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讚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祕訣?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隨著袋裝速食螺螄粉的問世,

那些年只能在柳州嚐到的螺螄粉,

搖身一變成為“可以快遞的鄉愁”

從路邊餐飲店走進工業園,

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加上“互聯網+”推動,

“網紅”螺螄粉迅速銷全國、賣全球。

這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又有哪些經驗和秘訣?

廣西日報

8月22日頭版和8月23日頭版

報道了柳州螺螄粉『爆紅』路徑及啟示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廣西日報》8月22日01版

一碗粉『烹』

成大產業

▲▲▲

短短3年,年快遞寄件飆升到2000萬件、年產值30億元,日銷80萬袋,批量出口歐美國家。如今,網紅食品柳州螺螄粉,隨著袋裝品牌的走俏,成為“可以快遞的鄉愁”。

卻顧所來徑,足跡皆可尋。柳州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用工業的理念謀劃推進螺螄粉產業發展,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了“小螺螄,大產業”。

“工業化+互聯網”讓螺螄粉成網紅

螺螄粉原本是柳州特色小吃,由當地特有的軟韌爽口的米粉,以酸筍、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蘿蔔乾、鮮嫩青菜等配料,用濃郁適度的酸辣味螺螄肉湯調和而成。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螺螄粉將漢族和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結合在一起,產生出辣、爽、鮮、酸、燙的美妙味覺。”柳州螺螄粉協會會長倪銚陽說,螺螄粉既是本地人的鄉愁記憶,也受到越來越多外地人青睞。

2008年,“螺螄粉手工製作工藝”民間技藝入選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柳州市政府推動“螺螄粉進京”,螺螄粉從最初的街邊小吃,走進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目前在全國已有近5000家門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也開設了門店。

但是,門店銷售畢竟有限。食品生產企業開始思考,是否能夠把螺螄粉做成方便麵那樣的袋裝速食?

這個想法促使當地食品生產企業從螺螄粉的供給側進行探索。隨著米粉製作工藝、物理殺菌、真空包裝等食品生產及包裝技術提升,速食袋裝螺螄粉研發取得突破。生產廠家從2014年底的兩家發展到2018年行業整頓後的49家。目前螺螄粉在網購平臺開設網店近1.2萬家,銷量在阿里巴巴米粉特產類排名第一。線上線下銷量的持續高速增長,讓螺螄粉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

“去年我們共有7批35萬包螺螄粉批量出口美國。”螺狀元食品公司是柳州首家自營螺螄粉出口美國的企業,總經理劉清石告訴記者,公司還準備批量出口德國、荷蘭、英國等國家。

“柳州螺螄粉自營出口企業已發展到5家,去年出口量達30萬美元。”柳州市商務委主任程方曉介紹說,“工業化+互聯網”使螺螄粉快速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食品產業,袋裝螺螄粉加工業全產業鏈和餐飲實體店帶動就業5萬多人。

從田頭到工業園的螺螄粉產業鏈

酷夏時節,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龍培村的梯田裡,當地農民在插秧前投放的田螺種苗在清冽的田水中棲息生長。村民楊先鋒說,他們家養有6畝田螺,養成之後合作社統一收購賣給螺螄粉企業。據介紹,拱洞鄉養殖香田螺近2000畝,每畝可增收1200多元。

柳州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計劃到2022年螺螄養殖面積超過5000畝、竹筍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大米出口種植面積8萬畝以上、豆角種植面積2萬畝以上。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8月21日,位於柳州市柳南區螺螄粉袋包裝生產聚集區的“螺霸王”食品加工企業,工人們在企業自主研發的螺螄粉湯料包裝生產線上忙碌。該企業每天產銷袋裝螺螄粉6萬-8萬包。諶貽照/攝)

“加大原材料基地的建設,既能帶動農民致富,又能夠保證原料供應。每袋袋裝螺螄粉裡面放5顆田螺幹,市場大得很。”市委書記鄭俊康多次到螺螄養殖基地和螺螄粉產業園區調研,提出要按照工業的理念去挖掘、謀劃和推進螺螄粉產業,用標準化生產來打造一個柳州獨有的新產業。

柳南區螺螄粉小鎮是今年入圍的第一批廣西特色小鎮。小鎮核心區內螺螄粉產業集聚區,已建成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1家,去年螺螄粉產業年產值超過14億元。預計今年將實現甜竹筍種植面積4000畝、豆角種植面積1000畝、螺螄養殖面積1000畝。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螺螄粉小鎮螺螄養殖基地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螺螄粉小鎮袋裝螺螄粉生產聚集區內企業生產線

螺螄粉生產區、主輔料配套產業區、產業工業旅遊示範區、研發中心、質量產品溯源及檢測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全產業鏈協調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文化展示中心,該市魚峰區正在建設的柳州螺螄產業園,正在展開“一園三區六平臺”佈局,將在3年左右時間,發展成年產值15億元的規模。

食品安全是螺螄粉及上游產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生命線和重要保障,2016年5月,柳州螺螄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正式施行,從產品分類、原輔料技術要求、企業生產加工過程要求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今年2月,柳州又掛牌成立了螺螄粉檢驗檢測中心。

打造“雙百億”螺螄粉產業

柳州用工業的理念謀劃推進螺螄粉產業發展,用螺螄粉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正通過出臺方案、細化實施來打造螺螄粉產業升級版。

該市重點推進螺螄粉產業“六個一工程”:編制一個規劃,出臺《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講好一個故事,深度挖掘螺螄粉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以文化為紐帶,以螺螄粉為媒介,助推產業發展;嚴管一個標準,嚴格執行《柳州螺螄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緊抓食品安全這一生命線,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區,重點打造全產業鏈螺螄粉產業園、螺螄粉特色小鎮、螺螄美食文化街、螺螄粉原材料種養和加工基地,實現產業集聚效益;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重點在基地建設、新產品研發、企業上市、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龍頭企業支持,鼓勵企業向品牌要效益;設立一個螺螄粉檢測中心,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產品質量檢測服務。

為加強螺螄粉品牌建設、提升螺螄粉知名度,該市舉辦螺螄粉(預包裝)品牌評比活動,總獎金高達650萬元。

按照自治區的要求,該市正編制《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明確螺螄粉產業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發展舉措等,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到2022年,打造一批螺螄粉及附屬產業知名品牌,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實現100億元,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實現100億元,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壯大地方特色產業。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告別“土”與“小”

迎來“優”和“強”

▲▲▲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廣西日報》8月23日01版

從街邊小吃到登堂入室,從“現煮堂食”到方便袋裝,從地方美食到熱銷海內外……柳州螺螄粉崛起成為“網紅”,是我區食品加工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的又一生動實踐。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指引,將廣西“金不換”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創新產品,嚴格標準,保證品質,塑造品牌,擁抱互聯網,將小特產做成大產業,是柳州螺螄粉帶來的啟示,為我區更多優質產品勇闖市場提供了有益借鑑。

創新升級:告別“土”字

盛夏7月,一場探討如何推動桂林米粉從小特產做成大產業的“點子大會”,在北京廣西大廈內熱烈進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自治區以及桂林市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匯聚一堂,激辯桂林米粉如何才能像柳州螺螄粉一樣,蹚出一條行銷全國的新路子。

廣西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盛產健康、生態、長壽各類名優特產,擁有特產600多種、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28個,資源稟賦優勢非常突出,但很多產品都面臨諸如“名頭很響市場不旺”“區內很火出省就涼”“市場有需求產品跟不上”等尷尬局面。

究其原因,自治區工信委食品醫藥工業處處長楊富剛認為,廣西特色食品產業多為傳統加工業,企業普遍存在起點低、品種單一、檔次不高、技術含量低、市場佔有量小、缺乏創新等不足。

要改變這一狀況,首先應對產品轉型升級。業內普遍認為,柳州螺螄粉行銷全國的關鍵,是將“現煮堂食”的地方街頭小吃,變成了工業化生產的預包裝食品,這是一次重要轉型升級,無異於“脫胎換骨”。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因忽視產品轉型升級,廣西產品有過不少慘痛教訓。廣西曾經在啤酒、葉面肥等很多領域都有叫得響的產品,由於不注重產品創新升級,市場份額大幅縮水。

進入新時代,廣西特產創新意識越來越強,土特產不再以單一的“土”為賣點,融合了更多時尚元素。比如今年1月獲批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合浦大月餅,近年來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聯動發展,開發出多品種、多品味月餅及功能性食品、養生食品、健康膳食食品等,不斷促進產業產品升級換代。

產品轉型升級更要保障產品品質,產品標準化是唯一途徑。柳州市以工業化思維助推螺螄粉生產標準化,規範企業生產行為,保證了袋裝螺螄粉“鮮酸爽辣”的口感和品質。

目前,廣西很多特產均已出臺了生產標準,告別陳舊的傳統生產模式,以現代化的思維保障產品質量穩定、安全。桂林市副市長樊新鴻介紹,近年來,該市一批新興企業突破了鮮溼米粉保鮮技術,正推動桂林米粉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梧州六堡茶等多種特產,也正引領企業在原材料種養、產品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標準化定格。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網絡配圖

產業發展:告別“小”字

柳州螺螄粉以工業化思維推動產業發展,成就了今天超過30億元的產業,如今正以產業園和特色小鎮為載體,加速打造“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柳州螺螄粉的發展模式,可學可鑑。

梧州六堡茶紮實推進“茶園標準化、加工流程化、市場品牌化”,通過“加工集中化、產業園區化”實現“小茶葉成就大產業”。目前,梧州市茶園種植面積近10萬畝,通過SC(食品生產許可)認證的六堡茶生產企業50多家,去年產量超1.35萬噸,直接產值達14億元。

為推動特色食品產業發展,廣西加強頂層設計,立足本地優勢、特色資源,重點打造特色農林食品、地方特色食品、長壽養生食品和旅遊休閒食品,明確各地發展重點,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構建具有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食品產業體系。為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自治區、市等各級均出臺政策、安排資金加以扶持,如支持企業進行米粉加工項目技術改造,支持柳州螺螄粉小鎮、桂林全州米粉產業園、梧州六堡茶、合浦月餅小鎮等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產業化不會一蹴而就。楊富剛認為,產業意識不強同樣是當前制約我區特產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在缺少龍頭企業帶領,種養規模或生產企業規模較小,產業鏈不長,分佈散、集約化程度不高、競爭力弱。

針對這些薄弱環節,下一步,我區將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思路,制定龍頭企業培育方案,實施強鏈延鏈補鏈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區地方特色食品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規模以上地方特色食品工業企業力爭達300家左右,形成涵蓋食糖、果蔬、肉禽、水產品、林產品、飲料、糧油、茶葉等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體系,地方特色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以上。

“互聯網+”:做優品牌

  “我女朋友喜歡吃螺螄粉,煙臺哪裡有得吃啊?”打開百度貼吧螺螄粉吧,各地求購柳州螺螄粉的求助帖不少,甚至還有遠在巴黎的留學生詢問如何網購袋裝螺螄粉。

“做品牌就是做市場,要以消費者為中心。”自治區工商局商標監督管理處處長陶耀鋒認為,柳州螺螄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品牌戰略的成功。

近年來,柳州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消費升級步伐,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機遇,通過直播等活動,依託廣西“三月三”國際電商節打造網上“柳州螺螄粉節”。

目前,電商平臺上的柳州螺螄粉網店,日銷量突破80萬袋。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網上銷售火爆

“美在深山無人識”,是眾多優質特產一度面臨的窘況。截至2017年底,我區註冊完成的地理標誌商標總數量40件,在全國處於中下水平。不少地方品牌運用管理薄弱,對已註冊成功的地理標誌商標欠缺包裝、營銷,產品缺少統一標識,導致產品市場認知度不高。

廣西日報頭版連續兩天點贊柳州!柳州螺螄粉“爆紅”有哪些秘訣?

網絡配圖

為此,我區深入實施廣西特產行銷全國工程,以培育地方特產品牌為抓手,著力打造“一市一品”區域公共品牌、行銷全國核心品牌、“廣西有禮”伴手禮品牌和老字號品牌等4大類品牌,提高名優特產的知名度和銷售量,把特產優勢變成經濟發展優勢,闖出一條農產上行、帶動產業、精準扶貧的新路。

——小特產做成大產業,成為響噹噹的區域公共品牌。2017年,自治區商務廳分別與百色市、柳州市、梧州市聯合開展“一市一品”品牌打造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舉辦各類推介宣傳活動50多場,百色芒果、柳州螺螄粉、梧州六堡茶區域公共品牌效應顯現。

——小特產做出大市場,形成廣西特產“批量出桂”。300多種廣西特產在全國市場的銷售額由2014年的150多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10多億元,實現成倍增長。

——小特產做成大品牌,“養在深閨”變成“大眾熱捧”。廣西特產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提升了消費者對廣西名優農特產品的整體認知。

目前,我區正著手建立特產品牌管理體系,力爭2018年核心品牌銷售總額同比增長20%,10個品牌企業銷售額突破3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