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被帶走7小時事件中我們更應該關注這兩個事情

主題:老師被帶走7小時事件中我們更應該關注這兩個事情

作者:歷史學的還不錯——用匠心與讀者對話,有良心與心靈對話;不唯利是圖(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隨波逐流;努力做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自媒體。

2018年10月16日上午8點多,某小學三年級某班27歲何姓女教師被該縣淥口鎮派出所直接從教室帶走,被關了7個多小時,下午3點左右才被放出。事情的起因是,班裡的一個女孩因為遲到,該老師讓她在教室前面站了幾分鐘。罰站女學生很快通過電話聯繫到家長,孩子爸爸帶著警察到學校將女教師帶到派出所。

更多的人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對孩子爸爸的譴責、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權利私用等問題上,筆者認為還有兩個問題更值得我們關注。

老師被帶走7小時事件中我們更應該關注這兩個事情

事件中的孩子對待自己遲到問題的認識問題。從事件的發展來看,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如果是自己認識到了錯誤,事件的發展不會是這個結果。此次事件是被媒體曝光了,若沒有則此次事件對這個孩子還有這個班級其他孩子的成長也是讓人擔憂的。涉事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犯錯了,就是犯了錯誤也不覺的自己可能面臨相應的懲罰,會導致其規則意識淡漠,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老師被帶走7小時事件中我們更應該關注這兩個事情

從事件中也反映出目前教師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尷尬,只是此次涉事家長處理問題過於極端而已。現在很多人吐槽"現在的老師已經與80年代前的老師大不一樣了",同時老師們也在吐槽"現在的家長已經與80年代的家長大不一樣了",筆者認為是我們都與80年代的人們有了很大的差別。在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西方思想與傳統教育思想的衝突中我們對於教育的一些認識出現了偏差。筆者小時候如果是被老師批評了,甚至是被老師打了,回家都不敢跟家長說,否則招來的可能是一次更加嚴厲的批評甚至是"男女混合雙打",那是家長認為老師管孩子是為孩子好,體罰也認為是老師負責。在家長一次一次維權行動中老師慢慢放下了教鞭,甚至很多老師連批評學生都變得心驚膽戰,而這些被呵護長大的青少年不是收斂了,而是更加的有恃無恐,筆者認為這是很多校園霸凌及惡性事件的根源。

老師被帶走7小時事件中我們更應該關注這兩個事情

應該適當的給予老師在不傷害孩子尊嚴基礎上的懲戒權利,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建立規則意識。從小時候就明白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才能讓他們在後來的人生道路上不犯大錯。否則受傷的還是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教師、學生、家長會是一種三輸的局面。

老師被帶走7小時事件中我們更應該關注這兩個事情

一家之言,對"教師如何懲戒學生才是恰當的?"您怎麼看,留言區見!

2.文中配圖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