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懂得帶孩子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大大的世界,小小的我們

視線抽離循環往復的生活圈

總有我們目光夠不到的地方。

比如,一個美麗的小島旁

一個神秘的海上村落

一群大海的孩子......

聰明的父母,懂得帶孩子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巴夭人的孩子》

文·攝影 / 彭懿

明天出版社

適讀年齡:5-6歲

《巴夭人的孩子》就為我們開啟了這樣一扇窗,以其視覺上的刺激, 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如此陌生的一群人,體驗如此新奇的生活方式。

《巴夭人的孩子》幫助我們的孩子認識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裡生長,會帶有不同的文化特點。

這本書講述的是漂泊在馬來西亞仙本一帶的神秘海上民族——巴夭人的日常生活,以巴夭人孩子的視角與口吻,向我們展現了巴夭人真實的生活場景:

媽媽辛勤操持家裡,爸爸為生計早出晚歸,孩子們在這白雲綠水間,奔跑、跳水、打水仗......快樂得就像一群小魚。

聰明的父母,懂得帶孩子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巴夭人的孩子》作者彭懿

彭懿作為一名成名已久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創作軌跡和一般作家很不一樣,他是研究者,他也創作兒童文學,他還翻譯過上千本書,此外,他還是一名攝影愛好者。而正是這些多重的角色,帶他找到了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

在這裡, 沒有城市的繁華與喧囂,有的也是不同於鄉野的靜謐與質樸,甚而有點野蠻,有點不太會被理解,但又像孩子的身子完全暴露在陽光、海水裡一樣, 那麼赤裸裸又那麼坦然而真誠。

聰明的父母,懂得帶孩子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巴夭人的孩子》內文

一艘窄窄的船載著三個娃娃浮在清澈的水面上,水下的海草和小海星清晰可見,真的好美呀。船頭的姐姐正在用槳划水,小妹妹蹲在船中,拿著一根小竹竿也學著姐姐的樣子劃呀劃。

這,就是巴夭人的孩子。

用真實的照片呈現最真實的故事

本書與以往的繪本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用照片替代了原本手繪的圖畫,用真實的照片呈現最真實的故事,這也是作者的意願所在。

不借助任何誇張、玄幻的技巧和色彩,用最直接的表達形式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一個常年漂泊在海上的陌生民族的真實生活場景。

單看照片,孩子一定會被畫面中的景象所吸引:透徹見底的海水,稀 奇的水上屋,渾身黝黑、一絲不掛的小朋友,細細長長的小船......

聰明的父母,懂得帶孩子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巴夭人的孩子》內文

這對每天居住在樓房、生活在車水馬龍的街區的孩子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具有很強的衝擊性:哇,他們跟我好不一樣!他們每天都幹嘛?他們怎麼上幼兒園?帶著各種好奇與困惑,孩子會一遍遍翻看照片。

繪本,作為一種靜態的故事呈現形式,在講述帶有時間流動性的故事時, 藉助的是圖畫和文字的共同作用。

用精煉的語言道出最鮮活的場景

小朋友聽故事的同時,能在圖畫的幫助下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看圖畫的同時能在文字的提示下,更好地連貫起各幅圖畫。

《巴夭人的孩子》中看似獨立的各幅照片,也在文字的串聯、牽引下,彷彿流動了起來,將巴夭人鮮活的生活場景向我們娓娓道來。

聰明的父母,懂得帶孩子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巴夭人的孩子》內文

本書的語言精煉,用詞簡單。5、6歲的小朋友在之前已經積累起不少認知經驗,閱讀簡單的短詞、短句不成問題,在之後的閱讀過程中,還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邊閱讀文字,邊欣賞圖片,慢慢感受這種不一樣的文化生活。

孩子作為社會中的小小一分子,在平日裡,我們就該有意識地讓他們 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瞭解多元文化。這樣做不僅能豐富其生活經驗,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也有幫助。

聰明的父母,懂得帶孩子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巴夭人的孩子》內文

更何況人類發展到今天,全球化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且,適當向孩子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 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其理解、尊重各種文化的態度, 也作為學齡期兒童的一項指導目標被提出。

在親子共讀中,家長朋友在引導孩子欣賞照片的同時,也可以和他討論討論,聽聽他對這些小朋友的生活有什麼感受和看法,瞭解他的真實感受。

當然,你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看法。在這種討論、分享中,逐漸幫助孩子認識一個新的文化群體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引導孩子用一種理解、尊重的眼光平等地看待他們。

要知道,在海那邊,白雲下,還有一群快樂的人兒。

—END—

#今日互動#

你帶寶寶去過什麼特別的地方旅遊呢?

一起來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