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爸爸

主題: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爸爸

在開學第一課後,廣大群眾突然對熒幕上的"娘炮"開炮了,並且發出了"少年娘,則國娘"的吼聲。不僅是熒幕上,現實中的青少前陽剛之氣也是越來越來越少了,筆者當然明白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非常複雜,今天僅討論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如今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男性的缺失。

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爸爸

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主要的接觸環境就是家庭和學校,恰恰是這兩個環境中是當下社會中男性較為缺失的地方,必然導致孩子接觸的成年人以女性為主,導致很多孩子模仿的對象以女性為主,這是青少年中"娘炮"風行主要原因之一。

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爸爸

當下中國的已婚女性有這樣的一種吐槽就是"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還衍生出了媽媽圈中扎心的育兒鄙視鏈"互動式育兒>參與式育兒>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這都是媽媽們對爸爸在家庭中尤其是對孩子教育過程中缺失的吐槽。裡面有社會的因素,很多的男性都在為這個家庭打拼,很多人沒有時間顧家,沒有時間回家,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是其中一個因素。同時也和男性本身的惰性有關,現在的很多爸爸都是家裡的獨子,其本身就是個超級巨嬰,正式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很多爸爸即便是有時間也以各種藉口外出與"朋友"喝酒,或者在家玩兒"吃雞"的遊戲。導致很多爸爸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一些有時間陪孩子的爸爸也沒有積極主動的去陪孩子,年幼的孩子只能由媽媽或者長輩陪伴長大。

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爸爸

到了上學的年齡,去幼兒園你會發現我們呼籲已久的"阿舅"始終都沒有出現在幼兒園的課堂上。不僅如此,最近幾年"娘子軍"還慢慢的攻佔了小學、初中、高中、就連大學也有淪陷的趨勢。每到開學季會發現師範院校的軍訓隊伍中男女比例可能是3:7或更低,每到畢業季又是原本就稀缺的男性更多的逃離了教師這個職業(筆者前面有過相關方面的文章,可關注查閱)。招聘時,很多學校雖然更想招聘男老師,可若真如此會面臨無人可招的窘境,筆者瞭解的一個學校今年招聘了8個教師全部為女性。可想而知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面對的老師就都是女性,到了小學、初中、高中一個班級10來個教師有8、9個甚至全部都是女老師,你如何讓這些男孩子去變得不"娘炮"。

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爸爸

男老師越來越多的逃離教師這個職業,作為父母我們左右不了,但是作為家庭中的一份子你有義務完成爸爸應該承擔的職責。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成長過程中不能沒有男性的陽剛之氣,爸爸沒有理由在孩子的童年中缺失,要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你再後悔莫及。奉勸那些工作狂式的爸爸抽出一些時間陪陪你的孩子,奉勸那些"酒鬼"爸爸適當放下手中的酒杯陪陪你的孩子,奉勸那些"遊戲高手"爸爸關上電腦陪陪你的孩子,因為你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不會重來!

個人見解,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應該要求爸爸更多的參與”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