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不是首都,却招惹女王,国际法庭、各国使馆在此安营扎寨

荷兰王国第三大城市海牙(荷兰语:DenHaag),

是个“奇怪”的城市。

海牙:不是首都,却招惹女王,国际法庭、各国使馆在此安营扎寨

第一,城市区域面积不大,才100平方公里。人口不多。2005年统计的人口是47万2千人。整个区域才70万。

相比之下,具有3000年历史的中国河北省燕郊镇面积就达105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

第二,不是国家首都,但中央政府都在此办公。所有的外国使馆都在这里。最高法院和国际组织也于此。

海牙:不是首都,却招惹女王,国际法庭、各国使馆在此安营扎寨

这很让身为国家首都,在国际上都有大都市范儿的大哥阿姆斯特丹市很“尴尬”,其它国家很难“理解”。

这里聊一聊世界法院,也就是海牙国际法庭,也称海牙国际法院。正式身份叫国际法院(法语:Cour internationale de justice, CIJ、英语: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简单点说,就是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

国际法院今年已经72岁。比中国建国早了3年零8个月。出生证就是《国际法院规约》。

他主要干的事儿,就是对各个国家提交的案件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在这里干活的职员不得从事其它任何兼职。

国际法院没刑事管辖权,不能审判个人。这种刑事审判由国内管辖或联合国特设刑事法庭或国际刑事法院管辖。

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任期9年,可连选连任;设书记官处。英语和法语是工作语言。

经济迅速崛起的美国,企图瓜分世界,但世界已被老牌殖民地瓜分完毕。一场更大的重新瓜分殖民军备竞赛即将开始。面对家底不好的财政状况,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赢得准备时间,提出了在海牙召开和平会议。

1899年5月18日至7月29日,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在荷兰召开,26国参会。

海牙:不是首都,却招惹女王,国际法庭、各国使馆在此安营扎寨

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由三件公约、三项宣言及决议、愿望等文件构成。会议决定在海牙建立一个永久的国际仲裁法庭(PCA)。

1900年,“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

1903年,美国钢铁大王、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出资150万美元建设和平宫以及国际法图书馆,并成立了基金会。基金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方案,获胜的方案为法国设计师路易斯·M·考德涅尔设计的。

这座建筑被命名为“和平宫”,表达世人对和平和安宁的向往。

1907年奠基,1913年,和平宫竣工。

海牙:不是首都,却招惹女王,国际法庭、各国使馆在此安营扎寨

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山姆大叔在海牙代表哪一方。1904年,以和平使者自居的美国倡导开始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这次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

1907年6月15日到10月18日召开了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44个国家参会。这次会议,扩大原有的海牙公约,修改了一部分条约,并加入了新成员,对海战更加注重。

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与会国共议定了十三项协议及一个声明文件。这次公约包括《禁止从气球上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等。

海牙:不是首都,却招惹女王,国际法庭、各国使馆在此安营扎寨

众所周知的海牙公约,也称“海牙法规”,是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公约、宣言等文件的总称。

在海牙,还有另外一个法庭,名为海牙国际刑事法院(ICC),是根据《罗马规约》在2002年7月1日成立的。对犯有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侵略罪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的国际司法机构,其权限只限于审判个人,而无法审判国家。

“和平宫”最初就是为常设国际仲裁法院所设立。后来容纳了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常设仲裁法院、海牙国际法学院和庞大的国际法图书馆。

海牙也因此被称为国际法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