但身材相貌、談吐舉止卻有北方漢子的偉岸和率直勁兒。看他的畫兒,如睹其人。


施大畏:感受大畏


大畏的畫兒就是他的人。他從不經營自己,也不包裝自己。大畏把畫畫兒當作事業來做,當成平凡生活的一部分。他不以大藝術家自居,他的動力源於對事業的責任心,因此他能擺脫侷促和急功近利的狀態,擺脫賣弄玄虛和故作深奧的各種偽裝。一切都那麼平常和自然、隨機和超脫。正因為如此,他和他的畫兒都流露出落落大方、凝重厚實的氣息。這種氣息在當今文化情形下不是容易得來的,尤其身處繁華喧鬧的大都市,似乎節奏緊促、色彩斑斕、製作精美華麗的作品與都市人的日常感受相一致相吻合。大畏的著眼點顯然不在於追求那份靈巧的精緻,他從不違背自己的性情去趨附時尚或商業利益。他的畫兒總透出深厚的歷史感和憂患意識,說白了,是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題材到水墨語言都是如此。《大禹的傳說》、《皖南事變》、《天京之變》、《兵車行》,這一幅幅數米長的大構思大製作,不光需要有把握複雜構圖和技巧的能力,更要緊的是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心血和感情;不光畫兒裡洋溢著一股子精神,繪畫的過程也真正地體現出這精神。誰都不能否認,大畏的畫兒裡有中華民族最偉大最閃光的精神寫照。在此,大畏將個人的筆墨體驗與價值觀融入宏大的敘事結構中,藉助主題烘托出筆墨粗重有力的凝滯深沉的個性化的視覺審美特質,內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統一。


施大畏:感受大畏


大畏不僅關注主題的闡發,更關注筆墨獨立的審美價值。只不過他不想使繪畫成為茶餘飯後消遣或懸於酒樓雅間的裝飾物。那份責任心仍然使他不能放棄筆墨所依託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艱澀命運,所以說大畏不是超脫於現實之外的畫家,而是對現實生活有深刻思考、性情與筆墨又相貫通的畫家。在他近期作品《心跡》、《張力》、《鍛鍊》、《生命系列》中,大畏試圖消解形象的本來形態,畫面與個人感覺形成了同構關係。在將主題隱含起來的同時,凸顯了筆墨的獨立和自覺。具體到筆墨語言,大畏無疑是善於轉換、變通和創造的。他的用筆遲緩有致,力蘊其中,這是骨力和框架所在,墨與色時而分離時而交融,都造成了深邃神秘的氣氛。打破形象的完整性,起到了隱顯自然、虛實相生的視覺感。這些作品筆墨更是自由,縱橫捭闔,呈現出一種粗獷潑辣的氣質,皴擦相生的力度與滄桑實在是都市生活中的“另類”。不難看出,此時大畏在體塊、節奏的把握上的用心和細緻,而且,筆、墨、色三者的關係趨向微妙和豐富,他將細節轉化成具有平面構成性質的語言並隱藏在筆墨的節奏中,因而畫面的整體感厚重感有增無減。


施大畏:感受大畏


通過大畏的畫兒也可以見到他的性情。大畏喜交友,所以他的視野比別人開闊,思路也比別人活躍。他不勝酒量,但有時也越軌痛飲,實乃性情中人。我始終認為畫家不可能脫離自身的性情介入創作。就是因其性情,大畏的畫兒多了大氣少了小氣,多了陽剛少了陰柔,多了明確少了含混,多了真誠少了矯飾。大畏水墨藝術的漸進式衍化過程即說明他不是一個囿於已有成就的藝術家。從他以上作品中,我們或許可以想到大畏變化著什麼,怎麼變化著,又有哪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