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髒話」,沒想影響千年,如今成了老師口頭禪

古代的人當中,對如今影響最大的可以說孔子是其中一個。在歷代的君王中,很多都推崇儒教,把孔子奉為聖賢。他的《論語》如今很多小孩都讀過,而且孔子的思想不僅在中國傳播,還影響著世界各地。

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髒話”,沒想影響千年,如今成了老師口頭禪

孔子出生在春秋晚期,生平喜歡周遊列國,門下有3000弟子,可謂什麼樣的人都有。有勤奮好學的,也有搗蛋頑皮的。孔子作為當時的老師,遇到調皮一點學生,偶爾也會有點抓狂。當時有一位學生宰予拜在孔子的座下,此人有點聰明,但平時又太過有個性,而且對於學業不太努力,讓孔子不省心。

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髒話”,沒想影響千年,如今成了老師口頭禪

有一次孔子正在給學生講“仁義”,大夥都很認真的聽著,做著筆記,可宰予聽著聽著就有一個困惑,感覺不對經一樣。於是提出一個問題:“告誡世人都要追求‘仁’,若是我告訴你‘仁’就在井裡,是不是得要縱身跳入井中去呢?”還別說,這個問題還真高明,一下子擊中了關鍵所在。

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髒話”,沒想影響千年,如今成了老師口頭禪

還有一次,宰予對於古代守孝制度提出了質疑。我們都知道自春秋末開始,開始提倡三年守孝制,家中至親去世之後,就要服孝三年,做官的要報備朝廷“丁憂”回鄉守孝,待期滿方可回朝復職,而且守孝期間有很多的禁忌。宰予是一個不拘泥於形式的人,而相反孔子是倡導禮教形式的人。

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髒話”,沒想影響千年,如今成了老師口頭禪

宰予認為孝不孝順在心中,而不在於守孝的時間長短以及所謂的禁忌。他覺得三年時間完全不需要這麼長。有這麼多的時間倒不如用來乾點別的事,比如增長知識。這明顯是和孔子反著來,孔子當然十分生氣。宰予出了天性反叛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不怎麼勤奮。

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髒話”,沒想影響千年,如今成了老師口頭禪

大家都在認真聽課,都忙著寫筆記。宰予卻經常不以為然,他認為學知識關鍵在於領悟,而不在於聽多少,或者記多少筆記。於是他經常聽了一會兒,就開始打瞌睡,被孔子抓到了好多回都不改。有一次孔子氣不過,隨口說了一句“髒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髒話”,沒想影響千年,如今成了老師口頭禪

時間已經過去了2500多年,這句“朽木不可雕也”,竟流傳了至今,成了很多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語,經常用來教育那些不上進的學生,在學生時代經常可以聽到。不過話說回來,宰予雖然是一個負面例子,但在我們今天看來,宰予這種善於質疑,不盲從老師的品質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這表明了一個人開始獨立思考,開始深入探索了。

儘管宰予在孔子看來是叛逆的,但他還是位列“孔門十哲”,後世唐玄宗對他也十分欣賞和推崇,特地的追封他為“齊候”,明朝的時候還被授予“先賢宰予”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