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8月23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昆山科研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一家国家级高端财经智库的落户,必将进一步提升昆山财政改革和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突破高质量发展瓶颈、助力领军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走在“两个标杆”前列做出贡献。

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为何选择昆山?

1956年6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财政部要加强财政经济问题研究的指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2016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多年来,财科院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情况,围绕国家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国家决策和国家治理建言献策,为财政政策提供智力支撑。财科院研究风格独特,实力雄厚,研究成果多方面引领学界。

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早从2011年开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就开始了和昆山的合作,每年都要来昆山进行调研,完成一到两个课题,并通过讲座、培训的方式,对昆山财政提供智力支持。2016年财政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后,虽然其职能向国家财政智库转变,但合作仍在继续。就在今年的6月中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刘尚希院长专门指示,派调研组来昆山市三一工业园进行实地调研。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之所以情独钟昆山,其原因,就在于昆山作为样本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4月在江苏视察时提出期望:“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作为近年来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军城市,昆山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江苏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样本区,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多次蝉联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创新创业百强县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四个第一”。

同时,昆山历来把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务上海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理念,回顾昆山发展历程,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转型,都离不开上海的溢出、辐射和带动。

当前,

昆山继续推进全方位、

多领域的对接上海:

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在优化接轨上海的产业空间布局建设方面,昆山开发区侧重接轨自由贸易港,特别是围绕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做好贸易、品牌、结算等功能总部以及光电、半导体等高端项目对接;

昆山高新区侧重接轨科创中心、张江高新区,深度挖掘上海高校、院所产学研产业化成果,主攻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积极承接高端制造业等项目 “溢出” ;

花桥经济开发区侧重接轨虹桥商务区,以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和城市融合为目标,做好科技服务、金融后台、展览展示、区域总部、文化创意等项目对接;

旅游度假区侧重接轨上海西南部,发挥江南水乡、文化古镇、自然村落等资源优势,积极融入沪苏杭旅游一体化发展,重点是联合打造以 “江南水乡” 为特色的国家公园;

昆山试验区侧重建立完善与上海衔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服务体系、制度安排、法律保障和营商环境,全面梳理分析上海财税、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政策,争取复制推广部分创新措施。

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昆山还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昆山试验区获批为进一步深化昆台合作提供了重大平台,也为广大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

昆山的改革发展具有先行性和典型性,不管是一路走来的历程还是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可以说是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样本,针对昆山的研究对于其他后发地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昆山正在突破高质量发展瓶颈

2017年9月8日,昆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与大院大所合作的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自主创新、园区集约发展等重大需求,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与国际、国内大院大所开展长效合作,积极对接大院大所直属机构或下属企业,深化与大院大所校友会的交流互动,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载体,转移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汇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为全市打造发展主引擎、构筑发展新优势,努力走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昆山财政在推动转型升级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从影响财政因素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发展方面

创新是昆山的“根”和“魂”,昆山连续14年荣登全国百强县榜首,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环境资源和空间约束加大、企业创新内驱不足、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如何更好的推进创业创新,突破要素制约天花板,进一步提高“亩产”,这是昆山下一步发展需要做好的答卷。

协同发展方面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昆山占有临沪区位优势,如何抓住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的机遇,在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强与上海的对接合作,促进产业、人才、平台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上有新作为,有待深入开展研究。

重大政策方面

昆山作为一个县级市,与上海等地区相比,在环境、政策等方面有不小的差距。在思考如何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促进产业的互补发展、错位发展的同时,如何更为及时、准确了了解、掌握、运用新出台的重大政策,更好的抓住国家、省的战略机遇,指导地方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的制定实施,以及如何通过部省际联席会议等平台,更大力度的争取政策支持,为昆山经济社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于昆山保持改革实践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财政改革方面来看

昆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倒逼着财政部门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机制。近年来,昆山财政的诸多改革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比如,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率先全面实施全流程“网上政府采购”、率先实现国库资金无纸化电子支付和国库远程支付全覆盖等。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精准度,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昆山高质量发展走在“两个标杆”前列, 需要财政持续用力、紧抓不放。

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昆山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首创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和大院大所合作,解决了很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昆山作为深化两岸合作试验区,有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在出台和获批过程中,都需要财政科学研究院给予更多的建议和帮助。

伴随着昆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如何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这也需要财政人充分利用好包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内的各种财政智库,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去突破。

双方合作将为昆山带来什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作为财政部的直属单位和新中国第一所集财税会计理论研究和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承担着财经理论政策研究、财政决策可行性分析、参与制定财政方针政策,及提高政府财政工作管理水平提供解决方案的重担的任务,同时,通过参加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高层资政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完善财政体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财科院研究风格独特,实力雄厚,多方面研究成果引领学界,并已成为第二批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现在,昆山与财科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其强大的人才优势、雄厚的科研资源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必将在深化财政改革,科学理财,精准施策等方面更好的提供战略指引,在重大课题研究方面更广泛的予以智力支持。

正如副市长宋德强在挂牌仪式上说

“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当前工作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对于昆山而言,如何更好的抓住机遇,着力建设生产先进、生活美好、生态宜居、生机勃勃的新昆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在这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幸得到了财科院的鼎力支持。多年来,财科院聚焦国家发展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实时跟踪、快速反应,寻找解决方法,为国家决策和国家治理建言献策,为财政政策提供智力支撑,全方位有力有效服务中央决策。”

“昆山科研基地”的成立是一个重要契机,可以预见,以昆山作为发达地区基层财政工作的观察研究样本,将有一系列重点课题研究展开,并形成能影响决策层的政策建议,使之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成果。同时,借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帮助基层财政部门培养人才、实现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举办科研学术研讨会,为推动昆山的公共财政建设服务。适时归纳和总结昆山的改革经验和创新精神,集中力量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接融入上海”等当前昆山改革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精准解读政策,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提升为改革和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好的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走在“两个标杆”前列的需要。

文:胡鹏 摄影:周舟

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厉害了!又一国家级科研基地落户昆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