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同性恋一词,对我并不陌生。

曾经就读于一家女多男少的高中,同学之间常常传言某某某是蕾丝,某个男孩原来跟另一个男孩是男女朋友。在此之前,我坚信男生就是喜欢女生,女生也只喜欢男生,男孩跟男孩永远只有哥们兄弟,女孩跟女孩也只有朋友闺蜜这种简单情感。同学之间关于“同性恋”的传言并不足以撼动我坚定的信念,传言不可信,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现实就是这么戏剧。

高二,我们重新分配宿舍。舍友里有个开心果,人好看,为人也大方仗义,不仅学习好,家庭条件也很好,周日回校总是给我们带许多新奇的零食,晚上卧谈时总给我们支招解围。就是这么一个在我看来“完美”的女孩子,是同性恋。

起初我愿意不相信,每次跟她聊天,我都极力避免聊到恋爱的话题。但那天晚上,当她被她“女朋友”拒绝后在宿舍失声痛哭的那个晚上,我终于无法否认。那之后,我重新审视我的价值观和恋爱观,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狭隘。她跟我们所有人都一样,这点不同,为什么我就不能正常看待呢?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一名青岛教师因为同性恋身份被开除,他向法院申诉争取权益》,我毫不犹豫地点进去,希望哪怕是一条留言,我也要声援他。可点进去之后,我却“叛敌”了。

留言区群情激愤,都在声援这位教师。可事实上,如果你孩子的老师正是同性恋,你是否还能淡定让孩子继续上这位老师的课呢?

那位舍友,我至今尚保持联系。对于同性恋,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生活。可是,我依然无法让我三岁的孩子,在同性恋的教师的课堂上学习,理由请听我细细道来。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一、为什么会有同性恋?

根据姚尧《重口味心理学2》里面的描述,让小部分人变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可以从精神分析主义行为主义两方面分析。

精神分析主义的代表佛洛依德认为,人类生的本能——力比多是伴随这年龄的成长在身体内移动聚集的,力比多聚集期如果没有满足该部分器官的欲望,长大之后就会带来无穷尽的麻烦。

正如婴儿18个月时,力比多集中在嘴上,所以这个时期的婴儿最喜欢咬东西。这个时期的婴儿用嘴探索世界,如果这个过程被强制戒断,后果可能出现成人后会对婴儿时期的“不满足”的无限补偿,如无节制地进食、话唠、咬手指头等等。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力比多什么时候影响到人对性的认识呢?3-5岁!

这个时期的力比多集中在性器官上。孩子们发现了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爸爸和妈妈是不一样的,孩子有了性别的区分。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爱恋上自己的异性父母,即男性的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女性的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如果父母亲的感情融洽,对孩子正确引导,孩子便能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而如果这个时期没有顺利度过呢?一方面孩子有可能深深陷入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之中不可自拔,另一方面,则有因为意识到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的不正确,产生思想冲突,最终导致性取向的改变。

男孩子如果缺乏一个健康的父亲形象的引导,会对自己爱恋母亲这种行为产生疑惑甚至斥责,最后只能模仿母亲,以自己为爱恋对象;或者男孩子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弱化了父亲的角色,也容易导致男孩子性取向的改变。女孩子相同。

精神分析主义认为,同性恋就是孩子在3-5岁期间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的不恰当导致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而行为主义的代表班杜拉则认为,后天学习能够带来改变。孩子通过“替代性学习”即观察学习能够影响行为。用中国的老话说,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的圈子文化、阶层文化也从侧面表达了对“替代性学习”的认可。这也是为什么“学区房”房价能够一涨再涨。“学区房”的家长们买学区房,不仅仅买的是师资和配置,更是买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那么如果我们结合精神分析主义和行为分析主义,会得出什么结论呢?3-5岁,正是孩子性知识的启蒙阶段,而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好在上幼儿园。这个时期的孩子接触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幼儿园的老师!不仅仅家长能够影响孩子,老师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二、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朝着同性恋发展?

作为家长,在孩子恋爱观还未成形的时候,你是否愿意让孩子发展成同性恋呢?相信大部分的家长是摇头的。并不是歧视同性恋,而是同性恋要受到正常对待太难了。

不仅仅是中国,世界范围内对同性恋的反对声依然是此起彼伏,同性恋争取平等权益的路还那么难那么长,作为家长,又怎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一条如此艰苦的道路?

法律上,国内,《中国婚姻法》至今未承认同性婚姻,全球范围内,233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18年也仅仅30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道德上,同性婚姻在道德上也难以被承认。《孟子离娄上》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句广为人知,更是现在父母逼婚逼生的口头禅。繁衍生息是全物种的使命,而同性婚姻恰恰是违反自然规则的。这种“不合常理”的恋爱观不被社会承认,以至于同性恋群体发展出畸形的“骗婚”和“形婚”。这些人无法抗住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最终妥协与异性结婚,但却不将自己的真实性取向告诉另一半,这种骗婚行为不仅害了被蒙在鼓里的另一半,也使得骗婚者日夜受着良心的折磨。根据ZANK同志报告《2016 LGBTA群体恋爱婚姻观白皮书》样本显示,目与前异性婚恋的同性恋中有四成是形婚,六成是骗婚。

即使社会上呼吁给予同性恋尊重和平等权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不可否认,这依旧是一条充满荆棘困难的道路,作为家长,你忍心送孩子走上这条道路吗?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三、幼儿园是否有权辞退同性恋老师?

根据文章描述,幼儿园一直是知道明钰的同性恋身份的。“我所任职的每间教育机构当中,一直是公开出柜的,都有对校方出柜,但家长不知道。”而学校并没有因为他的小众身份否认他的教学能力,甚至还让他负责教学领导

可什么时候,幼儿园要辞退他了呢?是在他公开自己的小众身份并被现在的幼儿园的学生家长知道了之后,学生家长找到幼儿园跟投资人举报,幼儿园才通知明钰到办公室,并告知原由“如果把同性恋身份作为隐私是可以的,但现在公开了,等于是跟整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不符合”。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幼儿园聘请明钰自然是承认明钰作为教师的专业技能,可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知识,还有品行教育。3-5岁的孩子正是属于性知识的启蒙时期,谁也难保孩子们的“替代性学习”是否会学习明钰的恋爱观。

而家长们出于担忧,也对幼儿园提出了质疑。

如果不换下明钰,幼儿园的生源还能否保住,不能保住生源,幼儿园还如何经营下去。明钰的同性恋身份,已经影响到了家长对明钰的信任,继而影响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明钰这个老师是当不成了,身份的公开致使他无法继续完成教师的工作,那幼儿园又如何能让他们原本签订的《劳动合同》继续生效呢?

7500万同性恋,其中一个就是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

消除同性恋歧视,我同意,同性恋同权,我也赞成。可孩子太小,小到他还有很大的可能性,3-5岁的时期太关键,关键到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而我情愿他走向一条更平凡更简单的路。为孩子,我不愿意承担哪怕一点点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