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開刃方式的科普知識

刀刃形狀包含了輪廓和刃角等特徵,以下是十三種常見刀具的刃口形狀。


有關開刃方式的科普知識


有關開刃方式的科普知識


⑴是絕大多數生產廠家採用的一種刀具開刃形式,刀體強度高,方便 研磨,對研磨技術要求較低,但要非常鋒利卻不容易。

⑵採用凹磨技術,也可以說是⑴號的變形,刀體內凹,刀刃輕薄,可以達到很高的鋒利*,不過當刀刃被磨厚以後,鋒利性亦相應下降。

⑶、 ⑷號多見於手工刀,比如唐大刀、日本武士刀。這種類型刀刃角度很小,刃面導向性好,因此可以研磨得極其鋒利,遠非⑴、⑵可比,尤其在砍闢時的侵徹度非常高,但缺點是刀體的強度會因為極小的開刃角度而降低,容易造成缺口或捲刃。

⑸是 ⑶、⑷的變形,僅僅是內弧形刀身形成整體式血槽的變化。比如蒙古刀,保安刀等中國民族手工刀具經常使用這種類型的刀刃。

⑹號刀刃很少見,主要的例子就是老式剃鬚刀,在一些西洋古刀劍上也有發現,這種刀刃在自行研磨後很難保持原貌往往轉變成⑸號刀刃。

⑺號刀刃可以說整個刀身就是刀刃,多見於需要極其鋒利的特殊用途刀具,不過倒也常常在菜刀上發現這種研磨方式(也因刀而異,有些人在研磨時將菜刀完全平壓於刀石上研磨就會形成這種刀刃)。

⑻是弧形的,刀體強度較高,方便研磨,但鋒利性不會很高。多見於大型藏刀,中國古代的平造單手刀……。

⑼、 ⑽刀刃面是偏鋒,這種刀刃多見於刻刀、鑿刀、剝皮刀、剪刀等特殊用途刀具。這種結構會大大的方便研磨,免除了反手研磨的麻煩。

⑾、 ⑿和⒀是刀背的假刃研磨方式。

以上十三種常見刀刃,根據刀身和刃部彈性變形理論都可以很好的解釋其形狀和鋒利性的關係,刃角越小,刀身越薄,鋒利性也就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