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壓力總是得自己扛過去的

主題:有些壓力總是得自己扛過去的

作者:歷史學的還不錯——用匠心與讀者對話,有良心與心靈對話;不唯利是圖(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隨波逐流;努力做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自媒體。

有種家長叫“中國式的家長”,從孩子還沒有出生就給孩子謀劃他的一切,出生後跑前跑後,到了小學各種陪娃寫作業的吐槽其實也是一種父母伸手過長的結果,可是他們卻發現隨著孩子的成長自己能為孩子做的事情越來越少。

有些壓力總是得自己扛過去的

不管我們有多麼的不捨,孩子總要自己去面對未來的生活;縱使我們有再多的不願,孩子還是會離開我們獨自成長。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曾經也是孩子,現在的你並不是事事都與自己的父母商量,尋求幫助。可能更多的時候是獨自去面對並解決這些事情,甚至在處理問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苦楚我們還會可以瞞著自己的親人。

對於孩子來說也許我

有些壓力總是得自己扛過去的

們最應該給他的是耐受壓力時的態度,面對困難時的不會退縮的決心,孩子只有在這種獨立面對困難的過程才能不斷的磨礪自己,堅強他們的心智。你有沒有覺得越是在父母無力幫助的時候孩子的成長越是明顯,你有沒有發現每個幼小的孩子都是在一次次的生病後快速成長,突然懂事很多。孩子到了幼兒園雖然有短暫的分離痛苦,但是他卻在脫離父母對很多事物產生飛躍式的認知進步,當然在父母目之不能急的地方,他們也許會摔倒,也許會哭鼻子,但正是在這些獨自爬起來的過程中慢慢成長,不只是身高還有慢慢地學著堅強。

作為一個高中的孩子已經度過叛逆的青春期,多數人即將遠離自己的父母,他們需要學習的更加堅強,所以他們需要在這個過程儘快的去充實自己,包括知識但並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面對困難的時的信心、恆心和毅力。

有些壓力總是得自己扛過去的

但是作為父母兄弟此時雖然想幫助你們這些孩子,卻發現力不從心。“有些壓力總是得自己扛過去,說出來就成了充滿負能量的抱怨。需求安慰也無濟於事,還徒增了別人的煩惱。而當你獨自走過艱難險阻,一定會感激當初一聲不吭咬牙堅持著的自己。”筆者把這句在網上見過的話送給那些家有考生的家長。

有些壓力總是得自己扛過去的

彼此可以互相幫扶,但是為人父母更更應該期望孩子快速成長,為人子女此時已經成人的也應更多一些擔當,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少些焦慮,孩子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

一家之言,對此您怎麼看,留言區見!

2.文中配圖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