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默克爾爲何不再擔任德國黨主席的職位?

samyasa


德國領導下的歐盟和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其實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處在內憂外患之中。今天的默克爾之所以宣佈不再擔任基民盟黨主席和聯邦總理的連任訴求,是一種無奈的產物。德國處在歐洲的十字路口,而今天的德國或者默克爾其實也是處在十字路口上。

難民問題機會是導致歐洲鉅變的一個直接原因,也可以說難民問題是歐洲眾多問題的催化劑。龐大的難民不僅影響了各國政府的運作及民眾的生活,也改變著各國政府的權力組成。

但是,難民問題是一個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不論政府採取何種措施,都很難讓民眾滿意政府在難民上的舉措。

例如早期應對難民問題的丹麥,由於丹麥對難民的嚴苛限制,甚至每一個進入丹麥的難民幾乎掏光自己所有的積蓄,這讓丹麥政府面臨本國民眾及歐盟等眾多方面的壓力。但是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說,進入丹麥的難民幾乎是最好融入歐洲的群體。而廣收難民的瑞典、德國等國接連的經濟、社會問題,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的“難民危機”。

而默克爾採取的人道主義就成為德國民粹政黨及德國民眾抨擊的對象,但是當時的德國民眾可能有很多的“搖旗吶喊”的歡迎這些難民的到來,可以說默克爾及其領導的基民盟成為這一政策的“犧牲品”。

當然,德國廣為接受難民也有自身需求的原因。難民的到來不僅彌補了德國人口萎縮的窘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歐盟內部的矛盾加劇。從現實的國際需求來說,德國非常需要歐盟這“套”外衣來實現德國的國際訴求。畢竟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如果過於活躍,估計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又要“不開心”了。

雖然近幾年歐盟加大對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援助”,來讓這些國家限制進入歐盟境內的難民,但是利比亞、敘利亞、土耳其等這些國家,由於戰亂或者某些需求,非常粗暴或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民依然源源不斷的進入歐洲,在美國的“推波助瀾”下,歐洲境內的民粹主義開始在歐洲大陸肆虐,歐洲的政治版圖開始改變。

雖然現在的默克爾因為種種原因而下臺,但其實這是歐洲眾多國家權力重新分配及領導層變更的開始。


昨思今明未武


默克爾的確是強大的老太太,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老太太了。

近日,因執政的基民盟-社民黨聯盟在近期地方選舉中接連失利,總理兼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爾近日宣佈放棄競選黨內職務,也放棄2021年競選連任。

默克爾統治了德國13年,和英國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11年鐵腕相比,穩重的默克爾帶著德國已經走過了13年的政治歲月,貌似還有三年的路程要走。

她領導著德國,還實質上領導著歐盟,其影響力其實要比撒切爾夫人大的多了。

默克爾應該算是歐洲目前最像政治家的政治家了。與全世界基本上還在幼兒班培訓的國家領導人相比,默克爾完全有做幼兒園園長的資格。

但默克爾在難民問題上是有失誤的,默克爾一諾千金,但大量難民的湧入,始終是德國社會動盪的一大誘因。

也有人分析說,是“渦輪民主”壓垮了“鐵娘子”。所謂的“渦輪民主”,就是民粹,意為西方政治人物的工作重心更傾向於迎合選民,反對什麼政策比構建什麼新政策更容易獲得支持,說“不”的政客比說“是”的政客更會受到越來越浮躁選民的歡迎。比較典型的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當選,善於推倒舊世界的特朗普的打敗了相對正統的政敵希拉里。

2010年以來,德國社會發生了變化,由於信息產業、跨國公司和金融資本優勢日趨明顯,下層民眾的憤怒和沮喪情緒加速蔓延,加上中東難民潮造成的社會分裂,讓“穩定”這種政治共識受到了相當程度的稀釋。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過去10年德國貧困人口儘管控制在20%以內,但貧困正在向最富活力的年輕人蔓延。

工作收入只有國民平均收入六成的青年就業人口,默克爾剛主政時的2006年才5.5%,到了2015年就擴大到了9.7%,這種趨勢在此後幾年還在不斷的擴大。德國近幾年來的“迷你工作”(月收入不超過450歐元,不繳納社會福利和免除工資稅)崗位不斷增加,讓就業變得非常的不穩定,也增加了收入上的不平等。

現代社會,隨著網絡的發達,“明星”人物變的更容易出境,更容易成為政治上的網紅,這種現象讓默克爾這樣真正的政治家成為“吃力不討好”的人,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個感性戰勝了理性的時代啊!

簡單的說,就是社會越來越浮躁,網絡越來越發達,默克爾這樣的政治人物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


蛙眼看天下


這個說得太不符合了。默克爾不再繼續參選,並不代表著自己就此毀滅。每一個人的政治生涯都應該有終結的一天,默克爾也不例外。況且,德國又不是終身制,默克爾也不可能終身不退休。所以,擔任了這麼年的總理,也應該下來休休了。



中國有一句古話:成功者退,將者成進。默克爾已經擔任了十多年總理了,所以,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了。況且,她不下來,後備人才就不會得到充分的利用。無論如何對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聯盟黨,還是德國來說,自己退下來,都是一件好事情。


正如默克爾說的那樣:我一直都在找一個好的方式,希望能夠體面的退休,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其實,想要出來指點江山的人有許多,如果自己能夠功成名就的退休下來,又何嘗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呢?況且自己在政治生涯上的風風雨雨,讓自己感覺非常的疲倦,年紀也大了,也該退休了,也該休息了。

人不可能永遠的幹下去,也會有累的一天,同樣也希望能夠為自己,為自己的政黨,為自己的國家考慮。所以,我認為,默克爾宣佈不再繼續參選,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很讓人欽佩。



不繼續幹,並不是毀滅,而是另一個再生。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功成名就後,選擇了隱身屈就。而默克爾已經在政治上活躍了這麼多年了,難道不應該休息嗎?難道要等到別人把自己推翻嗎?而急流勇退,才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對嗎?


幸福地帶2


說實話,看到默克爾不再擔任基民盟主席,2021年任期期滿,不再競選連任,還是十分佩服的。



一個在東德成長到36歲,用我們熟悉的話說,一個受黨教育多年的青年女學者,在兩德統一之後十五年時間內,從被統一的對象,一翻身而成為德國的總理,日爾曼民族一千年來又一位女性領導人!


默克爾自此以後,連任四屆,成為歐盟當之無愧的領袖之一。

默克爾是強大的,稜鏡事件中,她曾親自至電奧巴馬,質問美國是否監聽她的手機?逼得奧巴馬保證"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監聽"。

小布什攻打伊拉克的時候,默克爾不顧全國反對,公開支持小布什。一直迴避戰爭話題的德國,輿論一片譁然。

特郎普上臺後,默克爾公開聲稱"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美國不再是可以信賴的夥伴",要求安盟加快一體化的進程,多次怒懟特郎普。


最能顯示默克爾強大的一點是,2016年12月6日,基民盟舉行了換屆改選。在領導了基民盟16年後,默克爾當天以89.5%的支持率連續第9次當選黨主席。這是她的第二差成績,以前她的支持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十八年的黨主席,十六年的總理(至2021年),民主國家裡獨此一個。

引進穆斯林難民,確實引發了許多治安問題,也引起了德國的民眾普遍不安,但這只是默克爾心生退意的原因之一。

特郎普的美國優先,自私自利,反覆無常,剛愎自用,確實讓默克爾無所適從。沒有了帶頭大哥的領導,歐盟內部國家的離心離德,英國脫歐毫無進展,,,默克爾再強,也有點力不從心。


默克爾有了中意的接班人,也是心生退意的原因。
基民盟的秘書長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Karrenbauer),是默克爾的得意門生,人稱"小默克爾",己於週一宣佈參選基民盟主席。

縱觀當今世界,戀棧不去者很多,拼命保位者很多,黯然下臺者很多。唯獨主動求去,光榮退休的不多。

默克爾做到了大多數政治家做不到的事!


寒舍29


默克爾的毀滅,預示著德國新納粹黨的復興,希特勒的遊魂,又開始籠罩德國的天空。

新納粹黨的復活,必將給整個歐洲帶來新的動盪,一個強大的德國不但會影響到整個歐洲,同時,也會影響到整個世界。

德國一但被新納粹黨統治,世界各國對於新復活的納粹德國,將會束手無策。

目前世界上各國,特別是中,美,俄三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彼此之間,不是互相猜疑,互相指責,互相折檯,互相遏制,而是應該加強合作,管控好世界,共同承擔起捍衛世界和平的責任。特別是對於日本,德國這兩個二戰時期犯有戰爭罪行的國家,耍時刻警惕,否則的話,新的世界危機,用不了多久,還會出現。

核子時代,用於戰爭的核武器,一旦被戰爭狂魔撐握和擁有,世界將會面臨被徹底毀滅的危險,人類將為自己的不負責任,付出無法挽回的高昂代價。


碧雲6


應該是包括來自於黨內、她個人年齡、政府等的綜合原因讓她做出這個決定吧。

1.默克爾做民盟主席已經18年了。在歐洲經濟社會發展不明朗的情況下,估計如果她再參選黨主席,應該也選的上,但這樣一來,當年輕人就失去了鍛鍊的機會,而這些年輕人實力實際上也不差。面對德國極端實力越來越囂張,民盟也需要有新氣象帶來新的面貌和支持。所以默克爾做出這一決定,有助於民盟更新換代和培養年輕人。

2.默克爾年齡也大了,做黨主席和國家領導人這段時間,對她的心理和身體上都帶來很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在她年輕的時候尚可以承擔,但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是越來越吃不消。她應該也希望休息一下,享受自己的晚年了。

3.默克爾不做黨主席,但是還是可以在其他地方發揮餘熱。有消息稱,她可能會謀求歐盟內部的工作。

政壇的更新換代再正常不過。其實現在很多國家上臺了年輕的領導者,說明世界政治又要經歷一個新的時代。現在德國上任新的領導人,在默克爾還能在背後幫忙支撐一下的時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小溪解局


默克爾是個有良知有能力的女政治家,她執政13年,對穩定歐洲的政治經濟起了極大的帶頭作用,對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她最近比較煩,民意支持率有較大的下降,這主要原因是由她主導帶領歐洲收容了大量中東的難民,所料未及地引發德國和歐洲的社會穩定問題。





用戶5548795449陳淑芳


為什麼要用“毀滅”一詞形容默克爾的即將退出呢?這樣的語氣更像是出自特朗普的嘴巴。

我們作為“外國人”,姑且不談德國社會在默克爾執政連續四屆取得的輝煌成果,單說她領導下的德國能夠長期處於歐盟核心地位,支配著歐共體的走向,粘合與鞏固著歐元經濟獨立又共同發展,盡一切努力維護歐洲29國集團利益……默克爾都是不容置疑的核心靈魂人物。

我們知道,歐洲面積狹小,人口少,國家多,千年來戰爭頻發,近代以來,兩次波及全球的世界大戰都是爆發在這個地方。其原因除種族、宗教、文化外,更多的還是擴張主義抬頭。昔日羅馬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肆意擴張無情殺戮的陰雲早已淹沒進歷史,但其陰魂始終時隱時現。二戰結束後,歐洲人意識到,和平是多麼的寶貴,和平怎麼來?抱團取暖,共同發展,國家不論大小,只有並必須集成命運共同體,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應在集體安全的理念下才能確保利益不衝突。這方面,德法英三國成為歐盟的三駕馬車,中樞神經,尤其是德國。

也許,和平的日子過久了,就易於產生麻痺,安逸的生活過久了,就不知道珍惜。

蘇聯的倒塌,美國人的一超獨霸,原來一致對外的美蘇軍事對壘,瞬間變成歐美日經濟互相爭鬥屠殺,世界格局被經濟貿易的劇烈爭奪所取代。特朗普上臺後,一系列如“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為口號,以暴增關稅為行動,歐洲人被打蒙了。歐洲人的歐洲命運共同體鬆動了,英國人首先開始撤卸機器螺絲,歐盟搖搖欲墜。

在這樣的態勢下,德國的領導力日趨下跌,德國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引發了德國國內的右翼力量暴增,智慧、勇敢、富於獻身精神的默克爾被國內經濟成長乏力、過度接受難民等藉口拖累,成為被質疑的問題者。再加長達半年的選舉組閣不順,60多歲的女強人默克爾累了,心生退意,非常正常。在歐美,沒有一個人像她那樣被尊敬,被信賴,被推崇那麼久,那麼穩固。她的退出,無疑是一大遺憾。花開花謝,雲舒雲卷,應該說,默克爾的一生是多彩多姿的,人類歷史有她一席之地。


蝴蝶146344869


聖母婊做砸了,民怨四起,歐洲不是美國,而美國也正在從各方面大力堵移民潮,相反老默卻敞開歐洲的大門,湧進幾百萬享受高福利的世界盲流,得罪了本國和其他國家。別的事做的再好,當地百姓的生活下降,宗教衝突,社會治安一團糟,任誰也不會買她的賬!!


zj_4508


默克爾當了四屆德國總理,退出政壇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她覺得自己老了,已到頤養天年的年紀。女性一般60歲以上大徹大悟的覺醒要比男性早,做為一個女人她再也不想忍受這份政治煎熬?總要回歸家庭安享天倫之樂,在女性政要中,她比希拉里要更母性一些,更有執政持家的天份……

默克爾是歐盟領導人中傑出的代表,她鐵腕強硬的作風,影響著歐盟的政治環境,讓歐盟不至於成為美國的傀儡。

默克爾是老練的基民盟黨主席,處事能屈能伸,沉穩大氣,有著日耳曼民族的精神氣質......比如著名的稜鏡風波,根據斯諾登提供的機密得知,美國國家安全局對35個外國領導人的電話內容進行了監聽。並且可能監聽默克爾的電話長達十餘年。2013年10月23日默克爾得知此事,沒有忍氣吞聲,而是連夜打電話質問美國總統奧巴馬,指責美國非法監聽她的手機。令奧巴馬狼狽不堪,不得不向默克爾作出保證:現在不會監聽、將來也不會監聽默克爾的手機通信。

美國的霸權主義總是要凌駕於世界各國之上,歐盟也是長期受到美國的欺壓和要挾,但默克爾主導的歐盟,雖然從不張揚,但卻見縫插針,立足實際,非常有主見的“獨立”於北約的框架之中,不被霸權主義所左右,更不能甘當美國的傀儡.....承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